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孙氏渊源         
 
各地孙氏家族简介(一)
来源:炎黄孙裔
作者:sun
2017-02-16
评论:1  点击:15953

山东淄博般阳孙氏

始祖:孙禹

迁徙:五十八世祖孙禹,字克让,又名子玉。其曾祖世荣,于元大德三年,由山西洪洞始迁枣强,后又定居寿光。至禹祖,于元至正年间,由寿光迁淄博颜神镇。子孙繁衍,后世尊禹公为博山般阳孙氏始祖。成为当地著姓望族。九世祖清康熙初年吏部尚书,大学士孙廷铨,扶康熙登基亲政,献计擒鳌拜,为清廷重臣。后裔分布:颜神镇、孙家大庄、上甘泉、河洼、花峪沟、东万山、小庄等地。

 

山东滕州孙家楼孙氏

始祖:孙兴

迁徙:孙兴,乐安59世,祖籍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先祖世信公曾孙孙从礼生四子,成、兴、旺、凤,孙兴公于明洪武二年迁居鱼台县东垤社,即公滕州滨湖镇孙家楼定居,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后世子孙尊兴公为孙家楼孙氏始祖。后裔分居三山、古村、黄山、山套、朝阳等地十九个村庄。

修续谱序

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惟族德之培植者,厚期后裔之番盛者,长远此古人根本,追远春秋祭扫,所有感恩霜露而有仁孝诚敬之恩也。家族经修家乘为尚,族有谱,犹木有本,水有源矣。水不追其源,何经知千支同流,木不究其本,何经晓万枝一脉乎。同泰修史志,民安续家谱。乃古今一理,历代帝王将相,仕农、工商,其宗支世系,无不源于谱者。修续族谱,则弘祖德,启后昆,明昭穆考,敦宗睦族之道。族谱不修,支派之序而难辩认。一脉之亲若路人,势必昭穆混而族疏淆,何经能承先而启后呢?现逢政通和人,太平盛世,百废俱兴,物阜民安之际,为慰祖先灵,为免后辈之责,深感承前启后之重,修谱大业不可容缓,誓必急行。但因年湮世远历经兵焚之难,社会动荡,沦桑变迁,又逢十年文革,梦谱平墓,吾民祖先经修谱牒下落不明,所树碑记也被毁无存,祖先宗世失考,懵然无知实令人痛哉。族谱失传将政昭穆混乱,情谊疏,宗序乱,失族体,何慰祖先之灵,何免后辈之责,兹幸阖族人众执心提倡,谊笃宗盟,续修族谱。经二十世孙维河联络,召集各宗支代表人员齐聚孙家楼共同商讨提供资料一致皆哓。吾孙家楼孙氏始祖在明洪武二年由鄄城孙老家迁此定居。当时此地乃为鱼白县觅祖。为追本溯源,族氏一班人前往全国孙氏之老家鄄城县孙老家考查根源。通过考查,在孙老家族谱上注有始祖孙膑第五十一世孙名礼其子兴于明初洪武二年迁居鱼台县的标记,跟我族人的历代相传完全相符。充分证明此次溯源之举获得成功。吾氏兴族,卜居孙家楼为孙家楼孙氏之始祖。以耕为业,忠厚传家。迄今六百四十余载。因年久远,子孙众多迨清廉乾年间相于捧地而处。于是有徙居三山、古村者,有徙居黄山、山套、朝阳等地者,虽无簪缨继世,实多耕读传家,安业守分,至今三百余载。从兴祖至今,相传二十三世。族谱失考给吾族此修谱带来诸多困难,现只能在各宗支近几代先人的保讳世系都比较清楚和民国二十八年所修谱碑为基进行整理,上几代先人失考,现无能力查到,只待后查。期望后人俟机完成。充实谱牒,方能安慰列祖列宗,才可交待子录后代满此心愿。此修时间短谱务重全蒙族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方得成事。资金有限,费用不足,幸赖仁人志士,族中族情浓厚德高望众的知名人士,慷慨解囊,捐资助修,方得家祠、谱牒如期告成。捐助之功德,列名载入谱卷,并刻碑记载,让子孙后代永远颂扬之。二十世孙维泉  撰述公元2008年十月

 

山东峄城曹马孙氏

据鄄城红船孙老家《孙氏族谱》所载:“55世祖讳世信(又名岳),生丁四:祎、禔、伟、健;祎生玉、玉生祉、祉生旻、昊、景;旻生亮、明;昊迁河南民权大孙庄,生子:开来;景携眷迁济宁东三里马场,约二年后,去东南下落不明,遂失考。后经访鲁南枣庄之峄城、曹马一带及苏北徐州等地孙姓,并阅其谱谍,得知以上族人即景公之后裔也。该支脉人丁繁盛,人才济济,现已衍至82世,其中不乏光耀吾孙姓之知名人士。

