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探讨孙权第一次攻合肥的若干问题
来源:孙德鸣
作者:孙德鸣上传
2020-05-08
评论:0  点击:1605

本文所论述的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系指建安13年末发生那次作战。

    一、历史的相关记载
    ——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三国志武帝纪)
    ——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三国志吴主传)
    ——
仕郡计吏、州别驾。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三国志蒋济传)
      
以上是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的主要相关记载。

      二、第一次合肥进攻战的实际过程
      
根据对时间记载很清楚、攻打目的很明确的《武帝纪》之记载,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是在建安1312月,其开始发动的时间大体上略早于曹操从江陵出发进行赤壁之战。
      
其攻打合肥的目的,并不是要攻城略地,而是如《武帝纪》所记载的那样,是佯攻,是为备攻合肥——为了救援被曹操进攻的刘备。目的是吸引曹操分兵增援合肥方向,以减轻周瑜赤壁方面的作战压力。
      
正如《蒋济传》记载的那样,孙权一得到曹操派4万来救援合肥的假情报,也不侦查清楚,立即烧毁围攻合肥的设备、工事而迅速撤退了。因为他自认为已经达到分散曹军兵力的目的了。
      
因此,我根据以上历史记载,勾画一下这次作战的轮廓:
      1
、建安1312月,孙权在派出周瑜3万大军西进抵抗曹操后,也带领部队从柴桑北上合肥,其路线大致为,先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从濡须口进入巢湖,,再直接进抵合肥城附近;
      2
、扬州方面的魏军得到孙权来攻的情报,立即派快马穿过豫州赶到荆州报告曹操,此时曹操刚刚带领大军离开江陵,沿长江走到巴丘附近;
      3
、曹操得到此报告后,很快判断出孙权的真实企图。为了不影响对周瑜的决战,曹操不愿分兵。因此,仅仅派出张喜带领千人去合肥增援。同时令他顺路带领汝南郡的地方军一起增援。
      4
、张喜由巴丘或者江陵一带回军,先向北通过襄阳、宛来到汝南郡,召集了这里的地方守备军以后,由汝南经新蔡、雩娄一直向东南开进,而后向东增援合肥。
      5
、由于张喜这一路道路遥远,加上还要临时召集地方守备军远征,因此等赶到扬州时,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而其实该军并没有到达合肥)
      6
、孙权在合肥城下围攻了逾月——也就是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能够攻下来。
      7
、此时扬州别驾蒋济暗地里建议刺史,伪装张喜带领4万大军已经赶到雩娄,距离不远。并假装派主簿前去迎接,同时分派三部信使分别送信给被围困的合肥城里的守将,告诉他援军来到的好消息。却故意让其中两部信使落到孙权手里。
      8
、孙权得到这些假情报,立即烧毁攻城装备,撤走了。合肥之围由此而解。

      三、第一次攻打合肥的几个问题

     一、发生的时间?
      ——
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
      
目前大多数人以为孙盛的评论是正确的,其实不然。
      ——
孙盛根据什么否定《武帝纪》而肯定《吴主传》呢?并没有任何的根据!
      ——
《武帝纪》记载当年月份清晰——12月,而《吴主传》在这一年的记载中连一个月份都没有。虽然《吴主传》也是大体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载,但是如果遇见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则是先记载重要的事情,随后记载次要的事情。周瑜的赤壁之战比之孙权的佯攻合肥,自然重要的多,因此,《吴主传》在记述万周瑜那边的事件后,接着记述孙权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同样的情况,《武

