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历代名人         
 
孙策之死
来源:孙德鸣
作者:孙德鸣上传
2020-05-06
评论:0  点击:1901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公侯为争夺权位,父子相残,兄弟阋墙,屡不绝书。人所称道的宋太宗赵光义,也有烛影斧声之嫌;清代的雍正也有改诏夺嫡之疑。我们纵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旁及其它资料,觉得孙策之死,颇有溪跷;参照孙策、孙权的为人与性格,结合当时的权力态势,提出孙策之死,也可能有烛影斧声之嫌。在这场变故中,孙权得利最大;在变故之后,他的所做所为,不能不使人怀疑:他是置孙策于死地的幕后导演。   

 

(一) 

孙策与孙权性格各异,在战略观点上矛盾很大,孙权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夺取孙策的权位。加之外界的影响,很可能谋杀孙策。

在《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陈寿对孙策的

评价是: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他指出了孙策力能胜人,有小霸王式的刚猛之气;又指出了他性情浮躁、不会用人等特点。《三国演义》对孙策这点的描写更突出,在第七回一开始,孙策就挺身而出,随父跨江击刘表。冲锋在前,扯弓搭箭射死陈生,大败黄祖。后孙坚中箭身亡。他只好用黄祖换回父亲尸体,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整个家族的重负。全部压在仅有十六岁的孙策身上。 

孙策葬父过后,没有消沉下去,他率军驻扎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英雄渐渐来投奔他。后因陶谦与策母舅丹阳太守吴景不和,策乃移母并家属居于曲阿,自己却投袁术。在袁术处,策更是英雄无比,攻泾县,取陆康,所向披靡。连袁术也不得不叹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后孙策借兵征江东,击刘繇,驱王朗,大战严白虎,收降太史慈,挟死于靡,喝死樊能。曹操也不得不赞叹道:狮儿难与争锋!” 

孙策虽力能扛鼎,却不会用人。大小战役,都要亲自冲锋陷阵,像神亭岭大战太史慈时,真是只身拼命,那有主帅风度?诸将像程普、黄盖、韩当、蒋钦等也反对他这种轻率之举,孙策却坚持己见,诸将也只好慢慢的跟在后面,结果使得诸将十二骑被刘繇的一千多人围攻,要不是周瑜领军来到,后果是不难想象的。孙策还多次只带数名大将,轻易出击,深入险境。这样,大将们怎么想?后来,张(纟龙)劝道: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孙策却无可奈何地说: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由此就可看出问题有多么严重,军中诸将对他的态度持有异议。后来,孙策在丹徒西山猎鹿时,众将和从人迟迟在后,策遇到许贡三客行刺,只身徒手力敌,以致被伤至重

孙权却不像这样。陈寿在《三国志·孙权传》中的评价是: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三国演义》中孙权怎样屈己待人的情节不多,众将们怎样死命救他的事迹,却很详细、具体。最开始就是周泰宣城救孙权。孙策打败刘繇后,领兵南取吴郡去攻打严白虎,命孙权与周泰共守宣城,后忽山贼窃发。四面杀至。周泰此时抱权上马,自己赤体步行,提刀杀贼。最后夺了枪马,杀条血路,救出孙权。周泰本人身被十二枪命在须臾。后来,东吴与曹军血战合肥时,孙权轻举冒进,在逍遥津小师桥被围,全靠凌统翻身死战才能跳过小师桥,凌统却是身中数枪而回。不久在濡须大战中,又是周秦三番冲杀身被数枪,箭透重铠,才使孙权脱离重围。《三国演义》中有关东吴的故事,基本取材于《三国志·吴书》的史实,孙权如不会笼络人心,周秦等人怎会那样死命救他呢?