族谱者,乃本族之世系、重大史实重要人物事迹等文字资料之集成也。吾鲁南孙姓曹马孙氏之称谓,系自明朝初年(公元1380年左右)孙姓先祖中之一脉,由北向南迁徙至鲁南峄城曹马一带定居而始也,至今已陸百余载。期间虽于明万历年(1573-1620年),修续过族谱,但因崇祯末年(公元1644年前)之兵乱,皆失而不存。后,族人亦曾多次筹借修续之,却各因种种之故,终未能成。故,吾曹马孙氏至今没有一部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吾族之历史变迁及各支脉世系概况之族谱矣。有志于此之族人,无不为之感叹,依《中国孙姓族谱》等资料而考,吾曹马孙氏族之先祖,乃春秋战国时之孙武、孙膑也。然自孙膑至吾曹马始迁祖间之世系,今吾辈虽已极力考证,然仍因资料所限尚不能系统阐述之矣。故本《曹马孙姓族谱》仅着重对吾族迁至曹马后之世系、史实等,可能详述之。据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所刻,原立于吾曹马始迁祖墓旁之碑所载,吾始迁祖起三世内,有族祖早宪公曾在益都路任职,孙川公曾被敕赐为益都路阴阳学政,孙英公曾被委为乡里之长。尚有众多族祖,只记录了名讳,而未述其详,可见吾族迁至曹马后三世间,在乡里名望之显及人丁之旺。崇祯兵乱期间,吾族人大量外迁。至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吾族祖廷馨公,为补吾族无谱之憾,曾于吾祖茔孙庄东老林,立碑三座,刻记当时墓葬在东老林之我族祖名讳、配氏、世系及吾族之有关重要史料于碑上,以告后人。据该碑虽未对吾曹马孙氏始迁祖的名讳配氏、世系作系统考证,却详记了该三支族祖的名讳、配氏及后之世系。即长支为彦逵公、二支为矩溪公、三支为明山公(廷馨公之始世祖)。故曰该三座碑的刻立,为后人续谱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可惜该碑,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左右),明山公十世孙东木公看到吾族人在当地无有显贵者,众人为谋求发展,陆续不断外迁,时居曹马、孙庄一带者仅存几十人而己。感慨之余,恐以上三座碑年久损毁,无留于后人。乃手抄其碑文并记其所知有关吾族之史实,及自拟吾族十六字辈次于纸上,函而藏之。该文字虽然没有录入三座碑中长支彦逵公,二支矩溪公之配氏和世系的详细内容,却为后人保存了明山公之世系、配氏的完整资料。故其一直被后人所重视和珍藏。不料公元一九六六年后,该函却因藏而失,致使近三十年无人所见。公元一九九七年,东木公所留以上资料,偶然间,再现于族人曹马村善启之墙内。使族人又掀续谱热潮。在吉法、吉城等族人之倡导下,终有这次续谱之举。具体实施中,族人善芝、经业、政田等自负重任,不辞劳苦,贡献突出,故在此记而赞之。此次修谱所依据的文字资料主要有《中国孙姓族谱》、《峄县县志》,始迁祖墓旁所立碑之碑文,东木公所记文字等。其它资料主要有对吾族茔及各支脉林地墓葬分布、变迁的考证等。本谱中对吾族人近代世系、配氏的记述较为详细和明确,这部分内容主要靠具体工作人员对各地族人的实地调查和逐户采访。在此特向以上人员致谢。今经众多族人之共同努力《曹马孙姓族谱》终于付梓。这不仅使吾族数代先祖之遗愿得以实现,而且对于团结和启迪族人,光大吾曹马孙氏,奉献中华民族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本谱为据,吾曹马孙氏现有族人大约4000之众。其辈份上自东字,下至兴字共玖代。主要居住在鲁南枣庄、滕州、台儿庄峄城等地;苏北徐州及所辖铜山、贾汪等各地。谱中立传之人,系近代吾族中较有名望及作为者也,因采访未至等原因,没能尽其详。年代较早之族祖,因无具体资料而暂未编入。立传之意,旨在以其之绩,而励族人之志也。细阅之,可知本谱尚有不足之处。即没有能够像众族人所希望的那样,系统完整,无一遗漏地反映吾曹马孙氏自始迁祖至今所有族人的名讳、配氏、世系的客观实际,而是存在一定的空缺。其中始迁祖人数、名讳、迁徙原因不详。由始迁祖之后至彦逵等公之间,如墓葬在白楼村后孙氏老林中之族祖,因年代久远无考,而内容暂缺。谱中所记明山公之配氏、世系相当清晰系统,而彦逵、矩溪二公之配氏、世系的资料相对较为不详。以上三支之外族人的资料记述较少。另外,更有大批早年外迁之族人,因久无联系,而本次续谱又未能访得,故没有续入谱中。以上有待后人考而补之。天地永恒,日月更新,长江后浪推前浪。为荣耀吾族,振兴中华,今吾全体曹马孙氏族人当携手奋进;后人者更应努力,努力!

