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全国孙氏家谱谱序辑录》编修倡议书
《全国孙氏家谱谱序辑录》赞助名录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宗族文化         
 
孙氏堂号
来源:炎黄孙裔
作者:sun
2016-12-24
评论:0  点击:2564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终结,祠堂在中国大陆不是成了历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号不可能再产生,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众多的孙氏堂号中,已知者有“乐安堂"、“东莞堂"、“兵法堂"、“富春堂"、“映雪堂”、“孝友堂”等。

 

乐安堂。

孙氏最早居住的祖籍在乐安,于是借用郡望为堂号。这便成为孙姓族人中流传最广的一个堂号,几乎全国有一半孙氏家族通用这个堂号。 孙中山 先生的家族——广东翠亨孙氏堂号乐安堂。其公堂账册被称为《乐安堂仕令号》;其故乡上沙车站茶亭也称乐安亭。

 

东莞堂。

以“东莞”作为堂号,与郡望一样,指今山东境内的古东莞郡,即今山东省莒县。莒县,古莒国所在地;齐国田氏孙姓始祖孙书攻伐之国。其后人以东莞为堂号,实是纪念始祖伐莒得封赐姓之事。

 

兵法堂。

以“兵法”为堂号,显然是纪念“兵家鼻祖”的祖先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尽人皆知,主要见于江西、安徽、湖南、江苏等长江沿岸的孙姓通用的堂号,以使其族的特征更为鲜明突出。

 

富春堂。

以“富春”为堂号的大都是南迁至吴的孙氏后裔。其族中曾出过孙权父兄三人占据江东,为与乐安孙氏区别,便以孙权家族的祖居地富春为堂号。有的以乐安郡富春堂,有的以吴郡富春堂。

 

映雪堂。

典出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据唐李善《文选注》引《孙氏世录》说:孙康少时家境贫寒,无钱买油点灯读书,常在冬天的雪光下夜读。由于他一生甘于清苦,耐于寂寞,终于学成及第,官拜御史大夫。孙姓人把“映雪”作为堂号,不仅为了纪念孙康,同时为了激励后世子孙奋志读书。

 

孝友堂。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之一的孙奇逢,在制定《孝友堂家规、家训》中说:“吾家孝友堂,尔师鹿忠节额之,山左刘幼孙字重庆书之,迄今五世矣。”孝友一词,出自《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本义为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孙奇逢家族遂用“孝友”为堂号,反映了他们的追求并付以实现。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