在这种态势下,孙权的实力已经超过别、策;孙权周围的亲信,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希望孙权取孙策之位而代之,很可能怂恿孙权谋杀孙策。 

孙策、孙权二人对曹操、袁绍两大集团的态度不同,《三国演义》中,各个集团合纵连横不断变化,因时而定,也就不会固定长久(后来的孙、刘二家联盟敌曹,比其它诸侯要长久一点,仍有许多波折)。孙策刚占据江东,曹操、袁绍正要决战,这时,东吴只能有一个决定。可孙策与孙权的看法完全相反。孙策是想同袁绍联盟,袭取许都。甚至要带伤出兵,决心很大,结果是遭到张昭和众将的反对。理由是玉体违和,未可轻动。孙权的态度开始一直没明写,待孙策亡故,他坐领江东之后,先听取了鲁肃建议,竞长江所极而拒守之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后又拜诸葛瑾为大臣,乃遣陈震回,以书绝袁绍。且顺曹操。由此可见,人们可能会问:孙策与孙权在这个战略问题上,会不会发生争论呢?而这种矛盾和争论往往与两个集团的利益直接相关,很可能成为孙权谋杀孙策的导火线。

 

(二) 

孙策的死十分令人迷惑不解。先是许贡三客刺杀孙策的记载就令人怀疑:《三国演义》中这段是取材于《三国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动。《江表传》上说:

策性好猎,将步骑数出。策驱驰逐鹿,所乘马精骏,从骑绝不能及……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策日: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余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 

这中间就有许多疑问:(1)孙策的亲兵从骑绝不能及,是仅仅因为策马精骏。还是别有其它原

因呢?大家都知道孙策人称小霸王,他贴身亲兵的战马和骑术,是不会太差,怎么样也不会相差那么多。(2)孙策与许贡的关系在《三国演义》里说:“()命武士绞杀之(许贡)。贡家皆逃散。有家客三人,欲为许贡报仇,恨无其便。像孙策这人,整年在外带兵征战,行止不定、刺客怎知他的行踪。再说孙策出外打猎。外人很难知晓,许家三客又怎么会在那里守株待兔呢?在时间、地点及人数上都好像是有人事先做了安排,这难道不令人怀疑吗?

(3)三个刺客都自称是韩当军士。可孙策却不认识。其中就没有蹊跷?(4)《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策大惊,急取佩剑从马上砍去,剑刃忽坠,止存剑把在手。其中就大有文章。是不是有人对孙策之剑先做了手脚?这个人又是谁?罗贯中为什么会想象出剑刃忽坠的情节?他是否对孙策的死也感到怀疑? 

再者,孙策重伤后,为什么会受到于吉的搔扰,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节故事?《搜神记》中有关于吉与孙策的故事只有一则,就是《孙策杀于吉》。孙策为什么非杀于吉不可呢?表面上是力辟鬼神”“誓诛妖妄,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自己治内的安定。据《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上说:

策尝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 

将官都如此,百姓更是焚香伏道而拜。于吉祈雨之后,于是众官及百姓,共将于吉扶下柴堆,解去绳索,再拜称谢。以至官民俱罗拜于水中,不顾衣服。这样小小的一名道士,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那又将孙策的权威置于何地!因此怒道:我为不如于吉邪,而先趋务之?他早已经感到自己的权位受到威胁,这正好杀鸡吓猴,给别人一个下马威。斩杀于吉后,作者又三番二次虚构出于吉不断显身出现在孙策左右,荒诞和怪异手法,同曹操杀左慈却完全不同。笔者曾多年反复仔细推敲,似乎一切都是由人装扮,以至孙策扑镜大叫,创皆崩裂,须臾而死。那么它的幕后导演是谁呢?原作者没有明说。 

笔者则以为:孙权是最大的嫌疑犯!

孙策死时,许多遗言也大有文章。他对自己手下的安排,却没有向孙权提及,他说。儿天年已尽,不能奉慈母,今将印绶付弟,望母朝夕训之。父兄旧人,慎勿轻怠。其中父兄旧人,慎勿轻怠这样的话,本应是对孙权的嘱咐,却对吴太后说了。他还叹道: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他到底对周瑜要嘱咐一些什么话呢?这些话为什么不对孙权说呢? 

