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表述的妫姓孙氏姓源
来源:孙氏家谱网
作者:孙国有
2019-07-23
评论:0  点击:483

无论是宋洪迈、清赵绍祖、沈炳震,还是近人岑仲勉,以及编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的赵超,其评论或校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关注重点均不在姓氏起源。赵超在《集校》前言中倒是说过:“至于其姓氏起源及先世渊源,多有附会妄言之处,提及汉魏晋南北朝时先祖世系、名字、官职,亦多有错误。”但其正文孙氏起源方面的问题一字未提。故本文必须从孙氏起源的角度来分析《宰相世系表》。

 

将出土墓志综合起来看,孙逖家族对孙氏起源的典型表述是:齐太公田和之后大夫田书以伐乐安之功,封于乐安,赐姓孙氏。因为孙逖家族形成此说的时间较长,几乎直到唐朝灭亡,故孙逖家族谱牒的姓源部分很可能也是这样表述的。但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我们看到的是:“孙氏,……又有出自妫姓。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卿。凭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三子:驰、明、敌。明食采于富春,自是世为富春人。明生髌。髌生胜,字国辅,秦将。……”可用世系图表示如下:

 

田敬仲完—□—□—□—田桓子无宇—田恒

-田书齐景公赐姓孙氏—凭—武奔吴—驰

-明富春—髌—胜—盖—知—

-

其中,田恒,《春秋左传》称为“陈恒”,《史记》记作“田常”,有人认为这是司马迁避汉文帝刘恒之讳。田常谥成子,全称“田成子常”。自田常始,齐政尽归田氏。孙髌,就是孙膑。“髌”与“膑”,一字传写之异,也许是有人根据“取名不以恶疾”的原则,认为“膑”字不雅(瘸腿)而改书“髌”字。

 

孙逖家族墓志姓源部分的内容与《新表》之间的差别为什么会这么大?

田书于前484年参加艾陵之战被俘,田和(田常曾孙)于前386年始列为诸侯,后称为“齐太公”。齐太公和比田书晚了将近一个世纪,而墓志却以田书为田和之后(孙),背离历史事实太远,荒谬绝伦。所以,《新唐书》的编纂者不得不予以修改。当然,也有可能是孙逖家族事后发现墓志有错而在修谱时有所纠正,因为家谱是别人可以看得到的,被人耻笑岂不有损于大唐豪门的令誉?

其次,作者查遍《春秋左传》,没有找到“乐安”这个诸侯国名或地名。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乐安”作为地名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墓志所谓的“田书伐乐安”,难以找到历史依据,但这是孙逖家族始终坚持的说法,必然会被录入家谱。根据《左传杜氏注》,前523年伐莒的孙书与陈无宇之子陈书为同一人,《新唐书》的编纂者又将“田书伐乐安”代之以《左传》有记载的“孙书伐莒”。墓志或孙逖家族谱牒中的“伐乐安有功,封乐安,赐姓孙氏”的说法也就被改成了“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可是,这又留下了田书前后相隔39年参加伐莒立功和艾陵被俘两次战役的破绽。编史工作头绪众多、杂务繁剧,就这么一点史料为妫姓孙氏裁剪连缀了这么一套说辞已经很不容易,《新唐书》的编者们很可能顾不上其他了。

 

除了田书相隔39年参加两次战役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妫姓孙氏起源的表述还有其他问题:

1.“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与春秋时期君主为臣下“赐姓胙土命氏”的原则不符:①齐景公不是天子,不适用对诸侯“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②田书之父是田桓子无宇,祖父是田文子须无,字、谥均无“孙”字,齐景公是“诸侯”,但无法“以字,为谥,因以为族”;③“孙”不是田书的“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田书不能以“孙”为氏再“禀之时君”。总之,依据春秋时期的社会通例,田书不可能得孙氏,特别是“齐景公赐姓孙氏”,完全是妄说。宋郑樵《通志世族略》谓:“子占氏,世本:陈桓子生书字子占之后也。”就是说,《世本》有记载,田书之后为子占氏。宋以前的其他文献也没有田书之后有孙氏的记载。

