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延续上千年的家族聚集地——龙门
来源:孙德鸣
作者:孙北强
2020-05-11
评论:0  点击:2297

龙门——浙江富春江畔的一个古镇,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这里是三国东吴皇帝孙权后裔的聚集地,是按孙氏世系组织聚居的庞大村落。更有价值的是,这里的古建筑群随孙氏家族的繁衍昌达,不断扩展,层层推进,建筑与家族同构,是我国家族宗族社会最生动的注脚。
  龙门是距杭州仅50余公里、富春江南岸的一个古镇。它也是一直没有间断地、以孙氏血缘为纽带的全国最大的孙权后裔聚居地。在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2600余户、7000余人口,其中90%以上的村民都姓孙。绳绳继继,绵绵千祀,这里是按孙氏世系组织聚居的庞大自然村落。更可贵的是,历经战乱和社会的变迁,龙门仍较完整地保留着罕见的明清古建筑群,清晰而完整地记录了古镇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龙门坐落在仙霞岭余脉的龙门山的山下盆地,四周植被丰富,土地肥沃。明、清时,是浙东通往浙西,浙中通往浙北以至苏南的陆路交通重镇。明嘉靖至清康乾盛世,龙门孙氏子孙人才辈出,有书记载:丰列儒林、咸饶富有,这一段时期是孙氏家族的极盛时期。后来由于铁路、公路交通的逐渐发展,商业经济中心北移,龙门亦逐渐衰落。但从龙门那些古朴沧桑的建筑里,仍可窥见当年孙氏家族的兴盛与繁华。
  走进龙门,到处是卵石的路、卵石的墙,不加工、不修饰,直接以溪中卵石作材料,虽然没有徽商古居豪宅的涂朱漆、勾金线的华丽和奢侈,但粗犷原始的卵石墙体,更显得古朴大方,不失一派渔樵耕读的田园气息。
  这里保留的古建筑群落不仅规模大,而且各类古建筑形式也最齐全。有塔:同兴塔;有祠堂:孙氏宗祠余庆堂和思源堂;有厅:百狮厅、百步厅、百花厅;有砖砌门楼:义门、工部和粉署流香门楼;有寺庙:妙岩寺;有桥梁:太婆桥、万庆桥和万安桥等等。祠堂、厅堂与寺庙等各类建筑,又隐约地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祠堂是祖先纳主的地方;寺庙却是菩萨住的。祠堂是具有相同血缘即共同祖先的人们祭祀和议事的场所;庙宇是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人们活动的场所。虽然参与的对象不同,目的仍是一样,通过祖先的灵和菩萨的神来保佑活着的人们岁岁平安,子孙绵延不绝。厅堂的上首辟一香火堂供奉先祖,主要是供活人婚丧嫁娶及议事的地方,龙门的厅堂都是随着孙氏家族的繁衍昌达,逐渐扩展,层层推进。它是孙氏家族千余年来家族文化演进的舞台。
  由于以共同的血缘聚族而居,四周筑有高墙,形成封闭式的厅屋组合院落,这是龙门古建筑群的突出特色。原是不同的建筑单位,在前,在后,也叫前厅后堂,厅是重大的祭祀庆典活动场所,堂是接待宾客与生活起居的地方,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妇女只能在堂中活动,龙门人叫妇女为堂客们。后来混为一谈,如龙门的五边厅也叫明哲堂,冬官厅也叫承恩堂,百狮厅也叫镇修堂。原先民居是围着家族的本房的厅堂而建,后来由于子孙繁衍,造厅堂的空间有限,又由于原先的厅堂不敷应用,或经济条件较富裕,于是发展成厅堂与民居混合组建,成为民居与厅堂的组合建筑,即楼上、左右厢房、偏间为民居,楼下、中间为厅堂。这种组合建筑在晚清到民国较流行,如山乐堂、迎曦堂、居易堂、广居堂等等。它们只在四时八节祭祀祖先用,不设香火堂、不立牌位。
  古镇历史上原有60多座厅堂、二座祠堂,历经战乱保留比较完整的还有40余座厅堂、二座祠堂、三个门楼。这些古建筑记录了孙氏家族历史演化的风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随着孙氏家族的繁衍在原有的空间上逐年推进、层层扩展,因此厅屋环绕,墙檐相连,厅前屋后,互相串联,狭巷小弄,密如珠网。外人进入,穿堂入室如堕迷宫,东西莫辨。下雨天串门不湿鞋,就是对这种情形的极佳写照。