 

(三) 

从孙权对家庭成员的态度来看,孙策之死也有不少可疑之处。据《三国志·孙坚传》上说:坚四子:策、权、翊、匡。裴松之注引虞喜《志林》上说: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据后人考证:孙坚有五子较为可靠。而《三国演义》的描写上却有很大差别: 却说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四子名匡,字季佐。吴夫人之妹,即为孙坚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坚又过房俞氏一子,名韶,字公礼。

我们已经知道孙策是被人刺杀的,孙权坐领了江东,而孙翊及其他兄弟却很少提到。我们先来看一看孙翊。《三国志·吴书·孙翊传》上说:孙翊,字叔弼,权弟也,骁悍果烈。有兄策风。裴松之注引《典略》上也记载:翊名俨,性似策。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从中可看出,孙策死后,继兄位的可以是孙权。还有可以是孙翊。孙翊为什么没有能够继承兄位呢?后来,孙翊也像长兄一样被人刺杀,刺客却是自己的从人边洪。《三国演义》上是这样描述的: 

却说孙权弟孙翊为丹阳太守。……丹阳督将妫览、郡丞戴员二人,常有杀翊之心;乃与翊从人边洪结为心腹。共谋杀翊。……边洪带刀跟出门外。即抽刀砍死孙翊。妫览、戴员乃归罪边洪,斩之于市。 

再说,据《三国志·孙翊传》上记载: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扬,皆礼致之。览为大都督督兵,员为郡丞。这样,就可看出,孙权要杀妫览、戴员二人,可孙翊却礼遇他们,予以重用,孙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孙翊对妫览、戴员二人有恩,他们又怎会杀恩人孙翊,除掉自己的保护伞呢?在《三国志》中,妫览、戴员二人并无叛意,后孙权派孙河前去责怒二人,他们觉得:伯海(即孙河)与将军疏远,而责我乃耳。讨虏若来,吾属无遗矣。才被迫叛反。北迎刘馥。

《三国演义》中边洪刺杀孙翊的场面,是来自裴松之注引《吴历》的话:翊出入常持刀,尔时有酒色。空手送客,洪从后斫翊,郡中扰乱。无救翊者,遂为洪所杀,进走入山。徐氏购募追捕。中宿乃得,览、员归罪杀洪。这中间疑问很多,刺杀者为什么会是身边的从人?他怎会成为孙翊家中的亲兵呢?他为什么要杀孙翊?整个郡中怎会无一人来救? 

孙匡在《三国演义》中出现次数极少,只是在

第七回中略提一句:遂以曹仁之女许配孙策幼弟孙匡,两家结婚。孙匡从小却不是平凡之人,孙坚击刘表战死后,按规定孙策当嗣侯,孙策却让给了孙匡。裴松之注引《魏书》上说:策当嗣侯,让与弟匡。曹、孙联姻在《三国志·孙策传》上记载: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孙匡死时十分年青。据《三国志·孙匡传》记载:孙匡,字季佐,翊弟也。举孝廉,茂才,未试用,卒时年二十余。” 

据后来推算,孙翊、孙匡死期相差不多,大约

都是在建安九年(204)左右。孙匡的死因史书未载,也就不明不白了。 

孙朗在《三国演义》中只在第七回出现一次。《三国志》中也无孙朗,从裴松之所注引的书籍来看,《三朝录》及虞喜《志林》中,实有孙朗其人。而且在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上说:曹休出洞口,吕范率军御之。时匡()为定武中郎将,()【违】范令放火,烧损茅芒,以乏军用,范即启送匡还吴。权别其族为丁氏,禁固终身。其中的孙匡实是孙朗。可能因为他被禁锢终身的原因,也就被人遗忘了。可孙权又为何因一次战役胜负,就把自己的庶生弟弟别族禁锢呢? 

这样看来,孙家五兄弟中,孙策、孙翊被人刺杀,孙匡死得不明不白,孙朗被孙权囚禁终生,这难道还不令人深疑吗?另外孙权的三个父叔中,孙静和孙贲都无意仕途,皆死于家中;孙辅只因遣使到曹操那里,就被孙权关了起来。据《三国志·孙辅传》上说:“(孙辅)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权幽系之,数岁卒。另外像孙韶不进见者十余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像这样。还不令人怀疑吗? 

