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各地孙氏         
 
江苏徐州沛县孙氏渊源考
来源:炎黄孙裔
作者:sun
2017-01-26
评论:0  点击:8179

简 述

沛县位于江苏西北部,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东靠微山湖、昭阳湖,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西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西邻丰县,南界铜山县。全境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23.8万,15个镇,共325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千古龙飞地之称。沛县孙氏除少部分是从山东泰安、山东滕县迁来的之外,基本上是山西大槐树移民后裔。

沛县简介

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端,东靠微山湖、昭阳湖,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西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西邻丰县,南界铜山区。地处北纬3428分~3459分,东经11641-11709分,全境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沛县境内无山,全部为冲积平原,海拔由西南部的41米到东北部降至31.5米左右。境内有9条骨干河流,属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沛县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天干多变,年平均日照2307.9小时,年平均气温138度,一般年平均降水量766毫米。辖15个镇,共325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123.8万,耕地面积11466万亩,农村承包土地面积93.57万亩,农村承包土地人口 78.58万人,人均承包耕地1.19亩。

沛县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煤储量24亿吨,可均衡开采100年,境内有部、省、市属8对矿井,年产原煤1200万吨,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40%,发电装机容量60万千瓦时,境内有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所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沛县为半径50公里内,分布着充足的盐卤、石灰石、白云岩、高岭土、石膏、钾长石、石英砂等矿藏。农林资源特色鲜明,数量充足,牛蒡、山药、浅水藕等特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林地面积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60万立方米,44种农副产品被省有关部门论证为无公害农副产品,23个农产品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

沛县辖16个镇级单位:龙固镇、杨屯镇、大屯镇、沛城镇、胡寨镇、魏庙镇、五段镇、张庄镇、张寨镇、敬安镇、河口镇、栖山镇、鹿楼镇、朱寨镇、安国镇、经济开发区。

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沛县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千古龙飞地之称。

春秋战国时,沛地属宋国。春秋末,齐、楚、魏灭宋,楚得沛地,设县。秦统一中国后,建沛县,属泗水郡。西汉拆分秦泗水郡,建沛郡,辖沛县,时沛县为高祖汤沐邑。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是沛国西部的谯县人氏,他将原沛国包括郡治相县在内的绝大部分被划归新建的谯郡,沛国范围大大缩小,郡治也迁移到了北部的沛县(今江苏沛县)。北齐天宝元年(550)撤销沛郡,沛县隶属彭城郡。隋、唐时隶属徐州。宋金议合后,沛县入金。金天兴二年(1233),沛地升格称源州。元代沛县先后属济宁府、济州。明、清时隶属徐州、徐州府。民国初年隶属徐海道,民国37年(194811月全境解放,正式组建沛县民主政府,隶属于冀豫行署湖西专员公署。19531月,隶属于徐州地区专员公署。19831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沛县隶属徐州市。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素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沛县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泗水亭、歌风台、高祖原庙、射戟台等历史景点驰明中外。较高价值的文物藏品2000多件,其中大风歌碑、汉化石像、汉代陶器等均为国家稀有文物。沛县民风淳厚刚毅,崇文尚武,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唢呐之乡。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沛县文物古迹众多。县博物馆珍藏文物两千多件,有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又春秋战国时代的陶器,有汉画像石。沛县被列入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汉代大风歌碑、汉代范氏井、秦代琉璃井、汉代吕母冢、栖山汉墓群、汉代泗水亭、汉代吕布射戟台、明代张贞观墓、明遗民阎古古墓、清代晓明寺中西合璧建筑群等。

沛县孙氏简述

沛县孙氏除少部分是从山东泰安、山东滕县迁来的之外,基本上是山西大槐树移民后裔。

据民国十二年《彭城孙氏谱序》云:溯孙氏肇自周文八子康叔,封卫传至卫武公惠孙曾耳为卫上卿,以字为氏,系受姓之始。厥后散居晋省,明初由晋迁徐……

一九六二年修的《孙氏南北四支联谱序》云:据先代累世传说:吾孙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晋省洪洞县迁来,伯叔兄弟十八人在河南官场分散于山东河南江苏三省。同来彭北着乃兄弟四人:明南公居孙大庄、孙南公居孙瓦屋、明北公居孙桥、孙北公居孙井,此苏省吾孙氏开宗之始……