  这些形式不同却有共性的古建筑,年代最早的是明朝,最晚的是民初,绝大部分是清代的。
  清代的建筑,清初的还保留明代简洁、深厚、朴实的风格,到中晚清则重雕饰,龙门的百狮厅就是雕饰的典型。百狮厅又叫慎修堂,因各根前檐柱的牛腿都雕成狮子,有母狮、小狮和双狮,栩栩如生、形态自然生动。不仅牛腿,前梁的月梁上和明间梁上也都雕有狮子,除出于功能上的需要,牛腿上拱以象鼻作构件,其余全以狮子作雕饰故名百狮厅。
  一般来讲,一个村的聚落形态里,同宗血缘而组成的宗族社会组织,只有一座祠堂,而龙门却有余庆堂与思源堂两座祠堂。据传早先龙门孙氏只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香火堂,是供奉孙权祖父孙锺的,称孙处士祠。地址在现余庆堂东,建筑年代应在宋元间。后来龙门第十六世孙坤,为明成祖时工部清水吏司主事,曾为郑和下西洋督造巨舰作出贡献。孙氏后裔为缅怀先祖的懿德,孙处士祠也供奉孙坤,故也称孙水部祠。龙门所以有两座祠堂,主要是人口逐年增多,支派繁衍,这样小的孙处士祠已不能适应宗族活动的需要。
  余庆堂位于镇西南,坐北朝南面对龙门山。整座建筑宏伟、宽敞。正厅面阔三间二弄,前为天井,再前为门楼,门厅有左中右三扇大门,正大门后是戏台,左右大门供出入。天井左右为廊屋,演戏时供妇幼老人观戏。正厅后面过两个小天井间走廊(叫战篷)即是三间荫堂,上首供奉祖先牌位,最上位为孙权祖父孙锺。荫堂左右有弄通荫堂背后的天井。祠堂内原先悬挂孙氏先祖及后裔有功名的匾额,也悬节妇匾,约有200余块。其中以宋绍定五年翰林学士真德秀为颂扬理宗朝大理寺评事孙部功绩的彝鼎留芳一匾最为珍贵,至今尚在。余庆堂除供孙氏家族春秋两祭外,平时作龙门的学校校舍,也是村民集会和演戏娱乐的场所。西面约有近3000平方米的广场,原是地主的园地,土改后改作学校活动场所。现建有戏台,成为村民演戏的主要场地。
  龙门有两个子孙厅,是正月元宵灯节挂子孙灯的地方。桥下旧厅是龙门老五房颐的子孙厅,建于明弘治至正德年间,凡是该房出生的男孩,都要制作一盏工艺精细的花灯,悬在厅中,以示子孙绵延不断,人丁兴旺。后来龙门大房的后裔两榜进士孙衔告老还乡时,在桥上由他独资造了子孙厅,以示大房 (俗称孙五阿太)子孙也是人丁兴旺。
  古镇中还有横贯东西的古街。据考,这条街距今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街道很狭,卵石铺成。两侧是店铺、作坊。都是二层楼房,上为住家下为店堂,也间以个别高墙大院。这些店面至今还保留墨书牌号的痕迹。可以反映出当年商贸集市的繁华盛貌。
  古镇有一座古塔,是富阳市仅存的二座古塔之一,名同兴塔。位于古镇西石塔山东坡,遥对龙门山。剡源溪由南折东经塔前向西流去注入富春江。清光绪《富阳县志》载:同兴塔在县南四十里,庆善村石塔山。康熙十六年,里人孙昌募建。塔系砖石结构,六面七层,坚固牢实、优美玲珑。同兴塔不仅标志着这里是龙门村辖地,孙氏家族的势力范围,更是镇村之宝,正如村民所说:邪恶进不来,风水流不去,七层六面塔,青山绿水长。
  古镇还有工部义门粉署流香三座明代砖砌门楼。这是纪念性的建筑。工部是为纪念龙门孙氏第十六世孙坤所建。粉署流香粉署是工部别称,也是为纪念孙坤的。义门则是颂扬龙门孙氏第四十五阿太孙潮的乐善好施。孙潮在大灾之年代缴全村皇粮并以数千石积谷赈灾,解灾民于倒悬。义门门楼的义门两字,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富阳知县黄门举人奚朴所题,属明代建筑无疑。工部”“义门”“粉署流香门楼后的厅屋早毁于战乱或火患,工部承恩堂是民国初重建,这些门楼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龙门古镇古建筑的总体布局,是由众多的以厅堂为中心的居住院落组合而成。即通称厅屋组合院落。一座厅堂为一房或一支的香火堂。但厅堂的香火堂又不同于祠堂,祠堂是专供祖先纳主的场所,除祭祀、议事外,一般都大门紧闭,肃穆安静。而厅堂除香火堂供奉祖先牌位外,平时是本房子孙活动、生活的场所。以厅堂为中心环以本房的住宅,筑以高墙成为一支一房的院落。这些厅屋组合院落进而成为建筑群体。一般都按氏族的组织序列,逐年扩展。如智七公派的建筑群体,自北而南,