吉亮政田谨述  公元20053

 

河南信阳长台关孙氏

始祖:孙殿臣

迁徙:67世孙殿臣,原籍山东省曹州府(现菏泽市郓城县潘溪渡孙家大马场),禹公之后,一七一七年迁居于信阳长台关,子孙渐盛,后世尊殿臣公为信阳长台关开基始祖。

谱序

平者编国家兴盛者修史,地方清誌,宗族繁盛者修谱;此非厚古薄今向往封建宗法制度,实为鉴古知今,以激励后人。先贤有训;姓氏不仅是血统的标志,家族的徽章,也是民族融合的表征;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之一。人们赏以考世系,辨宗支查亲疏知昭穆为宗旨而修定族谱,由来已久。增强宗族观念,对于端正社会风尚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历经战乱和社会动荡,老的谱牒已不复存在,长此下去,势必造成宗支不明,亲疏不辩,读书明理之家稍知三代,而不明世理之家,或忘其祖,或兄弟同名,祖孙不认者,时有所见。孙姓氏族,实属大姓望族;据公元一九八九年全国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显示,在全国约有汉字姓氏三仟零伍拾个,其中百分之八十八的人口仅用上一百个姓。而孙姓确排在前面第十二位。我孙姓族人在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芨芨英雄辈出功绩卓著中外驰名,如先祖孙武、孙膑被尊为兵圣、医学家孙思邈被奉为药王,还有孙权、孙中山等政治家,他们的理论著述和社会实践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孙姓宗族源远流长,据近年考证世系如下:乐安孙氏原始祖为公孙轩辕黄帝之裔。黄帝生昌意、意生颛顼、顼生穷蝉,蝉生敬康,康生勾望,望生桥牛,牛生瞽叟,叟生重华为舜帝,居于妫内,称为妫氏。舜生商均,禹即位封为虞侯。有夏之时子孙中微,失绪二十二世,至商汤即位,访得舜后,讳光者,封于遂,谥虞遂公,光生泰,泰生覆,覆生频,频生庸,庸生表,表生环,环生垒,垒生灵,灵生希,希生阏父,父生胡公满(周武王封于陈是为陈胡公)满生申公犀侯,侯生孝公突,突生慎公圉戎,戎生幽公宁,宁生厘公孝,孝生武公灵,灵生平公燮,燮生文公圉,圉生桓公鲍,鲍生厉公跃,跃生公子完奔齐,食于田,改称田氏,田完字敬仲,完生稚孟夷,夷生泯孟庄,庄生文子须无,无生桓子无宇,无宇生书,公元前523年,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是为孙书食采邑乐安为孙氏一世鼻祖。书次子冯生武,公元前512年,周敬王七年,以兵法十三篇被伍员推荐于吴王阖庐,以妇人小试勒兵,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公元前506年以三万吴军,西破强楚二十万军,五战五胜,入楚都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吴王拜孙武为司马大将军,食采邑富春(今江苏富阳),武生三子其后世操复归齐,居于灉右鄄左冷庄之地,操生膑。据孙膑纪念馆孙氏家谱记载,并经两次全国孙膑故里论证会,确认膑公号伯灵者,曾为齐威王军师,因功晋左承,诞生于兹,后世丁繁众多故定名为孙老家。子孙迁居于各地,仅就鄄城郓城阳谷等县及河南范县,江苏丰、沛等县就有200个村庄都为孙姓居民,而且都奉孙膑为始祖。我长台孙氏先祖殿臣公系孙氏第六十七世传人,生于山东省曹州府(现菏泽地区)郓城县潘溪渡孙家大马场,因避灾荒于公元一七一七年随亲家侯姓,樊姓两家迁居于此,据查潘溪渡距孙老家三十余里,而且当地族人亦皆奉孙膑为始祖,故我长台孙氏确系膑公之嫡裔也。长台孙氏一世祖殿臣公生于公元一六九五年康熙三十四年,岁次乙亥九月初九日申时,卒于公元一七四九年乾隆十四年岁次己已年八月初七日子时,终年五十五岁,史料记载,康熙五十五年,直隶山东大灾,数十县减免赋税,殿臣公时年二十二岁,随亲家逃荒到长台关从事熟食业加工业(磨豆腐)以为生计,24岁同侯氏结婚,次年即公元一七一九年岁次已亥正月生长子祖让,公元一七二三年岁次癸卯  月生次子祖信,时值乾隆盛世,社会安定,长台四周广大地区人口稀少,殿臣公及其子女,辛勤耕读,渗淡经营,历经四、五世,逐渐发家致富,便广置田产,发展农商,为后世子孙繁衍生息,奠定了物质基础,至德字派,约一百柒拾年间已有六十余户三百余人口。至公元一九九七年已发展到256户一千零伍拾余口。我孙姓族人历来以崇文尚武忠心爱国恪守心德,知书明理为训,以耕读为本,兼重农商,氏族昌盛,子孙繁众,前清时期有过武秀才两人,抗日时期有中校军官一人,现在有科级干部三人,县级干部一人,有大专文化者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发扬历代先祖的好传统,爱国爱家爱宗族爱人民爱事业,勤学勤耕,勤商勤政,反对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嫉贤妒能,攀强附势,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优生优育,勇于奉献。努力建设文明幸福的新生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我长台孙氏家谱在多次社会动乱之中散失,应感谢玉新公作出的努力,他以八十高令自一九八三年起便多方收集史料,走访了方圆二十里以内的孙姓族人,至一九九二年基本完成宗谱祠系和全族丁口名册,并与笔者合作收集整理走访了几年,仅去山东老家访祖寻根就花费八天时间舟车劳苦,花费自有现金二千元,才基本完成。我长台孙姓祠系是本世纪初由先人所定,现仍使用即:德新永立,继后泽常,云龙清沛,大庆国光。十六个字。现已得知鄄城孙老家除已建成孙膑纪念馆外,正在扩建孙氏祠堂,计划拟定一篇全国性的祠系班辈歌,供海内外族人归宗编系之用,我族传人可在适当时机前去鄄城孙老家同孙氏祠系接轨以传后世。