《第四次续修谱序》云:“……谱稿告竣,即便付印,此时孙井发现清代吾族老谱。根据先人传说及老谱记载:南北四支确系脉家无疑……”

另据我族清代老谱记载,沛县及周边地区,始迁祖居贤、居圣、居正、居中、居考兄弟五人,原居山西省太原府平遥县,后有兄弟四人迁居此处。长支居贤公居沛城北孙井,二支居圣公定居山东省欢上,三支居正公住山东省鱼台县城北三十里孙庄,四支居中公定居河南汴梁城南二十五里,五支居考公葬于山西省太原府,平遥县北山明茔昭穴。该族尊居贤、居圣、居正、居中为一世祖,二世祖叔兄弟16人,堂兄弟82人,分居在山西、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

终上所述:我沛县孙氏属卫国姬姓孙氏后裔。明初时由山西迁来。堂号为映雪堂。

历次修谱情况简述

据北支《孙庙支谱序》云:该族族谱由孙镜公创修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嘉庆二十年作历公续修,道光二十五年作历公等人三修,光绪末年广恩公、爱璋公四修。

孙庄房家谱创修于1962年,由在廷、维典、在芝、绍曾、绍贡、九思、思敬等人创修,在创谱同时,又与孙洼、孙大庄、孙瓦屋等族合谱。

明南、明北祖房(今魏庙镇孙大庄、孙桥一带)正谱创修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修,1962年三修,1991年四修,2006年五修。

一、二次修谱由允良、允祥、培智、德明、荣坤、荣勋、荣昌、荣延、志平、志元、瑞隆、瑞谟、瑞峰、瑞瑶、瑞生、瑞图、瑞瓒、廷选、廷贤、克荣、克宽等人主修。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资料缺乏,只靠搜集墓志碑文、采访族众所得材料整理而成,所续内容仅局限于明南祖(讳宪曾)、明北祖(讳宪贡)两支系下部分族众。

第三次续修谱由荣和、志芳、瑞谟、瑞岭、瑞典、再廷、廷选、廷贤、廷玉、克荣、克任、洪兴、绍征、绍康、九思、清云、尊善、尊爱、尊慈、昭元、守仁、守智、守涛、兴民等操办。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国家政策也不允许,他们冒着种种困难,与同祖同根的沛北三支孙氏:孙井一带宪鸿公后裔、孙河一带宪鲁公后裔、孙庄一带宪闵公后裔进行了联谱,并新续了二十个新字辈。

第四次续修家谱由荣泗、志芳、维典、再廷、廷宜、廷玉、绍轩、绍贡、善思、良栋、思忠、尊善、尊民、道付、献文、献壮、守仁、兴民、敦厚、廷银、法中等人操办。此次修谱时发现清代老谱一部,经过多方核对考证,沛县境内南北四支孙氏确系一脉相传,经全族商议将世系上延了十一世,并新续排行三十字。

第五次续修家谱由中廷、洪洋、廷居、德举、廷远、廷玉、洪滔、尊善、尊海、尊学、尊康、尊太、尊楷、尊平、尊建、守仁、兴民、守涛、守法、兆贵、守喜、守则、守银、统东、宪民等人操办。这次修谱时,由于发现的新资料比较齐全,家族大、分布广、族众多,众口难调,远祖世系未能达到统一,以致使明南公、明北公二房合修、孙南公、孙北公两房单修。魏庙(明南、明北祖系下)二支所修宗谱计七卷,线装本。张寨孙庄房所修家谱为一部精装本。耿孟庄房、孙井房也单独续修了家谱。

沛县孙氏分迁略考

据清代老谱记载,沛县及周边地区,长支居贤公居沛城北孙井,二支居圣公定居山东省欢上,三支居正公住山东省鱼台县城北三十里孙庄,四支居中公定居河南汴梁城南二十五里,五支居考公葬于山西省太原府平遥县北山明茔昭穴。二世祖叔兄弟分居在山西、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