2.“无宇二子:恒、书。”《春秋左传》记载的陈无宇之子有:陈武子(昭26)、陈僖子乞(哀4、哀6、哀11)、陈书(哀11);《史记田世家》记载有:田武子开、田釐子乞。至于田恒,《春秋左传》记载为陈乞之子陈恒、陈成子(哀14、哀15、哀27);《史记田世家》记载为田常、田成子。可见,无宇至少有三子:开、乞、书;恒乃乞之子、书之侄,恒、书不为兄弟。

3.“书,生凭;凭,生武。”据此,孙武为田书之孙。但是,据《左传》哀11年,前484年田书参加艾陵之战被俘;据《吴越春秋》,前512年孙武见吴王。就算孙武少年成材,25岁著书见吴王,则其出生年应为前536年。前484年田书被俘时,孙武应为53岁。在人类的生理极限之内,假设田书、孙凭两代人都16虚岁生子,田书作为祖父,被俘时至少应有83岁。83岁的人还能上战场吗?所以,前484年参加艾陵之战被俘的田书不可能是孙武的祖父。

4.“武,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所谓“田、鲍四族为乱”,据襄28年《春秋左传》,应是指前545(齐景公3)年冬,在文子须无、桓子无宇的鼓动下,田、鲍、高、栾四族联合驱逐庆封的事件。“谋为乱”更应在作乱之前。驱逐庆封之后,史传记载的主要有田氏带头,纵横捭阖,对高、栾、鲍和姜齐公族其他强者进行攻击,且每次都是田氏获胜,而再也没有“四族谋为乱”。所以,如果孙武因为田、鲍四族谋为乱而奔吴,应是在前545年之前。如此推算,田书前484年艾陵被俘应是在孙武奔吴61年之后。如果一定要说孙武与田书是祖孙关系,也应以孙武为祖、田书为孙才合情理。

5.“武三子:驰、明、敌。明食采于富春,自是世为富春人。明生髌。”前已述及,孙武于前512年见吴王。《史记孙吴传》云:“孙武既死,后百馀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据《战国策齐策》和《史记六国年表》,孙膑事齐威王、宣王,为军师,前353年围魏救赵,在桂陵大破魏军;前341年又与魏军战于马陵,禽庞涓、虏魏太子申。这些都是古今中外著名战例。由此可知,孙武与孙膑相距约150年。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仅安排孙武与孙膑为祖孙关系,同样悖理过甚,不可能是事实。

6.《元和姓纂》记载:

清河孙武之后。魏清河太守灵怀;曾孙处约中书侍郎。

【乐安孙武之后。宾硕清河太守孙焕,避地于,故属乐安,因家焉。五代孙惠蔚光禄大夫。五代孙希庄唐韩王兴签,始居上党涉县;生嘉之襄邑令、宋州司马致仕。

《姓纂》记载清河和乐安两望孙氏均为“孙武之后”,所以《新表》将孙逖家族与孙处约并入孙武以下的统一世系是有一定依据的。但是,《姓纂》和孙处约家族都认为孙氏起源于卫武公,要作世系图,也应以卫武公之子惠孙为远祖,而《新表》却让陈书来做他们的始祖。在孙氏世系图上,陈书像是一位“天外来客”,明显带有“后来嫁接”的特征。《新表》依据的是孙逖家族私谱,《新表》的这一特征也可以旁证孙逖家族是妫姓孙氏说的始作俑者。

岑仲勉的《元和姓纂四校记再序》,洋洋洒洒逾万言,只谈《新表》与《姓纂》一致处,而对《新表》对《姓纂》的这一重大“突破”只字未提,有“片面取证”之嫌。

综上所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妫姓孙氏部分,孙武以下世系虽有许多矛盾,不能从《元和姓纂》获得任何支持,但尚无根本冲突;而孙武以上的世系,则千疮百孔,纯属虚构。

 

