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各地孙氏         
 
福建闽东富春孙氏源流
来源:孙明喜
作者:
2019-09-28
评论:0  点击:3224

         闽东孙氏是周时齐国孙姓始祖孙书的后裔。

     黄帝后代虞舜生于姚墟(今陕西境内)而得姚姓,居于妫rui)(,河流弯处,妫即妫水,在今山西永济县境内),而为妫姓。周武王伐商时虞舜后裔虞瘀父为周族陶正(负责制作陶器的官职)之官,颇有功绩,又是圣贤虞舜的后代,周武王就把女儿嫁给虞瘀父之子妫满,并把妫满封到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建立陈国。妫满过世后,谥号陈胡公,又称陈胡公满,从陈胡公满开始,陈国经十代至桓公时发生了内乱。桓公患重病逝世,其弟佗自立,为陈厉公。陈厉公之子陈完,字敬仲于公元前672年奔齐国(今山东),改姓为“田”,因此陈完又称田完,并在齐国担任过管理百工的“工正”之职。陈(田)完四世孙桓子无宇在齐国为官“上大夫”,生有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今山东惠民、博兴、广饶一带地方),陈(田)书便为孙书,成为乐安孙氏的始祖。至此,齐国乐安郡孙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并茁壮成长,书生凭,字起宗,为齐卿。凭生武,字长卿。斯时田鲍等四族谋为乱。孙武感到齐国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非他建功立业之地,于是在公元前534年南下奔吴,在吴都(苏州)附近的罗浮山隐居,后由友人伍子胥举荐,进见吴王阖闾献兵法十三篇,拜为吴将。武有三子:驰、明、敌。孙明,字之元,因父功袭荫、复以孝廉封富春侯,食采富春,孙明成为富春郡的始祖,富春郡孙氏从此诞生。明生膑,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大师,军事谋略家。膑生胜,字国辅,战国时秦国名将。胜生盖,字光道,汉中太守。盖生知,字万方,封武信君。知生愈,字湛然,二子:丰、益。益字玄器,生卿,字伯高,汉,侍中,生凭,字景纯,为汉武帝车骑大将军,二子:届、询。询字会宗,安定太守。二子:鸾、骐。鸾生爰居,爰居生福,为太原太守,遇赤眉之难,遂居太原。太原之族有岚州刺史,生存进,安定太守。询次子骐,字士龙,安邑令。骐少子琼,字子远,后汉天水太守,徙居青州。琼生覆,覆生仁,仁生皋,皋生通,通生厚,厚字重殷,大将军橼,生淳,淳生瑶,字良玉,中郎将。瑶生邃,字伯渊,清河太守,生倏,字士彦,洛阳令。倏生国,字元明,尚书郎。生耽,字元志,汉阳太守。二子:钟、旃。钟生坚、静。坚子策、权、翊、匡、朗、韶。孙坚及其子策、权均为我国古代的著名军事家。孙权在江南建立吴国,为吴帝。旃,字子之,太原太守,生二子:炎、历。炎,字叔然,魏秘书监,东州大儒。孙炎以孙坚第四子匡承继。匡,字季佐,举孝廉,茂才。匡生,字促觚,太官令,为魏常道卿公,生子道恭。道恭,字雅逊、晋秋长卿,生子、颛。,字士愚,避地河朔,生子辉。辉,字光然(后赵)射声校尉,生子纬。纬,字元父,幽州都督,生子周。周,字季治,后燕高阳王文学,生子敬仁。敬仁,字士和,北燕司隶功曹,生子蔚。蔚,字叔柄,后魏秘书监,生子伯礼。伯礼,字方叔,巴州刺史,生子怡。怡,字孝敏,隋晋阳令,生子尚。尚,字仲将,寿阳县令,生子烈。烈,字希庄,唐永阳令,生子睿。睿,字嘉知,宋州司马,生子四:逊、、遘、造。为唐羽林兵曹参军赠秘书少将,生子会。会,字聚之,常州刺史,生子四:公绍、公义、公胄、公桀。公义,讳德崇,平章政事历任处州、睦州刺史。闽东孙氏尊称公义公为平章公。公生子五:环、屿、理、、瑜。