按世代先后,依次是咸正堂、光耀堂、瑞徽堂、素怀堂、道丰堂、慎修堂。这种次序与龙门智七公世代系列是紧密相连的。
  总之,龙门的古建筑群,自前到后,由内而外,以逐渐展开的空间变化,给人以深宅大院的层次感。不论何种布局形式,都讲平行对称,一入厅堂就给人以和谐、稳定的美感。整个古建筑群中间,厅堂、祠堂、古街、石桥,间以砖砌门楼,古朴大雅又不失丰富、灵活优美的感觉。屋顶山墙,都有层次分明的马头墙,马头墙不仅具有防火防风的功能,也使山墙显得变化丰富,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增添了整座建筑的美感。
  龙门古镇以其庞大有序的古建筑群,述说着一个家族上千年来生息繁衍的故事,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家族宗法社会的活化石。

现代大文豪郁达夫也对家乡的这片山水情有独钟,曾多次登临龙门,并留下了《龙门山题壁》等诗作。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时间到了2003年,享誉海内外的已故著名画家陈逸飞为寻找拍摄电影《理发师》的外景地发愁。当他被引荐到富春江畔的龙门时,他被这座古村落彻底震撼了——这里的古厅堂、古民居、牌楼、古塔、祠堂较为完好地保存着;村里的路面都为鹅卵石铺就;斑驳的灰白墙面,原木本色的门、柱、梁……这里的一切都洋溢着古朴、浑厚的气质。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陈逸飞当即决定把龙门镇作为《理发师》的拍摄地之一。

    据最近的一次查访,龙门镇有古宅院(包括古厅堂、古民居)300多栋;古厅堂103个(现存65座);石桥6座(现存5座);寺院2座;古塔2座(现存1座);牌坊7座(都毁);牌楼5座(现存4座);廊楼4个;庙寺多个。

    在周庄、同里、乌镇、西塘等江南水乡古镇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热门旅游目的地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奔向富有宗族色彩、具有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龙门古镇,一睹这里的别样风采。而一些到过龙门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全国古镇、村规划设计权威,古镇保护泰斗级人物、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曾主持了国内许多古镇如周庄、南浔的规划,他认为像龙门古镇这样有山,有水,有大片明清古建筑群,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自然环境、建筑遗存和人文资源俱佳的古镇是其他古镇所不及的,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更是把龙门古镇称作为“宗族文化的活化石”、“民风民俗的活化石”。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