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富春富阳孙氏简考
来源:孙德鸣
作者:孙德鸣上传
2020-05-04
评论:0  点击:2449

  富春县为秦所置,治所即今浙江富阳县。东晋咸安二年(公元372年),简文帝因避郑太后名讳,必富春为富阳。五代吴越国复称富春,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又必富阳。所以,富阳孙氏与吴郡富春孙氏源出同族,只是东晋改名前从富春迁出的孙氏族人仍称富春孙氏,而留居富春的孙氏家族随之称富阳孙氏,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并非如此严格。

吴郡为汉所置,治所即今江苏苏洲市,其行政范围约含整个长江三角洲的江浙与上海,包括富春县在内。吴郡富春的孙氏家族,历史上最显赫者,莫过于三国东吴的君主孙坚、孙权之家族了。随着东吴孙氏政权统治空间的扩展,其富春孙氏族人几乎遍及江、浙、皖、赣诸省,并进一步向北方延伸。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说:“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那么,孙坚家庭为春秋孙武之后是否有确凿的证据呢?我们来看一下其记载的具体世系,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孙开之子孙明,“明食采于富春,自是世为富春人。”其后孙明生孙膑……直至太原孙福曾祖孙询的世系与前同,“询字会宗,安定太守。二子:鸾、骐。……安邑令骐少子夐(xiong),字子远,后汉天水太守,徒居青洲。生厚,字重殷,大将军掾。生瑶,字良玉,中郎将。生邃,字伯渊,清河太守。生倏,字士彦,洛阳令。生国,字明元,尚书郎。生耽,字玄志,汉阳太守。二子:钟、旃。钟,吴先主权即其裔也。”这一世系表中,前已论证了将孙膑作为孙武的孙子,这肯定是后人的瞎编,且后面的太原孙氏世系也不可靠,那么孙钟的家世部分是否真实,也令人怀疑。
    
按刘宋时人刘敬叔《异苑》称:“坚父名钟”,孙钟应为孙坚的父亲,孙权的祖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谓,孙钟 之父孙耽为汉阳太守,其祖孙国为尚书郎,曾祖孙倏为洛阳令……,总之为世代

 

 

 

 

 

 

官宦之家,在士族门阀制度方兴未艾的东汉,孙钟的社会地位决不至于太低。然而《宋书•符瑞志》却称:孙钟“遇岁荒,以种瓜为业”。刘敬叔《异苑》谓:孙钟“因施瓜供异人而获吉地”,孙钟曾以种瓜为业应没什么问题。《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没提及孙坚父亲的名字,只说到孙坚17岁时,与父亲共乘船至钱塘(今杭州西南),遇海盗抢劫,孙坚操刀追贼,“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亦可见当时孙坚父子只为一般平民,所以后称孙坚以“孤微发迹”。
    
关于孙坚之父孙钟,《宋书•符瑞志》还说:“孙坚之祖名钟,家在吴郡富春,独与母居,性至孝”云云。至今在浙江桐庐县白鹤峰还有孙钟葬母处的“天子冈”,而富阳县城南的阳平山又有孝子孙钟墓,亦俗称“天子冈”,想必是因其子孙子孙权后来做了天子而得名。其他就再找不到什么可靠线索,可资孙钟家世的考察。可以说,孙坚父子的出身状况与《唐表》中有关其家世的记载似乎不太吻合。总之,孙坚“盖孙武之后”的说法,没有可靠的谱系可供稽考。而《婺东忠孝世家孙氏宗谱》“孙氏源流记”谓:“吾家祖本周文王第八子康叔,封于卫,至武公子惠孙为卫上卿,因以孙为氏,历年久矣。迨东汉有讳钟者,以种瓜阴德,遇仙指地,其嗣坚者……”《昆溪孙氏宗谱》也说“昆溪孙氏,其吴宁之鼎族乎。康叔分封以来,代多贤人。其后一兴于吴国,蕃衍于富春。”都将孙钟、孙坚之东吴家族说成是卫国孙氏的后人。其实,由于史料的阙如,该家族的祖上世系已无法考定。
    
那么,孙坚父子的原初居住地应在富阳的哪里呢?宋《太平寰宇记》说:“坚居阳平山,其祖种瓜于此。”清光绪年间瓜桥集善亭碑文谓:“瓜桥当富春西南之冲,为后汉孙钟之故里也。”无论是阳平山,还是瓜桥,都于富阳富春江南岸的交通要道。史载孙坚年17时,与父一起乘船至钱塘,中途拔

剑击海盗处,应正在此河道上。
    
从孙权出生,其父孙坚已“历佐三县”的东汉光和五年,即公元182年算起,到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为晋所灭为止,该家族可谓风风光光发展了近百年。《三国志•吴书•宗室孙静传》记载:“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孙坚刚起事时,其弟孙静一下子能纠合乡曲及宗室数百人,可见当时其孙氏宗室已具一定规模。后来在建立政权过程中崛起的,主要是孙坚、孙静兄弟,及其同宗堂兄孙羌,三支家族。
    