据老谱记载:二支居圣公之次子本智公迁至丰邑褚庄;居正公三子本华迁居家堂庙。堂兄弟82人中,有五人居丰县:分别为:广义葬丰邑北孙阁,广杰葬丰邑北常店,广华葬丰邑西褚庄,广臣葬丰邑南孙庄,广武葬孙集。广传文葬欢上,广祥居芜湖,广田迁至大连东50里。

四世:用夏迁至丰县南孙楼,用甫迁至淮安西五里孙坡,用典迁至北平孙庄,用俭迁至常州南25里孙庄,用方迁至黄山,用法迁至武昌南60里,用曾迁至北平南60里孙庄,用章迁至孙河,用律迁至夏镇,用伍迁至欢上,用参迁至孙楼,用唐迁至孙路口,用汤迁至孙庄。

五世:正行迁至孙庄,正教迁至砀山北孙庄,正诗迁至德州,正化迁至黄店等。

宪曾公系下:三子德字、四子德标情况不明,24世爱礼外出,26世荣玉、荣宝、荣玖、荣拾迁居安徽怀远县大龙岗;27世廷礼、彭书、效廷外出,德叶、廷多居新疆,廷告居宁夏,情况不详。

宪贡公系下:宪贡六子失讳,情况不明;宜梁、文成、瑞霞、克明外出,情况不明。

沛县孙氏分布村庄

我支孙氏主要分布在:

魏庙镇:孙大庄、孙桥、耿庄、魏庙村、烟墩村、曾楼、庄庙、单楼、后洼、蒋桥、姜口、张洼、斗虎店、前孙洼、后孙洼;

张寨镇:司楼、韩庄、温庙、小张庄、张寨村、胥洼、吴老庙;

张庄镇:赵楼、卓洼、小韩庄、吴庄、武庄、于淹;

唐楼乡:聂庙、陈楼、陈油坊、张楼、孙庄村、孙范庄村、新梨园、腰庄、蒋庄、青墩寺、泰山庙、孙庙村、关帝庙村、姬庄、吴集、桑庄;

朱寨乡:邱庙、华壁楼、魏河申、华祖庙、张柳庄、赵寨村;

孟庄乡:封楼、半楼、张李庄、王桥、朱楼、梁庄、魏宅子;

闫集乡:小张寨、耿孟庄、罗庵子村、胡庙、闫寨;

鹿楼乡:陈阁村、丰楼、马庄、魏楼村、韩赵庄村;

沛城镇:六里井村、东关村、韦庄村、孙洼村、二堡邱村;

王店乡:周店村、响桥村、孙庄;

大屯镇:侯楼村,小张庄、魏营、郝窑;

胡寨乡:大张庄、胡寨村、刑庄、孟桥;

鹿湾乡:孙王庄、小封楼、罗小庄;

五段乡:孟庙村、孙辛庄;

敬安镇:李庄村、敬安村;

鸳楼乡:孙河村、曹新庄村;

朱王庄乡:丁楼村;

河口镇:汪洼村、杨洼村;

安国乡:孙井;

湖西农场:孙路口、孙瓦屋。

沛县孙氏字辈

我族清代老谱字辈为:居本广用正大光前祥云继宪德化超凡起立灿年盛朝明文田荣敬典守法训贤家兴常远和平安全。

唯耿孟庄孙氏沿用老谱字辈,其他各支略有变动。民国十二年续修谱时,魏庙镇明南祖房和明北祖房新续“尊守统宪肇裕厚贤”八字。经过几次续修家谱,班辈基本理清,但是一直未能统一,以二十七世为例,孙井、孙河、孙大庄、孙桥、孙庄各房用字分别为:贤、廷、德、永、广、克、洪、家、庆、怀、清、敬、遂、基、继、良、绍、思、九、昌等二十多个字。一九九一年修谱时又新续了三十个字:祖、训、贤、开、远、忠、义、俊、秀、冉、安、乐、心、方、振、以、纯、修、珍、全、恩、泽、惠、千、秋、旭、耀、照、玉、寰