第七十五世传人永飞编撰一九九八年三月 

 

河南洛阳谷水

迁徙:孙明,孙朋二公系五十世祖勇公后裔,兄弟相依为命于明嘉靖年间,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徙来洛阳谷水,已400余载,子孙繁衍,已达4000余众,分布于豫、陕等省。后世尊明、朋二公为谷水孙氏始祖。

盛世修志,史上通例。我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方志、谱牒占重要一页。公元1845年(清咸丰三年)谷水《孙明义墓志》云:洛之西称巨族者,首推谷川孙氏,孙之先世多达人。信然!谷水孙氏始迁祖大明、大朋昆仲于明嘉靖年间由山西洪洞迁此,凡四百余载。我族先人为桑梓、社稷创不朽业绩,今人敬仰!其杰出者众,堪为后世楷模!以我先世多达人,故族内素有族谱传续,世系井然。盖因近代时势动乱,致使族内谱牒类毁灭殆尽!近由族中热心者反复商讨,多方求索,历尽艰辛,耗时年余,始草成此《孙氏族谱》,载明当代,尽力追溯远祖。然仅上及前八世,固已属可嘉,亦终觉抱憾之甚!我七世祖嘉庆进士慕韩公曾主持拟订孙氏世系20字,用之命名,以别辈份。奈传中多有错讹,复经重新订正为:士家国应宗,树守乃其同,作保景广柏,永茂显祖隆,孙氏族人悉应遵循之。尔后,凡为我孙姓子孙者,咸宜法祖贤,图进取,力争出蓝胜蓝,以期对社会、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实寄兹以厚望焉!是为序。

七十三世孙  家齐(霞城)

序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历代专家学者,顺历史潮流,承人民意愿,修史撰志,整牒续谱,千古如一,功莫大焉。今逢盛世,国家发展,世风祥和,万众一心,社会进步。1994年春,谷水孙姓族人,屡为族谱遗失所困,倡议续谱,乃出资出力,共襄盛举。搜集文物,参阅古籍,考证碑志,采访征询,历时一年,新谱告竣。续谱明确了孙氏始祖是书、武、膑,郡望乐安。考证出我祖周初封于陈,后属田齐,书公始姓孙。五代时李晋王掠齐民于晋南。六十二世祖明、朋昆仲二公,于明嘉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迁来谷水;列举了古今乐安世系的孙姓知名人物;登记了上自明、朋(缺二、三世),下至字辈,共14代的全部人口,迁至陕、甘、青、新、晋、滇、鄂诸省者,除汉口一支待查外,均详列在册。鉴于慕韩公二百年前拟定的排辈字序,因口传音义有异,现斟酌核定,使辈序有字可依。新谱增添了族训曰: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献给自己。并重亲提出了孝道,衷心希望子女孝敬老人,使家庭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幸福。愿我孙氏族人,永远团结百姓兄弟,携起手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共赴富强康乐之域。七十五世孙   应试

