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全国孙氏家谱谱序辑录》编修倡议书
《全国孙氏家谱谱序辑录》赞助名录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续修福建宁德漳湾中甲房族谱序
来源:网络
作者:孙明喜
2017-02-17
评论:0  点击:2321

续修福建宁德漳湾中甲房族谱序

      族谱,乃人类家族之史书,它详实地记载了同宗共祖的血缘系统、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情况,是本姓之文史典籍,是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文历史之载体。

   

本房孙氏始祖畊公,是隆公派下18世裔孙。据原福安大留店前族谱记载,“第十五世畊公析居宁德至十九世孙居漳江港头澳住①”。即畊公于元朝初落业宁德至漳湾孙厝,迄今有七百余年。从文明公迄今传薪人丁达290有余。

   

光阴荏苒,数百年来,先人自掘水井,兴修中甲道(码头),建构宗祠,数修族谱。曾因强台风侵蚀,宗祠倒毁,遗址尚存;因围垦跃进塘中甲道成为历史;因谱牒年久失修,史料残缺散佚。中华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祖上仅存一式两部族谱(正本和重抄本),被工作队搜缴,正待统一焚烧时,族人时灿获知抢先从工作队队员手中要回一部,然幸免一难的老谱内容不全,致使本源传递不清,世系不一,既可信又可疑。

   

从现存史料看,旧谱第41世日凌公于1849年倡导续修家谱迄今共四次。2004年秋,本人在蕉城区统战部工作时,受邀参与编纂《闽东孙氏志》、《闽东孙氏族谱》全过程的牵头、协调事宜,历时三年。虽未参与研究修志、谱的编纂工作,但受益匪浅。第一次接触联谱编纂的牵头工作,觉得闽东孙氏家谱是孙氏历史与现状的一部信史,它全面、真实地反映闽东孙氏源流、迁徙、发展的轨迹。由于我房提供族史数据和多方面条件所限,屡感美中不足。今第五次续修宗谱乃中甲子孙之夙愿。

   

2014年秋,本房董事倡议续修族谱,得到族人积极响应。一致认为,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本房族人外出务工、经商、求学、任职者渐多,已有几户迁居宁德城关等地,难免还有定居求职所在地,若年代久远,则离者愈离,散者愈散,不知根在何处?祖属何支?续修族谱乃至编著出版族谱已是当务之急。同时提出,此次续修族谱要以正本清源,取信除疑,清根理枝,寻亲归宗为重点,把我中甲族谱与福安大留店前孙氏族谱合理衔接。续修出一部贯古今、明世系、清晰完整的闽东孙氏畊公派下新族谱,方不失续修之意义。

   

遵循公议宗旨,族人时灿、允法、允顺、允清、允辉、允文、允兴、允锋、坛香、坛祖、明喜、明庆、华亮等,多次分批前往福安坂中松潭、晓阳马洋寻根问祖,多渠道搜集史料。着重从大留店前族谱记载史料为历史依据,以《闽东孙氏志、谱》和“闽王王审知”为索引,以本房迁居孙厝自掘水井、兴修中甲道和自建宗祠为佐证,以谱序、祝寿文等篇章史料为素材,缜密考证,确认我族谱牒所载世系源流有异。主要表现在:

   

一是漳湾孙厝澳三支(上孙、中甲、下孙)孙氏,各自持有自掘水井和自建宗祠,分明不同时期,各自他乡落业漳湾孙厝。已知上孙是择源新接,姑且勿论;下孙源流清晰,毋庸置疑;而中甲源流对接何处,与大留店前族谱记载:“第十五世畊公析居宁德至十九世孙居漳江港头澳住,”有一脉相承之处。

   

二是在1938年之前,我族谱序明载万盛公为始祖;1984年修谱时,执笔先生参阅下孙房老谱,其老谱记载“…下孙房良煊公,分房中甲…”,始明中甲房源自下孙。至此,当时续谱源流把万盛公接到八八公得政公派下29世良煊公,为解决良煊公至万盛公之间行第和世代之差异,之间还多虚垫四世(世德、有庆、大发、传来)。

   

三是从出生年龄推算,良煊公比万盛公小六十多岁,理应排行作为万盛公第二世裔孙,这样与老谱记载万盛公第二世裔孙“良”字行也不谋而合。

   

综合以上三点,经诸董事研究,故将我族万盛公原为孙厝下孙隆公八八公得政公派下29世良煊公之后裔,更正为万盛公是隆公畊公派下26世文明公之后裔,畊公是我中甲房之祖。同时,原谱记载“…下孙房良煊公,分房中甲…”,更正为“过房出继中甲”,原谱牒中世系‘良煊公至万盛公’多虚垫四世删除;良煊公从下孙房过房出继中甲房作为万盛公第二世裔孙,世数重新编排。编排后,良煊公在畊公派下还是29世,行第世代不变。通过更正,达到了正本清源续修之目的,也更正了世代之差异,为我族与畊公派下联宗奠定了坚实基础。

   

溯源宜重,收族亦重。据1984年修的族谱备载,原41世(现34世)日光公之子开业随母迁居七都宫岐头(现为七都车站边),族人曾数度前往征求入谱接派,奈该户云:“已经参入港尾(拱屿村)谱志,不必载入中甲族谱,责任由其自己负责。”此次修谱,族人时灿、允清、允辉、允文、允兴、坛香、明庆等七人,依旧前往征求意见,其答复照旧,着实令人惋惜。

   

此次续修族谱,对中甲宗祠建于何年,也作初步探讨。因史料遗失,无法确定。但从1814年举人左廷树为其岳父际川和岳母七十双寿的祝文中写道,“…公,修栋宇承先业,肯堂构裕后来…”的赞赏而论,宗祠应是廷钧公(际川)手上所建。因为公恩赐正八品冠带,其长子日凌恩荣正八品冠带,其侄子日益恩赐八品冠带,可谓富贵之家族,此乃人丁兴旺,家庭和睦、事业蒸蒸日上。此推论廷钧公为建构宗祠的缔造者不为过。此外,族人亲访健在者——下孙房九十九高龄的登衍公和上孙房九十高龄的本洪公,老人回忆说:“小时候,看到的中甲宗祠(分上堂与下堂)上堂已倒塌,下堂还在,下堂走马台还有廊杆,民国十九年(1930年)一场超强台风把宗祠夷为平地。”为此推测宗祠大约始建于1780年,毁于1930年。族人于1998年集资在原址重建,建筑面积130平方米(13.6米,宽9.5),坐落漳湾孙厝中甲井前。

   

此次续修族谱,对历届修谱的谱序等数据进行了整理,照原文重抄。以示尊重历史,敬重先祖,启迪后世。同时,增加抄录闽东孙氏总源流,闽东孙氏志、谱编纂始末,闽东孙氏志首发式大会纪要和龙桂宫记。

   

修谱乃上承先人之志,中尊族人之意,下启后人之心。本次诸董事不负使命,尽职尽责,团结族人,同心同德,追本溯源,分枝明晰,祖上之德得以昭彰,后世孝悌从此有序。本人才疏学浅,受董事之托,冒昧地尽我之微薄心意,作短序引言,以传后世。愿中甲孙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亿万斯年,永葆其昌。

 

四十世裔孙明喜  谨撰

公元二零一五年元月于上海

 

注:①大留店前族谱里的世数按光宪公为一世,畊公为十五世。闽东孙氏联谱后,以平章公为第一世,畊公变为十八世。

http://www.sslyzh.com/Info_Show.asp?ClassID=1&ClassID2=&ID=528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