帝纪》里也有: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实际上,张喜赶到合肥,孙权撤走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这里只是顺带记载,而并不能说明孙权撤走一定在赤壁发生遭遇战以前。
      ——
《武帝纪》在记载中还明确了孙权攻打合肥的目的:为备攻合肥。如果按孙盛所言,孙权在赤壁战后,有什么理由要为刘备去攻打合肥?而在赤壁之前,就很清楚,是为了分散曹操与周瑜对敌的兵力,也就是为了救援刘备,所谓攻其必救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只分了曹操很少的兵,但是道理很清楚。
     ——
《武帝纪》还有很明确的曹操得到孙权攻合肥报告的地点——巴丘。看看东汉历史地图,就可以明白,巴丘在江陵到赤壁的半路上,位于长江U型大湾的最底部,而历史记载证明,曹操只有一次到达巴丘,也就是去赤壁的半路上。因为曹操回来时并没有走长江,而是走华容陆路直穿而过逃回江陵的。(《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由于曹操在赤壁已经烧毁了剩余的船只,因为他的撤退是绝不可能再沿长江绕道巴丘去的。
     ——
《蒋济传》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蒋济传》记载曹操是在遭遇疾疫的地方得到报告并派出张喜援军的,看看《郭嘉传》的记载: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这里应翻译为:后来太祖征讨荆州回来,对于在巴丘遭遇疾疫,这里是对于之意,不是的意思),证明曹操遭遇疾疫的地点正是巴丘,这与《武帝纪》、《蒋济传》的记载均完全吻合。
     ——
另外,我们也知道,曹操并不是在什么建安1310月发动赤壁之战,而是12月,如果按照孙盛意见,根据《吴主传》的记载,孙权进攻合肥竟然是在周瑜等打赢赤壁之战,并且完成夷陵之战以后了,这样一来,孙权在建安13年就没有时间围攻合肥逾月了。那样势必把合肥之战拖到了建安14年,可这与《吴主传》的记载又矛盾了。
     ——
而根据《武帝纪》的记载,时间就非常吻合,12月孙权出兵攻打合肥,包括闰12月在内大致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正好围攻合肥逾月而撤退,并在建安13年结束这次作战。
      
因此,诸多证据和理由均证明,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是在赤壁之战以前,也就是建安1312月。目的是为了分散曹操在荆州方面的进攻兵力。
      
而孙盛的那个否定《武帝纪》记载的评论是毫无根据、完全错误的。

     二、孙权的兵力? 
      
孙权参加第一次攻打合肥之战到底有多少人马?没有记载。有人以为以下这段记载证明孙权有10万兵力参战,其实不然。
      ——
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建安十三年卒。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贼以破走。(《三国志刘馥传》)
      
其实,《刘馥传》这里记载的孙权攻合肥之战,应是另外一次。
      ——
首先,由于《刘馥传》把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记载在建安十三年卒之后,有人就以为,这次进攻一定也是发生在建安13年,这实在并没有什么依据。
      ——
其次,《刘馥传》记载孙权参战的兵力为十万,而在建安13年,孙权的总兵力是多少呢?看看《诸葛亮传》的记载: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可知,此时的孙权总兵力最多十万,已知的给了周瑜三万,如果各地留守2万(因为此时吴地经常发生叛乱),那么实际上孙权绝对拿不出十万去攻打合肥。
      ——
其三,《刘馥传》记载:时天连雨。我们知道,孙群第一次攻打合肥是在12月,此时正值隆冬,怎么会有连雨天?而第二次进攻合肥则是在8月,这时正是雨季。
      ——
第四,《刘馥传》记载:攻围合肥城百馀日,而《吴主传》对于第一次攻打合肥的时间已经明确记载为逾月”——也就是一个月多一点。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此多的反证,表明《刘馥传》记载的孙权攻合肥不会是第一次攻合肥之战。

      根据上面对孙权兵力的分析,我认为,当时(赤壁战前),孙权集团的总兵力大体在10万以内(比如9万而号称十万之众),由于作为中护军的周瑜要求带领5万去迎战曹操,我们可以推测,孙权的机动兵力大约5万,孙权自己应还有万人亲自掌握。孙权只给周瑜3万,那么孙权自己带领进攻合肥的