始祖迁徙考

明朝中叶,中原屡遭灾荒,当局为了发展生产,巩固政权,遂继续自山西洪洞向中原以及冀、鲁、苏、皖等地迁民。平阳府(今临汾地区)洪洞县的大槐树曾是人民集中待迁之地。我继祖明、朋二公,兄弟相依为命,跟随迁民队伍,风餐露宿,越中条,跨黄河,辗转至洛阳西郊谷水,兄弟二人同心协力,披荆斩棘,辟地建园,为早期开发谷水做出了贡献。此后,我谷水孙氏,历经明、清,繁衍生息,至今子孙已达四千余众,分布于豫、陕等数省城乡。明、朋二公殁后,孙氏后人于村西南秦岭北麓建茔安葬。祖茔占地三亩余,中树祖碑,碑文中载有二公自山西洪洞始迁谷水字祥。茔内广植翠柏,初称柏树坟,其后柏树被毁,白杨成林,又称杨树坟。谷水孙氏自明、朋二公始,至今已十八世。

 

山东寿光埠西孙氏

     始祖:孙祥

迁徙:始祖孙祥,乐安五十八世,其先祖世荣自山西迁枣强县尚林村。世荣之子福利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迁寿光城西孙老家宅科(吕家前)。元至政二十年遭兵劫兄弟逃散。福利生伯强、仲相,伯相后裔去宁津县保店村,仲相之长子禹字克让寄居今博山区,三公胜去宁津县衙后孙家。始祖孙祥避居宋王庄,后子孙日繁,遂改为埠西孙家庄,清初大学士文定公,孙廷铨是博山始祖禹的九世孙。

世系总述

相祖乃始祖祥之后裔,祥生四子即申、富、广、通,广、通无后;大公申即今三村西端数户,郝家屯与其近支;三元孙、胡家庄乃申祖之次子建业之后。富祖生二子即强、相。大公强居西村,二公相居东村,今已互相交叉居住。

相祖传四子:铭、锐、钊、钧。大公铭传十三世而失;二公锐传二子。大公自然,二公浩然。大公自然传至八世分两支,即三公承基,四公宏基,已传至二十世,除谱刊所记,文渠传三子:家忠、家详、家庆、二女;文泮传四子:家华、家志、家录、家民;文汉传二子:家兴、家详、家鑫;文芹传子一政。宏基后裔振祥传三子:文海、文山、文永;振庆传四子:文华、文忠、文明、文福;冬龄传子镇东,梦龄传子镇明、镇亮;同龄传子镇兴传三子:树春、树德、树友;济龄传文生传子树森。振罄传文涛子国柱;振铎传三子:文泉、文水、文献;振江传二子良、建。振声传子家悌,振海子光明,振国子文江,三女;振友子玺、亮、强、女燕。相祖次子锐后二公浩然传四子:经诗、经书、明、经猷;经诗已传二十世。逢沅传七子,仅寿桂、寿枫有后,即光兴(居田柳)、光华(居金州);清沅传二子,大公寿棠传二子光炜、光亮,光炜传二子亦工、亦农,光亮绝。二公寿海传二子:光熙、光杰。大公光熙传四子,即亦文、亦军、亦斌、亦忠。二公光杰传一子亦泉子江成、女亦兰。复沅传二子即寿山、寿梓。寿山五子:光烈、光炎、光煦、光忠、光亭、二女。光烈子亦辉、亦明、亦勇、亦亮。二公寿梓传一子光义子亦方,女七。二公明无后。三公经书至十七世,仅二家即义沅子建华、明华。经猷传至十七世寿梅生一女绝后。

三公钊之后裔十世以前人丁不旺。自七世分为两支即三公九登,大公九霄。九霄传二支,光辉传子少亭、女五;光耀传女二;光华传子少卿、少波、女三;光荣传女一、子春立;光绪传桂仁、春祥;光记传女一;光鲁传子二:东江、大伟、女二;光兴传波、

