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漳州)钱岗村在清初迁界的琐闻
来源:《漳州孙氏志》
作者:
2019-08-01
评论:0  点击:1453

  清初、只有一百数十户的钱岗村,与东山岛各村一样,遭受清政府施行惨绝人寰的弃土毁村,移民迁界的血腥蹂躏,使这个美丽富饶的山村湮没在秀草杂树之中达十六年之久,数百名村民被迫离乡背井,抛妻弃子,家破人亡,流浪于漳州等地,多少人在饥寒交迫中客死他乡,历史倒退百十年。

 

迁界事件起因:清初延平王郑成功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以厦门、金门、铜山、南澳四岛做为义君根据地,十几年间连续不断与清政府抗争,并在几个战役中打了胜仗,严重挫败清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靖边措施。因此清政府采纳了郑的叛将黄梧媚的所谓“平海五策”,在沿海几省搞移民弃土迁界活动,企图断绝沿海百姓对郑军的支援,使其饷断粮绝,队伍自散,战火自熄。

 

(迁界事,另有他说是:松江、王法著《粤海篇》,对迁界事却说是北平酒家子方星所献之策;《诏安县志》则说:“先是原任漳州守房星叶之弟房星倡迁移之说。”《东山县志》则说是福建部院李率泰提出的“移海”倡议经兵部苏纳海采纳,以说当道,于是大臣密陈宜迁状。至是,令各岛暨沿边居民驱内地)

 

顺治十三年施海禁,十八年下诏宣布大规模迁界,东山岛迁界则是康熙三年。据《福建史稿》、《台湾外志》记述:“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福建总督李率泰知郑经已遁台湾,即移舟师铜山(今天东山)。驰今各岛暨沿边百姓,尽移入内地。逢山开沟二丈余深,二丈余阔,名为“界沟”。沟内筑墙,厚四尺余,高八尺,名为界墙。逢溪河,用大木椿栅,五里相望。于高阜处置一炮,台外二烟墩,二三十里设一大营盘,由千把总率众守护其间。日则瞭望,夜则伏路;如逢有警,一台烟起,左右相应,营将各挥众合围攻击,时守界弁兵很有威权;贿之者,纵其出入不问;有睚眦者,拖出界墙外杀之。官不问,民含冤莫诉。人民失业,号泣声载道;乡井流离之惨非常!背夫弃子,失父,离妻,老稚填于沟壑,骸骨白于荒野。《铜山志》记载:康熙三年甲辰,西平蕃统大兵勒移铜山百姓,先数日或买舟、或从陆尽快逃窜于漳潮内地,兵乃于三月十三日过陈坪渡,十十五日摧城焚屋,致二百六十余年花锦文献之地一旦废墟,不能令人涕泪交颈也。而靖南王耿继茂向康熙帝报捷奏折却云:“三月初六日臣与总督李率泰、提督王进功、海澄公黄梧等领兵先后至八尺门,伪威远将军翁求多率众六万余人,纳款。十四夜半,渡海进攻,拨铜山,斩首三千二百级,伪都督余尧等率伪官兵家属三万二千四百余名出降,所获盔甲器械无数,郑经仅存数十船乘风遁走台湾”。这数段史志的记述,何是一纸纸血泪斑斑的控诉书。钱岗村在迁界中备受祸害摧残,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据村孟厉族谱记载:“迁界时全村有百数十家,至复界回籍剩下数十家,未及半数。仲房潜泉公、澄海公、相传居住广东海澄县,有功于祖庙,故配享焉。但迁界之后,仲房回乡籍者没有几人,今在本村的仅一、二家。从此,一蹶不振。

公无名妈无姓

迁界后,钱岗村大宗祠与村里民房全部被清兵烧毁,祖先神牌付之一炬,至回籍时,先用一横牌书列位考妣。乾隆年间,大宗祠落成,新立神主,因村的族谱在迁界时遗失,村始祖,高祖和部分曾祖的考讳妣姓无从查记,故只好写着没有名姓的考妣,“公无名妈无姓”成为后代子孙的一件憾事。村孟房三有座“敬承堂”祖祠,奉祀祖先神主以十一世为私宗的始祖。神主是复界后才设立的,除了一至三世祖祀入大宗祖祠外,四至十世祖共七代的神主因迁界时被焚,后人为明考妣名姓而放弃奉祀。

