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吴国的弹性外交
来源:孙德鸣
作者:孙德鸣上传
2020-05-08
评论:0  点击:1407

近两千年前的魏蜀吴三国关系,简直是早现现代版的大国纵横关系。魏和蜀两个极端,一个汉非正统,一个汉讲正统,一个最强国(为理-)要霸-权,一个较弱国(为主-)要复-权,势不两立,水土不容。在两头之间,出现一个中间派,吴国,她处理国间大事,真是后世经典。有名人说,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吴国,为了自己利益,游刃于魏蜀之间,立于不败之间,获取最大利益。蜀国,却是为了所谓正统(其时的正义及私欲)"顽固"落入连年征战(前对吴,后对魏)的泥沼,虽然偶有小利,却终成大祸,率先亡国。吴国(孙权统治时期) ,弱时忍辱” ,强时发力,时刻不忘抓住有利时机,主动或联合出击,获取最大利益,在取得局部优势之后,为确保成果,不惜委屈求和(但不割实地,仅示弱或称臣),以求永保。但是在蜀打破三国平衡之后,吴亦不存,盖因时事巨变,尤其后继不济之故。其实,蜀亡于外,吴亡于内,魏晋强于变,内外兼修。

至於刘备伐吴,吴孙权前后求和,皆其弹性外交国策使然,表似惧怕,实非真惧怕(刘蜀)也。

战前惧怕,一是惧魏,蜀不可能主动联魏,魏也不可能主动连蜀,魏只可能主动独立出击,或击蜀或击吴,因时而变,且吴蜀如交战,吴将按惯例先(称臣)联魏,即使不联合攻蜀,也要达成某种默契(魏不出兵攻吴,但完全不担心魏是不可能的;二是策略,此时吴已占踞荆州,能和蜀求和,和谈解决荆州问题(先占住荆州为要,如何谈判是以后的事情为上策,正如当代战争前奏,谈判而已,一可缓兵,二可备战,若谈判不可,再做迎战不迟。

战后,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此惧,非惧此时刘备(),败兵之主,何惧之有,此惧,一为刘备住白帝不走,近期可能召集成都兵马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甚至诸葛等将俱至,

实力大强;二惧曹魏。本来此次夷陵之战,蜀败于用兵不当,魏按兵不动也已属天助,且荆州相对蜀来说,可能稍微少忧,但魏的动向实在难料,虽然魏方面吴可继续称臣,但如果刘备再次袭来,魏国极可能出兵(正如魏已经后悔先前未动)。三,若开战,蜀为报仇全力以赴,魏乘机出重兵,吴首尾不顾,左右为难,国将亡矣。所以只要刘备留在前线一天不回成都,孙权就不心安,就甚惧” ,上策可做的就是遣使请和,不费一兵卒,不失一寸土,且国之面子问题也非一次了,后先主许之,大势安已,孙权幸甚!

     孙权,大战略家!!另,如果刘备真的留在白帝,打起第二次伐吴,吴真危矣?蜀真危矣?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