夷。安丘支:风岐传三子:光照、光祥、光明;凤山传四子:光荣、光富、光义、光增;凤仅传光华子起程。九式后裔传十九世。克功传二子:元福、元义;克敬传二子元兴、元宝;克勤传二女;克礼传元涛、元波,二女。克忠传二子元华、元祥。克仁传三子:元录、元祯、元民;克义传四子:元明、元亮、元清、元文;克信居高家。九登后裔传至十世祖明分三支,即贯一、存志、百原。贯一后裔:占鳌传一子二孙,即士兴、士国传二子;占成传四子:树楠、树迎、树群、树德。国梁传子树民,国干传子树田、树胜;国荣传子丽成;国贤传子树吉(另二子居台湾;)国栋传三子:卫民、卫众、卫安;国祥传卫锋、女三;国华传子卫亮;国盛传卫光、卫夷。存志后裔万祯传树梓、树立、树详;万友传树朋;万庆传树桐;万兴传树栋;万详传树奕(苏联);万丰传树武(子二);万义传:树弈、树良;万顺传树礼、树俊;万福传效友、效曾、效唐。积智传树原;积才传效盛;积太传玉贞;积善传效忠、效孟;积信传效华、效民;积英传效颜;积金传效军、效波;积标传效刚、效强;积良传效滨;积义传效勇、效重。百原后裔:有成传树宝;有仁传树桂、树林、树强;有德传凤香;有才传树文,孙士清;有荣传树军,学明;有贵传学军、学民、(女三);有辉传向民;有光传向明、向军、向前、(女二);有华传涛、均、宇。孙朴传子栋;孙枫传子澄、洋;孙桐子云飞。登科(有科)传子:向国、向东、向华、(女三)。天德传树鸣(三子),天行传树棠、树清、树国传士永、士磊、天佐传树刚、树荣、树业、树芹、树华,天录传树义、树升、(女二)。四公均之后裔超然子元清幼年失明先为和尚,后为道士无后。斯相后裔之大概,望有识者叙之。

     谱序

祖系乐安孙氏,亦称陈田孙。鼻祖武名开字子占谥武子,乃帝舜后裔。夏商时,世系时失时绪,周初觅得舜后封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即陈胡公名满。满之五世孙陈完。避难奔齐(临淄)封地为姓改为田完。完之五世孙开封於乐安(今广饶)以祖之字为姓为孙氏祖。其世系是武——————————————————————————————————————————————————道恭——————————敬仁————伯礼——孝敏——仲将——希庄——嘉之————宿——公器——华青——儒郎——肖盛————————————胜文——登岐——效儒——昌祖——世荣迁枣强县尚林村,(字之政亦曰子政)太始祖世荣七子之政。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迁寿光城西孙家宅科(吕家前)。元至政二十年遭兵劫兄弟逃散。此时之政祖及其二子伯强,仲相和孙子徐己故,墓在宅科,四冢分列。伯强之后裔去宁津县保店村,仲相之长子禹字克让寄居今博山区,三公胜去宁津县衙后孙家。我始祖祥二分,避居宋王庄与宋姓联婚,遂就业焉后因孙姓日繁改为埠西孙家庄,民国时改为埠西村,今为埠西一、二、三村。祖墓在文革中被毁,清初大学士文定公孙廷铨是博山始祖禹的九世孙。相传各处人丁兴旺,淄博已达万余人,今互相有往来。

 