各房字辈对照表:

世系

老字辈

耿孟庄

孙井

孙大庄

孙桥

孙庄

孙路口

新修

······→居→本→光→用→正→大→光→前→祥→云→继→

1

2

3

4

5

6

7

8

9

耀

10

铭铃钊

11

12

天、双

永灌成

立、常

13

效、存

爱广福

大文作世永继

景、行

14

德培玉宏长宗

15

荣志彭远

志瑞文连庆汝启继存

在敬

16

敬、贤

廷德永广克

洪怀广家庆

绍、九

昌、继

17

典建道

道、德

尊瑞兴

尊长学

献、开

开、建

18

远、永

守兆

守启鸿

廷、远

远、敦

19

统玉

统文连

忠、厚

20

宪、树

21

肇、俊

肇、俊

22

裕、秀

裕、秀

23

厚、冉

厚、冉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耀

41

42

43

姓源考

前文已述,我支孙氏属卫裔孙氏。历次谱序也多有记载。2008年各支续修家谱时,受全国孙氏修总谱影响,有部分族人本着“光耀门庭”的想法,认为应该接续到乐安孙武、孙膑、孙权之后,但是大部分族贤普遍认为:在没有确切资料可以证实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姬姓孙”的旧识。由于家族大,意见未能统一,沛南、沛北各支孙氏单修。孙井支接续到山东鄄城孙膑系下,魏庙支和孙庄支依旧坚持“姬姓孙”。

沛县孙氏是卫支姬姓孙氏后裔

民国十二年《彭城孙氏谱序》云:溯孙氏肇自周文子康叔封卫传至武公惠孙曾耳卫上卿以字为氏,系受姓之始厥后散居晋省明初由晋迁徙……

第一支谱序云(际运公序文):吾彭北一族明南族于洪武时由晋之洪洞同第明北祖东迁兹土,吾支明南族居孙大庄,明北祖居孙桥,是为二支开宗之始焉……

第二支谱序云(志元公序文):吾始祖明北公随兄明南公来铜,一居孙桥,一居孙大庄,是孙氏由此分也,二世祖昆弟六人……

一九六二年《孙氏南北四支联谱序》云(克任公序文):据先代累世传说,吾孙氏先祖于明初洪武年间,由晋省洪洞县迁来,伯叔兄弟十八人在河南官场分散于山东、河南、江苏三省各县,同来彭北乃兄弟四人,明南公居孙大庄,孙南公居孙瓦屋,明北公居孙桥,孙北公居孙井,江苏省吾孙氏开宗之始。

一九九一年《第四次续修谱序》云(尊礼公序文):时孙井发现清代吾族考谱,根据先人传说及老谱记载,南北四支确系脉家无疑……

综上所述:沛县南北四支孙氏源出周文王八子卫康叔,原居山西省平遥县一带,明朝洪武初年(1370)明南公(讳宪曾)孙南公(讳宪鲁)明北公(讳宪贡)孙北公(讳宪鸿)等兄弟四人随伯叔兄弟十八人一起由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处迁来,在河南官场,兄弟十八人分散于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孙井支系家谱姓源考证

“孙井谱”成谱于20088月,由立文、道富、发忠、道坦等人编修。堂号为富春堂。

上文已述:我族孙氏出自姬姓,堂号原本是映雪堂,此次续谱改为富春堂,不知有何依据。是谱第七十四页“五修序言”中说“富春堂和映雪堂同出一脉”,这句话就有点牵强了,富春堂孙氏出自孙武,本是乐安孙氏后裔,这与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该谱还收录了三修、四修族谱时的一些谱序。其中有一篇传德、敬参写于1962年的谱序说“端公携谱外出访族收族”。我们知道:端公携谱外出寻访是1991年在耿孟庄发现的清代老谱上面的记载,在此之前,没有任何资料显示端公曾“携谱外出访族收族”,我们从原来的老谱上也未曾发现传德、敬参二公的谱序中有类似的记载。难道是有人纂改了谱序?再者,孙井谱编修人员中有人曾怀疑清代老谱的真实性,既然怀疑它的真实性,那么又为什么引用上面的内容呢?