    长子环,生子据,据生常,常生启,启生岳,岳为后唐三司使招讨大将军,为浙江余姚梅川孙境始祖,其后裔第廿世孙大武公(武童),于明洪武四年肇基闽东霞浦县沙江镇沙塘里,为沙塘里肇基始祖,其后裔福宗公又分迁霞浦县沙江镇古县。

    次子屿,字铨,居浙江兰溪。

    三子理,字彀,生子六:河、铭、声、色、禄、贤。声生子二:小一、小二。

    四子,字壁,生子三:善、良、臣。臣生小十一、小十二。

    五子瑜,生子二:拙、揆。拙,中书舍人,生子俐。其后裔迁江西,后代分支再由江西迁至福建长汀,继迁广东,系国父孙中山世系。

理公生声。声生二子:小一、小二。小一公迁居浙江泰顺,小二公于五代清泰年间(公元934-936年)从浙江处州府龙泉县迁入寿宁县碑铿(今寿宁县犀溪乡武溪村)。

    定居寿宁县武溪的小二公,其子监场公于宋太祖建隆年间(公元960年)任浙江衢州监场府尹。其后裔至十三世孙善公生五子:八一、八三、九一、九四、九七。八一公迁寿宁乾坪,其后代分支又迁建阳城关、政和东坪、浙江泰顺、龙泉、庆元、福鼎县东村等地。九一公居武溪前宅其后代分支又迁浙江泰顺东坑、州边、南院、王家洋等地。九四公居武溪后宅,其后代分支又迁寿宁县城关和西溪乡等地。

    公生三子:善、良、臣。臣生小十一(即光宪公)、小十二。光宪公于五代入闽受节度使辅王审知治理朝政,并居侯官县,即今之闽侯县。光宪公有三子:方殊、方谏、大琪。当时闽中西鄙狄人骚乱,数征未服,于是朝廷诏召方殊、方谏、大琪三兄弟前往剿捕,归服有功。封爵(方殊授殿前钤辖指挥使,方谏授殿前掠阵指挥使,大琪公授大同威武节度使)。未几,延翰继之(公元925年闽王审知驾崩,其子王延翰即位),骨肉相残,闽中日乱。方殊、方谏、大琪三兄弟在这恶劣的皇位争夺战中处境艰难,于是他们相机出走。约公元925年,方殊、方谏、大琪三兄弟遂入闽北(东)秦溪,由黄岐溯西卜居秦溪前埔(即今之福安市甘棠镇大留村)。至此,闽东大地上有两支富春堂孙氏于五代时期,分别落户闽东寿宁和福安,他们的共祖便是世居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的孙平章。因此,闽东富春堂孙氏共认平章公为闽东的开基始祖。

    方殊、方谏、大琪三兄弟定居福安秦溪前埔后,方殊公及其儿子晓、越分祠前建黄岐镇后移迁连江县,方谏公及其儿子时、超分祠大留后基官岭,后又移迁建宁府。

    大琪公卜居秦溪前埔,后由黄崎镇乘船遇风而没(今福安下白石至甘棠溪)族人立祠祭祀,其墓葬福安甘棠后岐东峰山。

    大琪公生二子:长玩、次皎。玩公由前埔徙居大留之东山,名曰:孙店。皎公移居大留之北山。大琪公定居秦溪前埔后,“凡遇公事必敢为,盗贼必敢攘,争讼必剖明。”其父子立足当地,发展生产,开拓疆野,特别是围垦福安甘棠塘堤时,作出了重要贡献。

    玩公生二子:强、用。强公生八子:将、隆、、侯、喜、惟、宝、广。用公生四子:昊、昌、明、八佾。

    自光宪公(即小十一)至强、用之子已历五世,子孙繁衍,派出多支,五世分房,强公八子:

