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世本》关于孙氏起源的记载
来源:孙氏家谱网
作者:孙国有
2019-07-23
评论:0  点击:986

       据《辞源》,《世本》为书名,唐因避李世民讳改称《系本》。

       现存文献最早记载此书的为《汉书》:1.《艺文志六艺略》记载:“《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2.《司马迁传赞》曰:“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

       现在,一般认为,《世本》主要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记录,成书于汉代,记载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后人增补至汉)列国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邑)、作(制度)等。此书在唐代已有残缺,至宋末亡佚。清王谟、孙冯冀、王梓材、陈其荣、秦嘉谟、张澍、雷学琪、茆泮林等人各有辑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合印成《世本八种》。2008年,中华书局依据1957年商务版影印出版。本文直接采用其他古籍中的引文来了解《世本》原本的情况,以避免辑本中可能有后世文献窜入的影响。

        关于孙氏,我们可从唐人著作的引文来窥测《世本》原本的记载。

       《左传》成十四年:“十四年,春,卫侯如晋,晋侯强见孙林父焉。定公不可。夏,卫侯既归,晋侯使卻犨送孙林父而见之。卫侯欲辞,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不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卫侯见而复之。”

       鲁成公14年,即卫定公12年,为公元前577年。孙林父于前584年因与卫侯闹翻逃亡到晋国。上述《传》文说的是:前577年春天,卫侯访问晋国。晋侯要带孙林父来见他,被他拒绝了。夏天,卫侯归国后,晋侯又派人送孙林父回国来与他相见。卫侯仍想拒绝,其夫人姜氏说:“不行呀!孙林父是先君宗卿的后裔,又有大国为他说情。你若还是不肯见他,就要亡国了。虽然你不喜欢他,但总比亡国要强呀!你若能容忍他,不但安定了百姓,又宽宥了同姓宗亲,不是很好吗?”于是,卫侯接见了孙林父,并恢复了他的官职和封邑。是年冬,卫侯卒,谥曰定公。

       《春秋左传》,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上述传文内标记○处有夹注:

       【注】同姓之卿。【疏】注‘同姓之卿’。正义曰:《世本》:‘孙氏出于卫武公,至林父八世。’是同姓也。

       孔颖达(574648),冀州衡水人,通经学,尤明《左传》、《尚书》、《毛诗》、《礼记》,兼善历算。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入唐为秦王府(李世民即位前为秦王)文学馆学士。太宗时官至国子祭酒。贞观七年,与魏征撰成《隋书》。这样一位高学位、高职位的人,又生活在隋、初唐时代,所引《世本》应是未残缺的原本。关于孙氏,记载“孙氏出于卫武公,至林父八世。”而未载田书得孙氏之说,应当是《世本》的本来面目。

       也许有人会问:因为孙林父出于卫武公,所以孔颖达“正义”只引用与姬姓孙氏有关的内容,《世本》原本未必不载妫姓孙氏。答曰:如果《世本》原本载有妫姓孙氏,1.《世本》不会用“孙氏出于卫武公”之全称“孙氏”,而应为“孙氏有二,一出于卫武公,至林父八世。”2.孔氏“正义”也不会采用如上措辞而不加以区别,否则,他还能算是学问文章大家吗?

       清汪继培笺《潜夫论•志氏姓》“占氏”:“《古今姓氏书辨证》引《世本》云:‘陈桓子生子占书,书生子良坚,坚子以王父字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的作者邓名世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时代。由此可见,在北宋时代的《世本》中,陈书之后为占氏。春秋史籍中未见有一人同获两族的记载,陈书既然是占氏始祖,就不会又是孙氏始祖。今本《世本八种》,是清人辑佚本,孙星衍为其第二种《孙冯翼集本》作序。《世本八种》辑入邓名世《辨证》所引《世本》关于陈书后人为占氏的文字,而未辑得与妫姓孙氏有关的佚文。如果有,辑佚者们一定不会遗漏,孙星衍尤其更不会遗漏。

       应该说,《世本》原本确实未载妫姓孙氏。

       关于从卫武公开始的孙氏世系,文献中存在异说,主要有:

       1.今本《元和姓纂》(岑仲勉四校本,以孙星衍、洪莹合校光绪六年金陵书局翻刻嘉庆七年刊本为底本)载:“孙,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惠孙。惠孙生耳,为卫上卿。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元孙良夫,生林父。林父生嘉。”良夫为武仲之元孙,元孙即玄孙。据《姓纂》记载:自卫武公至武仲共为4世,武仲至良夫为5世,所以,武公至林父共9世,惠孙至林父为8世。可见,《姓纂》与《世本》一致,可作世系图如下:

       武公—惠孙—耳—武仲—□—□—□—良夫—林父—嘉

         1    2    3   4   5   6   7   8    9

       2.今本《广韵》(周祖谟校,以清初张士俊泽存堂刻本为底本)“孙”字条下记载:“又姓周文王子康叔封于衛至武公子惠孫曾耳為衛上卿因氏焉後有孫武孫臏俱善兵法各撰書凡太原東莞吳郡安樂四望。”试作标点:“又姓,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至武公子惠孙曾耳为卫上卿,因氏焉。后有孙武、孙膑,俱善兵法,各撰书。凡太原、东莞、吴郡、安乐四望。”

       这里的“武公子惠孙曾耳”疑有脱文,若补成“至武公子惠孙曾()耳,为卫上卿”则与《世本》一致,只是未列入武仲。

       顺便言之,《元和姓纂》为晚唐林宝所纂;《广韵》成书于宋代,但在《新唐书》之前。此二书也都没有妫姓孙氏说的记载。《元和姓纂》的辑佚者孙星衍是妫姓说信奉者,应该说,未记载妫姓说也是《元和姓纂》的本来面目。

       3.《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姬姓孙氏:“孙氏出自姬姓。卫康叔八世孙武公和生公子惠孙。惠孙生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生武仲乙,以王父字为氏。乙生昭子炎。炎生庄子纥。纥生宣子鰌。鰌生桓子良夫。良夫生文子林父。林父生嘉,世居汲郡。晋有孙登,即其后也。”世系图为:

       武公和—惠孙—耳—武仲乙—昭子炎—庄子纥—宣子鰌—桓子良夫—文子林父—嘉

        1    2    3     4      5       6       7       8         9

       可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姬姓说也与《世本》基本一致。有论者(见赵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前言”)认为:“《宰相世系表》本于《元和姓纂》,以唐人文集和一些氏族谱牒作补充材料,编集而成。”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可以同意论者意见。但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编纂者把唐代谱牒当做信史,照单全收,完全没有顾及它们与历史典籍的矛盾,在正史中载入妫姓孙氏说,补充得实在太多了些。

                                             2014524日撰于杭州)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