如今,天下孙氏多喜称“乐安”,但是,乐安的历史沿革却并非简单数语可以说清。我国有关历史地理的载籍可谓汗牛充栋,非专业人士难窥堂奥。即使能找到几篇有关资料,也不过瞎子摸象一般,可得一鳞半爪而难悟形体血脉。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理图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组织中社科院历史、民族、近代史、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多个单位,集中近百学者专家和众多地图制图技术人员,自开始编制到公开出版,历时三十多年之久,可谓集所有历史地理文献之大成,是我国历史地图史上的空前巨著。全书一函精装八册,含历史地名7万左右。利用此工具寻找“乐安”的历史踪迹,或许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文按字头“乐安”搜索全图集,汇集与“乐安”有关的所有历史地理信息,编成《乐安地名的历史沿革》一表,作为本文附录提供读者参考。先对每一地名“乐安□”,用尺在图上测量到最近经纬线的距离,由此推算其经纬度。再按经纬度归纳不同地名,并按时间顺序排列。实践证明,该图集有很高的精确度,根据不同地图确定同一地点的经纬度十分一致,与其平均值的偏差,小数点后一般不到0.02。所以,所得经纬度的不同,能清楚地区分不同的地点;而经纬度相同的地名则反映了同一地点的历史沿革。根据所提供的经纬度,还可以在现代地图上确定古地名的地理位置,山东广饶和惠民关于孙武故里的分歧或可由此而得到部分澄清:汉乐安近博兴而远广饶;到北魏后广饶才称“乐安(郡)”。而惠民在黄河以北,与山东省境内历史上有过“乐安□”称谓的地点相距甚远。

 2014824日撰于杭州)

 

附录  “乐安”地名的历史沿革

 

 


示例  118.15  —东经118.15°    魏·青州   所属行政区

     37.17 —北纬37 17°      乐安   —历史地名

       262    —历史地图所代表的年份

 

 


经纬度

118.15

37.17

117.92

37.13

117.86

36.94

118.41

37.08

114.67

32.06

117.92

29.08

120.74

28.86

115.79

27.41

河流:乐平→波阳→鄱阳湖

今址

博兴东北15

 

 

山东广饶

光山西50

-浙皖交界处

浙江仙居

江西乐安

江西乐安江

春秋

 

 

 

 

 

 

 

 

 

战国

 

 

 

 

 

 

 

 

 

 

 

 

 

 

 

 

 

 

西汉

青州

乐安

 

 

 

 

 

 

 

 

 

东汉

青州

乐安

 

青州

乐安国

 

 

 

 

 

 

 

 

三国

魏·青州

乐安

262

 

魏·青州

乐安郡

262

 

 

吴·扬州

乐安

262

 

 

 

西晋

青州

乐安

281

 

青州

乐安国

281

 

 

扬州

乐安

281

 

 

 

东晋

十六国

 

 

后赵

乐安郡

327

 

 

东晋·江州

乐安

 

东晋·扬州

乐安

 

 

 

 

 

 

前燕

乐安郡

366

 

 

 

 

 

 

 

 

 

前秦

乐安郡

382

 

 

 

 

 

 

 

 

 

后燕

乐安郡

395

 

 

 

 

 

 

 

 

 

南燕

乐安郡

409

 

 

 

 

 

 

南北朝

 

 

 

 

 

宋·江州

乐安

464

 

 

 

 

 

 

 

北魏·青州

乐安郡

497

齐·豫州

乐安

497

齐·江州

乐安

497

齐·扬州

乐安

497

 

 

 

 

 

 

东魏

乐安郡

546

 

 

乐安

546

 

 

 

 

 

 

北齐

乐安郡

572

 

 

乐安

572

 

 

 

 

 

 

弋阳郡

乐安

612

 

永嘉郡

乐安县

612

 

 

 

 

 

 

光州

乐安

741

 

台州

乐安

741

 

 

乐安江

五代十国

 

 

 

 

 

 

 

 

乐安江

辽北宋

 

 

 

 

 

 

 

 

乐安江

金南宋

 

 

 

金·益都府

乐安

1189

 

 

 

南宋抚州

乐安

1208

 

乐安江

 

 

 

中书省

乐安

1330

 

 

 

抚州路

乐安

1330

 

 

 

 

 

青州

乐安

1582

 

 

 

抚州

乐安

1582

 

乐安江

 

 

 

青州

乐安

1820

 

 