兵力大致也在3万左右。还有3万多大体分布在各地防备叛乱。

      这从蒋济假装援军4万开到,孙权一点不犹豫,立马撤退也可以看出,其兵力不会超过4万,否则也没有必要连情报都不侦查、核实就匆忙撤退。

      三、关于扬州州治的变迁
      ——
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繇乃渡江治曲阿。(孙策传)
      ——
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刘馥传》)
      ——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蒋济传》)
      ——
会术死,术从弟胤、女婿黄猗等畏惧曹公,不敢守寿春,乃共舁术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刘勋於皖城。(《江表传》)
      ——
表用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给兵三千人以守皖,皆徙所得人东诣吴。(《江表传》)
      ——
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吴主传》)
      ——
《江表传》曰: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术报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权大怒,乃以状白曹公曰:严刺史昔为公所用,又是州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原敕执事,勿复听受。是岁举兵攻术於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从以上相关记载,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历史进程:
      1
、朝廷先是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由于此时扬州旧州治在袁术手里,刘繇没办法,只好渡江去江南曲阿建立了州治,后来刘繇被孙氏消灭。
      2
、建安46月,袁术病死。袁术的残余人马因惧怕曹操来攻,因此南下想投奔孙策(因为孙策曾经为袁术部将,袁术手下均很钦佩他)。但是半路被庐江太守刘勋拦截。
      3
、孙策随后又趁刘勋出击上缭之际,偷袭庐江的手,全部消灭了刘勋。并任命李术为庐江太守,带领3000人驻守。这时大约是建安4年后期。
      4
、此时寿春已经无人驻守,因此,曹操派严象担任扬州刺史,估计很有可能就是进驻寿春。
      5
、李术趁机攻打并干掉了扬州刺史严象(估计这个严象也没有多少人马),因此寿春又被李术的人马所控制,此时大致在建安5年初期。
      6
、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再派刘馥为扬州刺史。注意,此时是太祖方有袁绍之难,大体上袁绍发兵南下在建安53月,这就是刘馥来合肥的时间。由于此时寿春还被李术的人所控制,刘馥只好来到合肥这个空城(注意,空城并不是没有人居住,而是说没有哪个军阀占领,无人管理;表示来到,不是建造之意),建立州治。
      7
、孙策随后死去。注意孙策死亡的时间——“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孙策传》)——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其时已经是建安58月了:

     ——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武帝纪》)——八月以前袁绍在阳武,还没有进军官渡与曹操相拒。
      8
、此后,孙权在继承孙策势力,稳定局面后,大致在建安5年年底出兵消灭了不听指挥的庐江太守李术部。孙策大致八月去世,孙权要接收政权,安定民心,任命新职务等等。
      9
、注意,此时,李术曾经向曹操求救,说明李术已经与曹操讲和(指前面干掉曹操的刺史严象),因此,此时的寿春估计梨树已经放弃。由于刘馥所在的合肥正好卡在庐江到寿春之间,李术不放弃寿春,也比较难以控制。或者在李术被消灭之后,据守寿春的李术部下因被隔在北面只好投降曹操。

至此,大体上扬州的旧州治才回到曹操一方。那么曹操方面是否把扬州州治从合肥迁回寿春?到底是什么时间迁的呢?
      
我分析:从《蒋济传》的记载看,到建安13年末,扬州州治已经不在合肥了。理由如下:
      1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

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这个记载中,很明显,作为州别驾的蒋济和刺史(不知为谁)此时不在合肥驻扎,因此才会有向合肥城里的守将送信的行动。如果二人在合肥城里,那么守将自然就是他们本人,自己给自己送信是不可能的。
      2
、为了让孙权也得到这封假信,自然是在后方的刺史写信给合肥城里的守将,告诉他援军即将来到,这样孙权才会相信这样的假信。
      3
、此时合肥已经被孙权的大军包围,并不是可以轻易进出的,两名假信使被孙权俘获,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刺史在城里,其派出的文官主簿自然也要突围而出,这个是很危险的。因为主簿是了解真实情况的,一旦被俘,这个计谋就失败了。因此,这个去迎接援军的主簿也是从刺史所在的某后方城市里派出的。
      4
、《刘馥传》记载的其事迹,并没有说明其一直在合肥,其也没有参加建安13年的合肥防御作战、也没有说明其死在何地。因此并不能说明刘馥所在的州治一直在合肥而没有变迁。
      5
、由于合肥太靠近敌人(附近就是敌军可以乘船直接到达的河岸、因此后来才有满宠要求改建新城),作为州治其实非常不理想。由于州治乃一州的行政、经济、军事中心,在这种环境下,是非常危险的。
      6
、刘馥开始把州治建在合肥,是因为手里没有兵,而寿春却在敌方控制下,不得不暂时建在那里。我相信,按照一般规律,一旦有条件,刘馥是会把州治迁往内地的。
      
因此,我认为:在建安13年孙权进攻合肥时,合肥已经不是曹魏方面扬州的州治,此时的州治估计已经迁回到了寿春。至于是何时迁回的,难以得出结论,大体在建安6年到建安13年之间。

     四、孙权为何不肯给周瑜5万而非要分兵攻合肥?
      