该谱第16页《孙家井志》一文中写道:“明洪武21年(1388),先祖向儒公携子自山西洪洞县迁至徐州西北三十五华里落户,”。该谱第70页“五修”谱序中也明确指出:山东鄄城五十三世孙向儒公于明洪武年间携子迁至孙井立祖,“鄄城正缺此门”。该序中还说:在山东鄄城孙膑文化节上“全县南北房支经过认真商讨,统一了认识,接续到鄄城乐安孙氏谱上。”

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2002年沛县孙氏一行十三人前往鄄城考察,其中有一人在鄄城谱“向儒”公后加了一句话:“迁徐州北立祖”,目的是为今后的接续埋下伏笔。当时守仁、兴民都曾参与。但是,2006年以守仁为首的孙大庄、孙桥支在续谱时没有跟鄄城接续,以兴民为首的沛县城南片孙氏也没有接续到鄄城谱上,这难道真的是“全县南北房支经过认真商讨,统一了认识,接续到鄄城乐安孙氏谱上。”吗?

有意思的是,这个谱序中还说“有少数人不愿意参续,部分人坚决弃续。”这又是为什么呢?再者,以前续谱出现过这种情况吗?既然那么多人不愿意参加续修族谱,那为什么还要将他们的居住地罗列在谱中呢?如果不改变堂号,如果世系不随便接续,大家还会反对吗?

是谱第73页又说“鄄城学法、宜昌等人对于孙井接续到向儒公系下表示非常欢迎”。这纯粹是为自己脸上涂粉。2008年中秋,山东鄄城的孙学法宗亲特意赶到沛县,分别在万华天居宾馆和卧龙饭店谈及此事,当时与会的有:孙大庄、孙桥房的代表洪阳、尊海、尊文、尊志,孙洼房的代表洪涛、守忠、城南孙庄房的代表献琪、耿孟庄房代表贤民等人,当时学法宗亲说:“孙井几次派人去鄄城要求接续到鄄城向儒公系下,我当时给他们说过,我们是两个始祖、两个堂号,你们接到我们这里不合适,但是如果你们非要接续到我们这里,我们的态度是不同意、不支持,你们非要接续,我们也没办法。”

该谱第77页又云:“根据鄄城族谱记载:53世向儒公携子自山西迁居徐州北沛县立祖,这正与1991年发现的清代咸丰老谱记载吻合。”前文已述,鄄城谱上并没有“53世向儒公携子自山西迁居徐州北沛县立祖”的记载,1991年发现的清代老谱也没有“53世向儒公携子自山西迁居徐州北沛县立祖”的记载。这是某人为了攀龙附凤、投靠名文望族而不择手段杜撰的。

该谱有段世系依旧沿用清代老谱中的世系,但是这个谱中的世系却与清代老谱的世系略有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新谱与清代老谱中的世系矛盾之处:

据清代老谱记载:德蓝公葬孙庄,生三子,长化臣,次化官,三化相。但是该谱却说德蓝公生四子:长化臣,次化官,三化民,四化礼。该谱将原来老谱上的化相公去掉,增添了化民、化礼;

该谱说超群公生凡文、凡亮、凡光、凡锦四子,这与老谱记载的“超群生凡文、凡锦二子”的记载也完全不同;

该谱还说“凡文,字兴新,配郝氏,生三子二女,长万枝、次万林、三万玉。”但是老谱记载“凡文,公字运甫,配吴氏,生四子二女,长起柱,次起轩,三起呈,四起来。”

其他类似的地方数不胜举,在这就不一一赘述了。另外,更可笑的是:为了达到世系上的一统,2008年新谱竟然随意增减世系。1992年编修的族谱中有“起、立、灿、年、盛”等五代人,但是在2008年新谱中却看不见了,不知道这五代人到哪里去了?

显而易见:有人为了编谱需要,随意撰改了老谱世系。这种“不尊重老谱、有利的就拿来抄上、没有用就随意改编。”的行为真让人汗颜。

孙井谱矛盾百出,不值一驳。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