后东园房改称西祠堂

明末钱岗农业已经相当发达,村东建油坊,村西建蔗寥,油坊旁有一片民房是季房二族人聚居的地方,俗称:“后东园房”,人丁兴旺,房屋建筑相当讲究,至复界后,回籍村民少了一半多,村子破散零落,后东园房人弃掉烧毁的旧屋,迁建于大宗祠西侧,以后建祖祠就称西祠堂。后东园房只记载旧族谱里。

虎咬妈

钱岗三岗山岭坪有一丘陶碉坟墓,俗称“虎咬妈”,传说迁界时,后东园房有位年迈体弱的老婆婆,誓不拖累儿孙迁徙,决心殁于故地,因村里房屋将被烧毁,儿孙们帮她带上生活用具和一些粮食,匿藏岭坪“羊”的山洞里,悲痛地离开她。十六年后复界,回籍的儿孙即上“羊”寻找,洞口已被杂树封掩,洞里旧物尚存,不见老,在洞前石土乱杂草堆里发现一具佝偻骨骸,一根拐杖,老之物,儿孙们哀一场,把骨骸收拾于金斗,埋于洞后山腰,虎咬妈的真实是被迁界这只苛政猛虎所咬死的。

良岗山上寻孤坟

清初迁界时,钱岗村已衍传到九、十、十一世,这几个辈世的人,生不逢辰,遭受近一代人的流离生涯,不少人在漫长坎坷的流浪中贫病交加而惨死于荒村野庙,无钱敛埋。村季房十世祖有振祖、领会、为睿、为哲兄弟,迁界时牵带一家人辗转诏安郊区,二弟领会在涉水过溪时不幸脚刺破旧竹片,引起破伤风身亡,草草收敛葬于良岗山麓,其神主放在背篮里奉祀,复界后,振祖悲痛二弟惨死异乡,清明节专程到良岗山寻找弟之墓,只见一山孤坟垒垒,荒草萋萋,因没有墓碑,无法辨认,正在盼顾涕泣之际,忽闻有声喊道:“兄啊,不用找了,回去吧!”他四顾无人,伏地大哭,惆怅而返。

太平岭与大井头

当迁界诏下,清兵压境勒民内迁,这个飞来的惨祸,真实晴天霹雳,天昏地暗,全岛哀恸,哭声震野。钱岗村耆绅议为今后回乡的人,便易辨认故里,特在村的后壁山一块巨石上,勒刻“太平岭”三个大字,祈望太平之意,并在村前一口古井圈石为记。传说一些老婆婆在流浪中常以此告诉儿孙们 记住认村之物。复界后,回籍的村人一见故乡墙塌瓦碎,莠草杂树丛生,已成一片废墟,伤感万分,但见太平岭,大井头原样犹存,又滋生了无限乡井之情。此后,村人加工六块片石,砌为六角古井(即下井)

武进孙如龙

清康熙十二年,诏安江亩坑出了武进士孙如龙,他的祖籍是钱岗村。根据村孟房谱载:孟房有三支;首房是有庆房、仲房出祖诏安江亩坑,出一武进士如龙者是也;季房是敬承堂。孙如龙诏安县中进士毫无疑问。当时正在迁界。但是,孙何时到江亩坑定居,一说是因迁界;一说是先祖在明中叶已出祖江亩坑,孙是出生于彼,由于族谱资料不足没有定论,但孙如龙是到钱岗大宗祠立进士匾的,而祖祠大门能竖立孙氏家庙石门额,传说是赖他和诏安三都的同宗进士孙庭楷的恩萌而扬祖耀宗。

选自《东山文史资料》第八辑;《漳州市东山县钱岗村孙氏族谱》第254-257页。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