据《三国志•吴书》记载,三支家庭中的第二代,孙坚有5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孙静有5子: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孙谦有2子:孙贲、孙辅。有关第三代的记载不太周详,我们只能举可考知的,其中孙权有7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孙暠有3子:孙绰、孙超、孙恭,孙瑜有5子:孙弥、孙熙、孙耀、孙曼、孙紘;孙皎有5子:孙胤、孙晞、孙咨、孙弥、孙仪;孙奂有3子:孙承、孙壹、孙封;孙贲有4子:孙邻、孙安、孙熙、孙绩;孙辅也有4子:孙兴、孙昭、孙伟、孙昕。加上一些只记嗣子的情况,第三代起码在40人以上,其三代的几何增长级数是31240
    
有关第四代的记载更为零碎,大约孙和有3子,孙绰有5子,孙邻有6子等,已无法全面统计,只能按其增长级数作一些推想而已。其中有些家族极为显赫,如孙绰的5子,以大将军孙晽为首,史称“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另有一支由俞氏改赐孙姓的孙河家族,孙河有4子,其侄了孙韶有5子也都官拜将军、太守,相当显赫。总之,据上节考察的其迁徒与分布情况,可以说在东吴政权的控制地区,富春孙已是子孙满堂,宗室林立了。
    
《晋书•孙惠传》载,孙惠乃“吴豫章太守孙贲曾孙也,父祖并仕吴。孙惠在晋,曾任广武将军、安丰内史诸职,封临湘县公。《晋书》还有孙晷传,其为吴伏波将军孙秀曾孙,而孙秀是孙权弟弟孙匡之孙。《晋书》载,“孙拯者,字显世,吴都富春人也。能属文,仁吴为黄门郎。孙皓世,侍臣多得罪,惟拯与顾荣以智全。吴平后,为涿令,有称绩。”孙拯是孙河之子孙恒的孙子。
    
隋唐以后,孙氏官员名士,有被授以“富春男”诸爵,“富春堂”也渐成为孙氏的重要堂号之一。今江、浙、皖、赣地区的绝大部分孙氏族谱,都称为其后裔。
    
唐林宝《元和姓篡》中,谓“富阳”孙氏著名人物有:孙远,这宋宁远将军。孙瑒,为陈词部尚书、定襄侯;其弟孙昕;其曾孙孙瑛,为唐云州史、义兴公。又齐有孙瑀明,任川王常侍。
   
《宋书》载,孙昙瓘为吴郡富阳人,在刘宋朝任宁朔将军、越州剌史,应是富阳孙氏的支脉。然而不见有宁远将军孙远的史载。《诸叔度传》载,景平二年(公元424年),“富阳县孙氏聚合门宗,谋为逆乱,其支党在永兴县,潜相影响。”其中首脑人物有:冠军大将军孙法亮、建威将军孙道仲、孙公喜、孙法杀、左司马孙道覆、宁朔将军孙伦等,其军攻击富阳、永兴、山阴、钱塘诸地,声势不小。失败后,官府“分别善恶,执送愿徙贼余党数百家于彭城、寿阳、青州诸处。”从这一事件中,已足见富阳孙氏家族之庞大规模。
    
富阳孙氏虽经景平二年事件之打击。然而其后人孙枓的家族再度崛起,依旧成一赫然大族。《陈书•孙枓传》载:“孙枓字德琏,吴郡吴人也,祖文惠,齐越骑校尉、清远太守。父循道,梁中散大夫,以雅素知名。”孙枓 在梁任散骑常侍、安西将军、都督郢、荆、巴、武、湘五州诸军事,于梁陈之际,尽占两湖中流之地。投陈后,为安南将军、湘州剌史,封定襄县侯。至陈后主嗣位,迁侍中、祠部尚书,72岁病卒。《元和姓篡》说他有弟弟孙昕,而《陈书》本传谓:他“于诸弟甚笃睦”,看来还不止一个弟弟。尤其是“二十一子,咸有父风。世子让,早卒。第二子训,颇知名,历临湘令,直阁将军、高唐太守。陈亡入隋。”其几个弟弟也应有不少子女,加上孙枓的21子,这一发展为数十支脉的家族,到隋唐时期的庞大规模已不言而喻了。
    
《唐代墓志汇编》中,《大故处士达节先生孙府君墓志铭》载,墓主孙澄,吴郡富阳人,曾祖孙孝成,为陈征虏将军、江州剌史;祖父孙闼,为隋荆州剌史;父亲孙削,为唐岳州巴陵令。《唐故虢州阌乡县丞君墓志》载,墓主孙恭,吴郡富春人,曾祖孙建,北周骠骑将军、恒州剌史;祖父孙迁,为隋邢州沙河县令;父亲孙信,唐虢州阌乡丞,其子后也被授同职。《大唐黄府君夫人孙氏墓志铭》载,夫人孙氏,富春人,祖父孙懿,隋缑氏县令;父亲孙智,唐岐州司马上护军。今天浙江富阳一带的宗谱、家谱,不下数10种之多,单龙门村孙姓就有1500余户之多。可见其后裔之繁盛。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