 

(四) 

东吴聚集文武大臣有两个高峰时期:一是孙策借兵起家,到占据江东这段时期,来投奔的文人有朱治、吕范、张昭、张(纟龙)、虞翻等人;周瑜、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太史慈、凌操等良将也纷纷前来效力。二是孙策死后到孙权征讨黄祖一段时期,先后有鲁肃、诸葛瑾、顾雍、阚泽、严唆、步骘、程秉、薛综、陆绩、张温、朱桓等文士来投;还招收了吕蒙、陆逊、徐盛、潘璋、丁奉、甘宁等将士。从孙权用人来看。朝廷内外大权基本上是掌握在后一批人手中。

当时除了孙策,周瑜就是军中最高统帅,他在孙策重病,孙权嗣立这一段时期,都在大营,直到孙策死后,才回来奔丧。在《三国志·吴书》中的《孙策传》《孙权传》《张昭传》中都没明确提及此事,在《周瑜传》中才提了一笔: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后来,《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及《历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七》中都引周瑜带兵赴丧之事。周瑜赴丧,为什么要带兵来呢?此后,周瑜就一直在操练水军,直到赤壁大战前夕才不得不调回重用。

张昭为孙权稳定地坐领江东,可以说是出力较多的一位。孙权后来并未重用他。《三国志·张昭传》中记载: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日:方今多事,职统者贵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后来。孙权还因一件事用土把张昭家的大门封住。

不仅对父兄的文官如此;连前线的武将也是一样。而后来那一批文士、武将基本给予重用。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

历史上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孙权有德有仁,只有他才是孙策的继承者。裴松之对于孙权的为人说:孙权为人性多嫌忌,果于杀戮。陈寿也认为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当孙策从袁术那里借兵打江东,初定诸郡时,孙权已经十五岁了,早已跟着大哥在外征战,孙策在阵前指挥,他在军中计谋,二人性格不同,在诸大臣及众将领中,会形成不同的力量集团。据《三国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上说: 及坚亡,策起事江东。权常随从。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每请会宾客,常顾权曰:君,汝之将也。” 

孙权性度弘朗”“好侠养士,所以在身边结成了一个很大的实力集团,以至可与孙策抗衡。其中有许多文官、武将,也有可能收集像许贡三客及边洪等那样的死士。后来,他在许多方面与大哥观点不一致,可能二人在联合曹操;还是联合袁绍的问题上。发生过激烈的争吵。孙策也意识到了弟弟的实力,彼此都有芥蒂。《三国演义》是古代类型化的典型作品。其中的孙策、孙权只以单一的英雄形象出现,像他们两兄弟间的感情冲突、性格、心态等细节都没有触及。后来,于吉又招摇过市,孙策借机杀了他,似乎给了孙权一个警告。这时,矛盾可能激化,孙权就下决心,他利用周瑜、张纥等人出兵在外,孙策一次出外打猎的机会,暗中示意许贡三客、因而发生了孙策被刺之事。孙策临死之前,周瑜又迟迟没能赶到,孙策如果立自己的幼子,可能会有杀身之祸,斟酌再三,只好把江东托付给了孙权,并且嘱咐道:宗族中敢有生异心者。众共诛之;骨肉为逆;不得入祖坟安葬。而所谓的: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哪是守孝可敬,实是无可奈何。待周瑜带兵赶到时,一切已无法挽回。 

孙权成为东吴之主后,一边重用一批新的亲己力量,另一面却对孙策原有文武将士,进行瓦解镇压。他不仅让周瑜去训练水军。还镇压了李术等人。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上说: 

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术报日: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 

李术大骂孙权是无德之辈,结果当然是被孙权枭首示众,他的守地也被屠城。随着时间的推移,孙翊等人一个个长大,对孙权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孙权就又让边洪等人刺杀了孙翊,并把一切可能危及自己权位的宗亲全部铲除,如禁锢孙朗等,把新的一批文官武将安置在各个重要位置,稳稳地掌握着东吴的大权。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