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说说江东二乔
来源:孙德鸣
作者:孙德鸣上传
2020-05-04
评论:0  点击:1609

大乔和小乔分别嫁给了两个酷哥孙策和周瑜,这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在《三国志·周瑜传》中写得清楚楚: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大乔和小乔都是国色等级的美女,可惜没有留下名字。美女能嫁给这样的丈夫,也算是很有造化。

孙策在十八岁就继承父亲的遗志,数年间就在江东创建出一个辉煌的局面,《三国志》上所描绘的孙策是: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意思是说,不但孙策容貌非常酷,而品德也很超群,还善于团结群众。

周瑜大约比孙策小一岁,不但很有军事才能,而且精通音乐,《三国志》中说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文献中直接描写大乔小乔的文字极其稀少,只在《三国演义》中,借诸葛亮之口,大家才晓得江东有此二美女。

诸葛亮说出此二女是为了刺激周瑜,按照诸葛亮的逻辑,要不战而屈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大乔小乔两个美眉献给曹操就可以了。现将这段文字引用如下:

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问:果用何二人?

孔明曰: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瑜曰:此赋公能记否?孔明曰: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瑜曰:试请一诵。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其余诗句从略)…………”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状,曰: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

在这一段文字中,不用说,诸葛亮实际上是信口开河,肆意曲解曹植的诗句。

罗贯中自鸣得意的描述把诸葛亮的人格贬得一文不值且不说,若用时间坐标一衡量,就更加荒谬,因为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13年,而曹操建成铜雀台在建安15年。诸葛亮总有知晓未来的本领,但拿出现实还没有的东西作证据也是非常荒唐的,根本不会有人相信。更何况泄露天机必受天谴,后果是严重的。

所以说,诸葛亮用乔氏姐妹来刺激周瑜一事在历史上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应该感谢这位乱引典故的罗贯中先生,因为他的这一段胡说八道毕竟让乔氏姐妹的知名度大增,若那时也用美女作广告的话,经罗贯中这么一炒,乔氏姐妹后代的生意一定是非常兴隆的。

早在罗贯中之前,就已经有人犯下了同样历史逻辑混乱的错误,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还没有建,曹操怎会有在那里锁二乔的意图?

所以说,后人知道二乔的存在,很大程度是借了赤壁之战的光。大乔和小乔得能美女配英雄,应该说上天待她们不薄,只可惜天妒红颜,她们的幸福生活都不长久,姐姐大乔20岁嫁给了孙策,只共同生活了三年,孙策就遇刺身亡。妹妹小乔16岁嫁给了周瑜,和周瑜撕守了12年。

丈夫死后,乔氏姐妹都没有再嫁的记载,想必是终生守寡,至于何年何月仙逝,也没有记录留下来。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