滨湖坊上孙氏

 始祖:孙成

迁徙:孙成,字天和乐安59世。明初迁至鱼棠东垤社坊上村,即今腾州市滨湖镇坊上村。后世尊为坊上孙氏始祖。配夫人马氏生子八人,子孙数万人也。

谱序

盖闻,木本乎根,水本乎源,人本乎祖。追本溯源,尊祖敬宗,宗族以修谱为尚。万事孝为先,历代圣君明主,无不继先睦宗,修谱之举,则弘祖德,正伦理,明昭穆考,敦宗睦族之道也。国有史,方有志,家族有谱,同为史考三大支柱,家谱诚为稀有文化瑰宝,国家重要文献矣!华夏泱泱大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所载海内孙氏三大族派。一出姬姓,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散居河南、山西等地。一出芈姓,楚国孙叔敖之后,散居湖北、淮南一带。一出妫姓,帝舜之后,齐田完敬仲六世孙,讳书字子占,为齐大夫,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从山东散居吴越之地也。追本溯源,吾孙氏乃轩辕黄帝之后,传至九代乃虞舜帝。夏时,禹王封舜子商均虞侯为国。殷商时代,舜后讳光封于遂,谥虞遂公。周武王得舜后遏父,为周陶正。遏父之子妫满封于陈国,遂为陈氏,谥为胡公。胡公传至十一世孙厉公沱,因陈国宗室内乱,完故奔齐。齐桓公时为工正,改陈为田姓。田完卒谥为敬仲。完六世孙讳书,字子占,为齐大夫,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孙书乃乐安孙氏之鼻祖,迄今两仟六佰余年也!书生子冯,为齐卿,冯生子武,字长卿,因田鲍之乱奔吴,伍子胥荐于吴王阖闾,封之为将。两破强楚,南服越人,北威齐晋。著兵法十三篇传世。武生子三,次子明,字景浩,居富春,其子操时,越王勾践灭吴国,为避报复,返回故国齐之西南边陲鄄左灉右冷庄定居。生子膑,号伯灵,字嘉谋,配夫人苏氏,膑公鄄城孙氏立为始祖。膑祖幼逝父母,冷善人家牧牛。后拜师鬼谷子学艺,文武全才。下山初为魏之副将。因学友庞涓妒嫉其能,谋害而刖其膝致残。后齐使载之归齐,齐威王拜为军师。田忌赛马出奇谋,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大获全胜,马陵之战击毙庞涓,大溃魏军,俘太子申。战绩卓著,名扬天下,齐威王晋封左丞。晚年退隐故里,著兵法八十九篇。迨至五代同光年间(公元923年),梁唐大战,攻占濮郓曹三州,大肆劫掠,鄄城县膑祖后裔第三十八世孙,被李晋王掠至山西洪洞县。直至宋金时代(公元1234年),蒙古族攻金,山西洪洞处于战乱之中,膑祖第四十八世孙,讳岳字世信,为避金蒙兵灾,复回鄄城老家,其叔兄弟八人,隐名散居各地。追源考史,成公字天和,乃膑祖后裔第五十二世孙,明初迁至鱼棠东垤社坊上村,即今滕州市膑湖镇坊上村。坊上孙氏立为始祖,配夫人马氏,生子八人。至今传于二十五世,其子孙数万人也。吾孙氏源远流长,瓜瓞蕃衍,名贤代出。武、膑后法同尊圣典,传学中外。三国孙权,为膑下第二十世,东吴称帝。英贤迭出,延及六朝,唐代孙思邈有扁鹊之医术,孙过庭书法,有草圣之殊荣,孙光宪诗篇,有名作之美誉,明有尚书孙承宗,清代名贤孙星衍,孙诒让闻名学者,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华厦尊称国父。奕世兴旺,人才辈出,英名共垂青史,伟业同胎人寰,朝野赞颂,传之万古千秋,宗支蕃衍,遍及天涯四海。通考历代,吾孙氏为中华大姓之一,乃华厦望族,名门英烈,传绵于世。有以德业文章显者,有以忠义伟烈著者,千古留芳,永垂史册。族人繁众,同居星棋,年湮世远,历经兵焚,灾难频繁,沧桑变迁,其族系尤难强同论列。为慰列祖之灵,继而查觅失续宗支,然崐仑磅礴,岂非一气能所融结哉?吾氏近代族人,深感祖宗功德,英才层出不穷,为官任职者,遍及军政各层,在学术界,博士硕士,专家教授,名牌大学研究生,无可胜数。愿为官者,笃职尽瘁,勤政爱民,清正廉洁。为民者,遵纪守法,孝亲睦族,勤劳致富。尚其后裔,缅怀祖宗宏图创业之功德,览古通今,瞻仰英烈,继往开来,再鼓雄风,克振家声,耀吾门庭。    七十八世孙  庆斌拜撰 

 

河南民权分支

始祖:孙昊  

迁徙:五十九世祖孙昊,字笃志,号天纯,子一开来,其先祖世居山东孙老家,为乐安孙氏膑公后裔,元末明初昊公携卷迁河南民权禇庙大孙庄。子孙繁盛,后世尊昊公为其开基始祖。

重修族谱序

闻嘗於读书稽古之余见夫去此适彼舍旧从新之徙移也自天子以至於士庶燕翼之谋实难枚举矣而推厥由来莫非自为之而自致之焉乃苦吾先祖   天纯公始籍於雍之高梁继家於豫之葵邱自西徂东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殆不啻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者岂无故欤使有故而不明其故俾后生螽斯念先人之来脉去路灭首济顶心口蕴结木本水源之谓何继志述事之谓何不惟贻笑於人亦且有愧於已吁将何以对先祖之明明也哉余虽不学术寥鄙怀而服儒服冠儒冠依然士林中人也迄今续家乘明世系敢不慎之敬之勉之畏之谨列为序以附册上也曰公值元革际明兴群雄并峙扰扰攘攘瓜分巒切天下大乱岂柙朝夕乎摧败零落之情形大河南北四顾洪荒一色茂草户口寂寂人丁寥寥呜乎其所以异云汉之诗者几希殊不知血雨旱蝗早见妖孽凶杀之兆矣迨明太祖定鼎金陵扫荡烟尘虚实盈亏神圣英武之天子谅己秦镜高悬也故与赞襄诸公卿筹加减谋补泻欲为均平专一之治焉或者曰汴源竭汾水洋扩而充之不亦可乎顾移民之诏布诸晋阳而安集之声吹於东土风行草偃公即因古戴而家焉彼山高水长之跋涉初何必历历详究也哉虽草结芦地掘臼大有古制未备之风奈皇恩黻叨结同气联同声斩荆披棘以除虫蛇恶物始得居平土食耕田芷芷於光天化日之下也至生平之创业悉发难数小子安能仰颂其万一也云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孟冬下浣毂旦十七世孙廷元拜序 

 