    长将公,居大留之东山孙店,传至二十八世后,其后裔去向未详。

    次隆,居大留之东山孙店。其第十世孙公,字惟修,于元代迁入宁德漳江港头澳(即漳湾孙厝上孙和中甲房)。

     其后裔十世孙八八公,于元代前期迁徙周宁林洋境---枣岭。明朝初期,定居在高山之巅的周宁枣岭。八八公五世孙得恩公于明景泰三年,迁入平原咸村洋中;得政公一支于明宣德年间迁入沿海平原宁德漳湾孙厝(下),得温公一支迁入宁德霍童;得涧公迁入宁德八都林洋头;得宁公迁入福安马洋;其第七世孙文使公一支迁宁德霍童镇加厚村;其第八世孙允尚公一支于明正德年间迁往宁德县赤溪镇芹格村;其第九世孙积昆公迁入咸村洋中、积视公迁居吕州大濑头、尔浮公从周宁咸村迁入福安二十八都湄洋前溪;其十二世孙世存公于明万历年间迁入宁德洪口乡大道头村、世卿公迁居福安城山村;其十三世孙有镜公迁入咸村洋中、有泰公一支迁入宁德县漳湾镇熨斗村、有伦公一支迁入霞浦县柏洋镇坪宅巷、有恒公迁入周宁咸村王山、玉天公迁居周宁咸村街中;其十四世孙兴燧公迁居宁德洪口四斗村、兴藩公于乾隆三十年迁居周宁梧凤楼。还有迁入周宁洋中的后裔经过数代繁衍至清朝又有分支,分别迁往福安的严港、港里、红坪;迁入宁德漳湾孙厝(下)的后裔分支又迁到宁德三都孙厝里,福安大坑、本斗坑,六都等地。

     ,迁霞浦柏洋乡禅洋里洋村。

     四侯,居大留之东山孙店,其后裔一支迁霞浦禅洋外洋村,另一支积隆公于元代迁入屏南县岱溪乡南山村,后裔又发展至屏南县官岭村、梅溪村,霞浦县北壁会洋村,霞浦县城关等地。

     五喜,居新宅,其后裔又徙居龙潭(即今之福安市坂中乡松潭村)。世居福安坂中乡松潭村的喜公派下其二十世孙得汇公于明洪武年间迁入寿宁县奖禄;得盛公迁入福安官洋;至二十九世孙日景、日爵俩兄弟于清康熙年间迁入福安溪柄。

    六惟,迁浙江瑞安潘埭。

    七宝,居本里之楼下,传至十七世后,其后裔未详。

    八广,迁福宁孙家巷(即今霞浦县城关射圃场孙厝里)。广公定居福宁(现霞浦县)孙家巷,其第七世孙可勉公又于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迁居宁德县漳湾下墩村,又数十载,至必元公定居拱屿村。其后裔至清时又分迁蕉城南门小场、桥头下、漳湾巷口街。

    广公第八世孙孙宥公宋时任长溪知县,后裔孙然公为守祖业世居长溪县,现为福鼎市点头镇孙店。

    用公四子:昊、昌、明、八佾,其兄弟不欲轻弃故乡,祖业不可不守,邱墓不忍远离,卜筑后岐(即今福安甘棠镇后岐村)。世居福安下白石镇后岐村的二房用公的后裔起潜公于宋淳十一年(公元1251年)迁徙福安大洋村,其后裔孙长望公又迁入下白石镇岩下潭。

    皎公居大留之北山,生二子:收、翠。

    收公生三子:侈、七郎、八郎,派下居大留之北山。

    翠公生三子:纳、显、平。纳生生便,便后不传。显派下居大留北山。收、翠后裔传至十九世后去向未详。

    明代有两支乐安堂孙氏迁入福宁府:

    孙寿公在明朝永乐年间从江苏南京迁入福鼎市管阳镇姚阳村;孙礼珀公在明朝永乐年间从安徽庐州府合肥县迁入福鼎市贯岭镇库口村。

    至清末在闽东范围内孙氏迁徙足迹基本上形成现有格局。自民国至今近百年来,族人亦有迁徙外地的,但多因读书在外工作、或因经商、做工在外省、外地区定居,但也有外省、外地区来闽东工作、谋生落户闽东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南下干部中孙姓及其子女现定居闽东亦为数不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消了粮证,户口控制也放松了,大批孙氏族人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经商、做工,家在农村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孙氏族人也往城里购置房子,并落户城里,新一轮的族人大迁徙已拉开序幕。

    综上所述,闽东孙氏源远流长,根基深厚,枝荣叶茂。先祖授姓于山东,发祥于江苏、浙江。在数千年的繁衍生息,迁徙、发展过程中先人以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创造了辉煌业绩,也历尽了艰难困苦、兴衰荣辱,在这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铸就了崇文尚武、自强不息的家族精神。这精神激励着孙氏族人紧跟时代奋勇前进。【摘自《闽东孙氏志》】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