周瑜作为东吴的中护军(大体相当于现代的总政委?),其实是很清楚当时孙权的兵力和情况的。面对要去对付兵力强大、士气正旺的曹操,自然是希望带领全部能够投入的机动兵团,去迎战即将东进的曹军。
      
因此,他向孙权要求给兵5万,说明,此时,孙权方面确实应当有5万的机动部队,或者略加集结,即可会合5万机动部队。
      ——
江表传曰: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原将军勿虑。权抚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当然三国志各传记均记载周瑜请兵3万,而不是5万,应是按照最终领兵数量而记载。
      
而孙权在对话中也说到,当续发人众为周瑜后援,这自然是指周瑜提到的剩余的两万很快可以集结起来的机动部队。但是,孙权为什么不把这些部队派到周瑜战线,而却带领这些人马反过来跑到合肥佯攻?我的分析是:

     1、孙权这5万机动部队,可是他的看家老本,剩余的地方守军,其战斗力等均不能与这些部队相提并论。因此孙权并不愿为了救援刘备而孤注一掷地投入所有本钱。
      2
、孙权虽然很信任周瑜,但是作为君主,防备之心不敢说一点没有。如果把所有精锐机动兵力都交给周瑜,一旦出现意外,就没有可以处理事件的实力了,因此,孙权要保留部分精锐部队在自己的手中。
      3
、周瑜仅带3万人跑去与曹操血战,孙权自己不增援,如果坐在柴桑观战,这样在面子上说不过去。因此,跑到合肥去佯攻,即避免了坐视不管的嫌疑,也防止了部队全给周瑜,又不至于万一周瑜失败,主力全完的危险。哈哈,一举三得。
      4
、同时也证明,曹操的进攻部队,并不像目前认为的有20多万,而正如鄙人在专文里分析的那样,曹操那一路不过5万而已(当然还有北路大致相当的兵力)。古代作战,基本上是对方来多少兵马,自己派多少人马迎战(如果有的话)。比如:即使如曹操这样能打的人,见到官渡3万对10万,就已经非常犹豫了,其大将甚至多以为不敌。因为古代双方军队武器相当,以少胜多非常困难。
      
而周瑜认为,5万就足以制服曹操大军,这可有些疑问了。这不是曹操的那些谋士,可以只给曹操打气,吹牛,这可是要周瑜自己亲自去开打的。而后来只给三万,周瑜还是充满必胜信心,可见对手的兵力是不会超过其很多的。因为这时周瑜还不

能知道曹操大军一定会遭遇疾疫。
      
所以,周瑜要求带兵5万,而孙权只给3万,都是建立在已经大致了解到曹操在江陵集结的兵力并不是很多的前提下的。否则,这孙权怎么可能这样干?让3万去对抗20多万自己留下2万不给。这样周瑜的胜算实在太小,等于给曹操各个击破的机会。

      四、最后的总结
      
根据以上的历史资料和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孙权为了救援被曹操进攻的刘备,除了派出周瑜亲自抵抗外,还在同时(建安1312月)发动了对扬州合肥城的围攻。孙权军出动的时间,大体上比曹操从江陵出发略早。
      
孙权的进攻兵力大致在3-4万人,而合肥的守军兵力不多,估计1-2千人。由于前任扬州刺史对合肥的城防进行了很多准备工作,因此,孙权在围攻一个多月后,依然没有攻破合肥。当然由于孙权是佯攻,目的在于吸引曹操分兵增援,可能并没有拼命猛攻,多数乃虚张声势而已。
      
曹操并没有上当,仅从荆州方面分兵千人由将军张喜带领,并在路过汝南郡时加上这里的地方守军(兵力也至多数千人),赶到合肥增援。为了打退孙权的进攻,杨州别驾蒋济用计假装张喜带领的是4万大军,并已经赶到合肥西面。同时故意把这个消息让孙权知道。
      
结果,孙权以为其佯攻目的已经达到,因而立即烧毁攻城装备撤退了。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