关东凤城孙氏

始祖:孙爽

迁徙:76世祖孙爽,祖籍山东登州府文登县孙家庄。其父守武公曾随天理教起义首领林清东征西战,忠勇过人。屡建奇功,后寡不敌众,避难异地,殉节他乡。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爽公携带妻儿(孙忠泰)与同宗堂兄弟孙兴一行四人闯关东,来到大连新金县皮子窝。后又迁辽宁省丹东市凤凰城。至忠泰公开荒造田于沙沟子,建村立业,今已传八代,后世尊孙爽为开基始祖。

关东凤城族谱(续)序

读了《乐安孙氏家乘关东凤城族谱》在思想上有两点促动。一是撰著者追念祖先之情,怀念自身的根源。这种思想和行为崇高可贵的。崇拜祖先、饮水思源、慎宗追远、怀念先人的嘉行懿德是华夏民族的善行典范,撰著人应得到尊敬;二是族谱表示着血缘的结合,兄弟閱于墙,外御其诲。由血缘而形成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用这种力量或是保家卫国,或是睦邻友善,其精神力量都是不可估量的。每一姓氏第一代祖先不是有功于国,就是有善于邻。《礼记》上说:人道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在亲亲的基础上,种族将不断繁衍扩大。在邻里方面则是居善地,心善渊,兴善行,具有这种博爱善行,又怎能处不好邻里关系!悟在须臾,何待皓首。历史上唐宋时代不是还有个桐州六尺巷的故事嘛,后辈子孙何不发展这种美好家世呢!若使之闭塞萎缩,怎能说你是某姓的贤子孝孙?《乐安孙氏家乘关东凤城族谱》的撰著人是孙氏七十七代的两位普通子孙,仅仅是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即非达官又无权势,却有着浓厚的思祖情怀和念祖慈训。收罗于全国,查阅众多文史资料,汇集一起,条条理晰,从纵横排列,准确找出孙氏各先祖的世系,书写成文。其功力之深,用心之诚,费时之久,确实感人,可以说这两位是孙氏后代的良孙益子。

姓氏谱牒零星散落,只能作为某一姓氏的代称,看不出其族承先启后的风范。无论何种族姓都是由一个族姓延续而成,年代久远了,难免旁通统贯,隐秘难知,但它并不神秘,生命一定要绵延庚续,以求发展。生命又都是在变迁中发展的,生生不息,运转不己,如果下力气寻根求源,是不难找出其统系的。谱系就是个姓氏的指示牌,其统贯归宿,至德至善的境界,显示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族谱的作用可谓大矣。人处在社会上,不仅是要生存,要生活,而且还要好好的生活,一个姓氏的先祖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孙姓是大姓也是古姓。其姓源祖孙书于国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从此开创了天下第三大孙氏。其后孙氏始祖孙武是位名扬古今的大军事家,后人为尊敬他,在其名字后面加个字,称为孙武子,其千古传颂的《孙子兵法》及其战略思想,已当今国内外高度重视,形成一门新兴的《孙子学》展开研究,可见其孙氏先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其后代孙膑,身残志不残,为齐国的兴盛发达,运用其祖父的战略战术,两次打败魏国,创造名扬千古的战绩。三国争雄的东吴大帝孙权即是孙武的第25代后孙。在近代有全国人民呼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推翻清王朝,创建中华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其丰功伟绩永载华夏史纪。这些孙氏伟人丰厚的人生价值,不仅只是孙氏家族的好后代,也是中华民族的好子孙,至善的良友,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劲旅。除此之外,尚有古时种瓜的孙钟、闯关东的孙爽等,虽名位不第,但意境却高,能积健为雄,气概高扬,激励了人的创造力,焕发了民族的光荣传统。道德文化的发扬,精神文明的升华,心理思维的超越,是社会进步的标示;经国济世,日月合明,人祖兴业,顶天立地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应世之道。撰著人孙恩奎先生、孙淑芳女士的远见卓越,不只是孙氏后代尽到了承先启后,尊祖敬宗的重责,同时也扩展了炎黄子孙继往开来的大志,创造了新的生机与美的神契!吾受恩奎先生、淑芳女士之重托,惜乎!才学疏浅,不能道尽二位奉祖扬善的诚意。悟得一鳞半爪,书此是以为序。辽宁大学教授、沈阳文史馆馆长王恩涛  庚辰二OOO年十月六日丁酉日重阳节书

 

 
     
评论区         
 

山东东阿高集孙氏
发表时间: 2017-03-01 12:29:03
山东省东阿县高集村最大的姓——孙姓。2014年修续《族谱》时,追溯源源,发现最早族谱版本修于民国九(庚申,公元1920)年,二修(1949年)、三修(1957年)均未记载始族迁徙来源时间、地点。经多次、多地寻求,仍无获得有用线索。所以登次网站,期待有所帮助!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