 

抚州府

乐安

1820

 

乐安江

 

另外,唐江南东道台州有乐安溪,经过今浙江仙居流向临海;

明四川镇雄府-叙州府分界处有乐安山;

明四川播州宣慰司有乐安水,位于今遵义-湄潭之间,自绥阳向南流;

清广东琼州府有乐安(今海南乐东);

清四川潼川府(成都府附近)有乐安铺,经纬度为:105.00-32.101820年。

 

附:地名经纬度的测算结果

 

地名

乐安

乐安

乐安

乐安国

乐安郡

 

 

春秋战国

 

 

 

 

 

 

 

70

 

 

 

 

 

 

 

西汉70

19-青州

118.14

37.16

 

 

 

 

 

 

 

东汉70

44-青州

118.15

37.16

 

 

 

44-青州

117.92

37.13

 

 

 

 

三国64

9-魏青州

118.16

37.17

262

26-吴扬州

117.92

29.12

262

 

 

9-魏青州

117.86

36.96

262

 

 

西晋64

51-青州

118.14

37.17

281

55-扬州

117.93

29.14

281

 

51-青州

117.85

36.95

281

 

 

 

东晋十六国

73

5-东晋扬州

120.74

28.85

仙居

5-东晋江州

117.95

29.05

 

 

 

7-后赵

117.88

36.94

327

 

 

 

 

 

 

 

9-前燕

117.88

36.94

366

 

 

 

 

 

 

 

11-前秦

117.88

36.93

382

 

 

 

 

 

 

 

13-后燕

117.81

36.91

395

 

 

 

 

 

 

 

15-南燕

117.86

36.95

409

 

 

南北朝73

 

25-宋江州

117.87

29.02

江西464

 

 

48-北魏青州

118.42

37.09

497

 

 

 

27-齐扬州

120.75

28.84

仙居497

29-齐江州

117.91

29.09

江西497

27-齐豫州

114.66

32.06

光山西497

 

61-东魏

118.39

37.11

546

 

 

 

42-

120.74

28.89

仙居546

 

 

 

65-北齐

118.40

37.07

572

 

 

 

44-

120.72

28.85

仙居572

 

 

 

 

 

 

地名

乐安

乐安

乐安县

乐安溪

乐安山

乐安江

乐安水

99

 

21-弋阳郡

114.68

32.07

光山西612

21-永嘉郡

120.73

28.87

仙居612

 

 

 

 

99

55-台州

120.74

28.85

仙居741

54光州

114.67

32.06

光山西741

 

55-台州

今仙居→临海

741

 

38-江西观察使

今乐平→波阳→鄱阳湖

820

 

 

 

 

 

 

 

57-饶州

今乐平→波阳-鄱阳湖

741

 

五代十国

 

 

 

 

 

89

今波阳-鄱阳湖

934

 

 

 

 

 

 

 

90南唐

今波阳-鄱阳湖

954

 

辽北宋83

 

 

 

 

 

24-北宋饶州

今乐平-波阳-鄱阳湖

1111

 

金南宋83

54-金益都府

118.40

37.07

1189

61南宋抚州

115.80

27.43

1208

 

 

 

59-南宋饶州

今乐平-波阳-鄱阳湖

1208

 

96

7-中书省

118.40

37.05

1330

30-江南西省

115.78

27.40

1330

 

 

 

 

 

96

50-青州

118.42

37.07

1582

64-抚州

115.80

27.40

1582

 

 

62-四川

镇雄府-叙州府边界

1582

64-饶州

今乐平-波阳-鄱阳湖

1582

80-播州宣慰司

今遵义-湄潭之间,自绥阳南流

1582

73

22-青州

118.43

37.07

1820

33-抚州府

115.79

27.41

乐安1820

乐安

44-琼州府

今海南乐东

1820

乐安铺

41-成都府

105.00

31.10

1820

 

33-饶州府

今乐平-波阳-鄱阳湖

1820

 

 

【示例】73   ——第八册“请时期”P73:乐字开头的地名索引;

22-青州”——第八册P22:山东青州有地名“乐安”,图上测得东经118.43°-北纬37.07°。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