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 地形篇》中,孙子写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者,国之宝也”,指出统兵将帅要舍生忘死地忠于职守,忠于国君,这是一条极其严格的品德要求,只有这样的将帅才是让国君放心的栋梁之才。孙子后裔孙膑写道:“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不忠于王,不敢用其兵;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汉简《孙膑兵法/篡卒》),认为将领必须做到“忠”字,孙膑无疑是把忠列为第一位的。但是,在兵法十三的首篇《计篇》论将五德时,孙子只说“智信仁勇严”,唯独不提“忠”字,作为兵家鼻祖的孙子在论述将德时如此忽略“忠”字,不是很奇怪吗?不仅如此,《孙子兵法》全书也不见一个“忠”字。仔细品读十三篇,可知有多处文字涉及“忠”的概念,例如《作战篇》“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谋攻篇》“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九变篇》“君命有所不受”,等等。所以,也许当初人们曾经认为,《孙子兵法》应另有专门论将的一篇,其中不可避免地用到“忠”字,最终为了回避“忠”字,才忍痛将《论将篇》拆散,化整为零编入其它篇中。然而,翻遍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均未见孙子专门论述战将应该如何忠于君子,忠于自己的国家,
孙子为什么如此回避“忠”字呢?孙子之所以尽力回避“忠”字,原因是吴王阖闾弑君夺位属于大不忠之事,而《孙子兵法》要献于吴王阖闾,自然应该回避“忠”字,以免触怒龙颜,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现在看来,兵法十三篇专为晋见吴王阖闾而著,《论将篇》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若专辟一篇论将,大有自我夸示之嫌,属于过头的话,于自荐效果有害无利。
孙子的回避行为表现得极其谨慎。例如,《九地篇》“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大意是,把一个人逼到再无退路的境地,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他会迸发出象专诸和曹刿那样拼命一战的勇气。专诸的成名是刺杀王僚,帮助阖闾成功夺取王位,而专诸自己则死于乱刃之下;曹刿之勇源于齐鲁柯地会盟时,曹刿仗剑劫持齐桓公,要挟齐国归还侵占的鲁国失地。相对比较起来,专诸之勇是必死之勇,因为刺杀王僚后,王僚的卫兵们必然全力斗杀专诸,否则就会因保护君主不力受到严厉惩罚;而曹刿之勇是必生之勇,齐桓公被迫答应曹刿的条件,为维护信誉,不可能反悔,更不可能加害曹刿。只是到孙子时代为止,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专诸式的著名人物,孙子无奈只好举专诸为例,为了避免刺激阖闾,又不得不拉上曹刿陪绑,因而才有“诸刿”这样一对并不十分相称的配伍。
吴王阖闾姓姬,原名单独一个“光”字,姓名合称“姬光”,大有周武王“姬发”之意。因是公族子弟,故世称“公子光”,弑杀王僚夺位之后改名为“阖闾”,由此可见其对弑君夺位之事颇多忌讳。“阖”字本意是门扇,引申为关门;“闾”字本意指住在一起的二十五家百姓,引申为“里弄、里巷”之意。古时候里弄、里巷仅设一个出口,出口处设大门,因而“闾”字又指里弄大门。“阖闾”意为“关上大门”,既可理解为“加强内部团结”,又可理解为“家事不可外扬”,进一步暗示出吴王阖闾讳莫如深的心理。孙子对此心知肚明,但一时又未能完全把握吴王阖闾能容忍多大程度的忤犯行为。因为孙子大战略的实施,必须由孙子亲自操作,必须完全按照管仲辅佐齐桓公那样的方式行事才能顺利实现。孙子自己只是由引荐的外来户,伍子胥的最初目的是借兵复仇,当然于吴国也十分有利。因此,孙子很难得到吴王阖闾百分之百的信任。汉简佚文《吴王问》记载吴王询问晋国六卿灭亡及大政归属之事,怕是就已经暗示出吴王阖闾担心大权旁落的心理。吴王阖闾要把吴国完全交付给孙子去大干一场,那么孙子就必须敞开肚腹,先示以赤心,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忠”字,阖闾能容忍随便提及“忠”字吗?
除了捅天以外,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间事更难不倒孙子。吴宫教战一事是孙子揣摩吴王阖闾心理、把握其对忤犯行为容忍限度的一次成功试验。汉简孙子佚文《见吴王》多有残破,但关键文字基本被保留下来。当孙子石破天惊地提出可用妇女演试兵法时,吴王阖闾好奇心大发,立刻回答愿用妇女做试验。接下来孙子分析说:“妇人多所不忍,臣请代……”,以后文字残失,结合上下文,大意是说:用妇女演试兵法,让人于心不忍,我想亲自为将,指挥演练,妇女们可能要吃些苦头。吴王阖闾的答话已经残缺前半句,只留“……畏,有何悔乎?”几字,大意是:只要演好兵法,有什么可后悔的?孙子进一步请求“然则请得宫……”,后文残缺,结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相关记载,大意是:我想用大王您宫中的宫女们试验,并请大王您的两位爱姬出任卒长(队长,百人为卒),以便指挥。实际演练时,在孙子三令五申宣明操练纪律之后,宫女们仍然嬉闹不止。孙子不得不再次喝住乱作一团的宫女,严肃地警告:“兵法曰:弗令弗闻,君将之罪也;已令已申,卒长之罪也。兵法曰:赏善始贱,罚[恶始贵](汉简孙子佚文,行不择路参考文献及文意补全)”。最后孙子大呵一声,下令执法司马把参与嬉闹的两位队长捆赴法场,就地正法。唬得在台上看热闹的吴王阖闾赶紧派人传话,为两位美人求情。孙子则回答道:“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臣请谢之。”大意是:我已经被任命为将领,将领在军队中,对于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服从。结果,两位美人的怨魂只好含泪离去。之后,军纪顿行,很快,一群弱不禁风的宫女就变成肃容执戈、赴烫蹈火不皱眉头的战士。孙子于是派使者回报吴王:“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结果,吴王阖闾却落落寡欢地回答说:请将军回家休息吧,寡人不想看了(《史记》)。至此,孙子成功探得吴王阖闾的容忍限度。
实际上,在孙子请求用吴王的爱姬出任队长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两位美人必死无疑。从未听说过妇女练兵之事的宫女们,初试兵阵免不了嬉闹,两位美人依仗吴王的宠爱更会认为,演兵不过一场游戏而已。因此,孙子要成功演练兵法,必然要启用军法约束军纪,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两位美人。孙子正是要用“以法处死吴王阖闾的两位爱姬,再观察吴王阖闾的反应”的方式探知吴王阖闾的容忍限度。当然,用现代人的观点看,孙子的作法未免阴刻,但其中未必不含以此“规劝吴王阖闾少贪安逸,多图大事“的一层意思。
吴宫教战完成之时,孙子从吴王阖闾的落落寡欢的神色之中,读出吴王阖闾多有逆鳞,“忠”字正是其深达腹心的一片,万万摸不得,就是看也只能扫视而已。最终导致在破楚大战时,孙子无丝毫可能以忠为本坚请全权统率吴军,进而启发大战略,实现一匡天下的宏图。中国的历史,在此就因一个“忠”字转变了方向。
以上看法不一定准确,愿诸位高贤指正!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