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寿光北城西孙氏族谱序
来源:《乐安孙氏寿光北城西孙氏宗谱》
作者:
2019-09-20
评论:0  点击:3986



孙氏支谱序

 

日、月、星辰,如此其罗列而繁浩,总之皆系于天;山、川、草木,总之皆系于地;祖宗、子孙,如此其绵延而繁衍,总之皆本于一。自一世至十世,自十世至百世,自百世至千万世,一本散为万株,万株仍归于一本,此谱之所由立乎?!特不为之序,后来人无从考稽尔。夫序则序矣,而又曰支谱者何?盖自祖宗言之,则曰祖谱;自合族言之,则曰族谱;自族谱言之则曰支谱。支谱也者,取义于太极。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分四像,四像分八卦,八卦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三百八十四爻,错宗变互而分为亿万焉,不可胜计。总之皆本于太极,而分亦如其不分也,此谱之所有支谱乎?!我孙氏族谱,相传在灶户,灶户言在东山,后遂失传。道光二十八年(1848)始制一谱,始(迁)祖之后,失讳甚多。光绪十七年(1882)复为之序,是岁(1911),又为之序。并议族谱以外,各支分为之序。序其祖,序其宗,序其若子若孙。中庸曰:“所以序,昭穆也”义在斯乎?且序祖谱难,序我北城西孙氏祖谱则更难。历年未久,尚得诸父老传闻;时过境迁,与风流云散以俱渺则难。然无可知者已往矣,不可失者将来也。尝闻观祖茔之碑曰:“我孙氏,灶籍也,有赋银课银十六两,孙家庄(即灶户—辑录者注)”过去四两后剩十二两,不知何故,多一钱六分三,相传呈请抚台批准占荒地,庄后荒田有种者,每地一大亩课银一钱一分,下剩银两无所归宿,议按人丁摊派。二十上丁,六十退丁,不及二十而娶妻者亦上丁。计有赋银六两二钱八分三厘四毫一,丁银五两八钱七分九厘五毫九,共银十二两一钱六分三,是我孙氏银课之规定。又尝闻之父老,我北城西孙氏于明洪武二年(1369)春,自河北枣强县迁于昌邑县梅城,不知何年又迁于寿光北部渤海之滨,不知何年又迁来北城西村,迄今少年辈已有十八世矣,约略于兹已延五百四十多年,而绵绵延延有如今之景象,是仰赖祖德宗功波及子孙者犹未欤!后来之人可数而忘乎。而复为之支谱者,非故异也,非矫同也,亦非别有以示后人也。盖人过留名,盖棺论定,与其请缙绅先生指点表扬,何若即先人之事实略记之,能使后来之人可一览而知其先世何如乎?呜呼!世局沧桑,人生蜉蝣。贵族豪宗,一往过之而凌奭,再过之丘墟者,所在多有,于祖谱何论,与支谱又何论。然木有本,水有源;本固者枝自荣,源远者流自长。即为族谱下立支谱,吾族之人,当为吾族之计;既为吾族之派,则为之友分,为之追远,为之启后。夫上无憾于祖先,下无愧于后世。     时宣统三年二月初六日  十五世孙华亭谨序

 

续族谱序

 

谨按,吾孙氏族谱相传在灶户,灶户言在东山,后失传,实也虚也,吾不得而知,大概有实而无虚也。查灶户孙氏族谱,所言诸事宜相符合,只始祖名讳微有疑义。即此,可知其真也。子孙生于祖宗之后,每起春露秋霜之感,木本水源之思,未尝不留恋兴叹。继熙公、光宗公、作相公、维新公诸祖,遂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始制新谱。考祖宗之事迹,述祖宗之懿德,书之于册,传之于后,功甚伟矣。吾先祖华亭公与作霖公、玉瑛公诸祖,于光绪十七年又为之序,意在续族续宗,继先人而不失传也。宣统三年,祖父华亭复倡议为之序,佃盈先生、守信先生皆参其事焉。是岁,我受族人之命,余综其事,弟辈玉章、芳朱、文欣、升俊,侄辈守同、守经、金声,共襄其事焉。按道光年间所制之谱,为葡萄蔓式,紊而难识;光绪、宣统年间所续之谱,为世系表式,简而不详。今次遵先人之用意,继先人之心志,略更仪式,易为传记体,自十五世起至二十世,由父而子,由子而孙,相列而下,一支续毕另续一支,庶使阅者一目了然,而无迷惑之弊也。其首曰某某之后者,此曰某某出者,示某某为某某之孙也;曰大公、二公、三公,示兄弟长幼之别也;曰某某来绍,某某出继某某者示不绝祀也;曰配某氏者,为母姓也;曰子几者,为子之数目也;曰再蘸者,示某妻改嫁也;曰义子者,示不乱宗祖也;曰迁某地者,示居住之所也。纲目不乱,条理井然,谁为谁之祖,谁为谁之孙,易识不紊,详而不简矣。

回忆吾(北城西)孙氏自明初迁居于此,五百余年矣,虽无飞黄腾达之人,而睦邻敦谊,知廉好耻者则为吾孙氏之人也。苟无谱牒记载而有人能显扬其祖先者,将何以求之,此谱牒之所由也。

既序而又续序,续序而复序者,盖人过留名,盖棺论定。记其事实,以昭示于绳绳揖揖之子孙,本祖德宗功好自勿替之意也。是吾祖谱之序,其功深切远矣。晋之乘楚之檮杌,鲁之春秋,皆谱牒也。其义之大且正。吾谱虽不敢比拟,而其义则一也。愿后之续而序之,愿祖德宗功永世而无灭,是吾之厚望焉。  民国二十五年正月十五日 十七世孙北平中国大学文学士 立中 谨序

 

第四次序族谱序

 

木有本水有源,本固者枝自荣,源远者流自长。此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也。

吾孙氏相传自洪武二年二月二日,由河北枣强县迁于昌邑县麦城,不知何年又迁于寿光渤海滨;又不知何年,因避水患,复迁于此。从一世祖讳从礼迄今少年辈已有二十余世矣。屈指计算,吾孙氏居于此已五百余年矣。而门楣奕奕,子孙绳绳绵绵延延,可昌厥后者,是祖德宗功以致之,后人可数而忘乎?此族谱所由立也。吾孙氏族谱相传在灶户,灶户言在东山,后失传。清道光二十八年始制一新族谱。一世祖以后,失讳者甚多;光绪十七年为之序;宣统三年又为之序;是岁再为之序,序其子序其宗,序其若子若孙,后人有欲知其先人之事者,求此可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原矣”者,义在斯乎!

吾孙氏历无显贵之人,累世无仕官之家,皆忠厚有余,勤俭持家之农夫也。然绵绵兮日新月异,一本散为万株。碱疃孙氏冠以村矣;东毕孙氏揖揖然已数世矣;龚家庄子孙氏、西斟灌孙氏皆十余家矣!长而朝阳迁居者有之,陕西、山西迁居者有之。此所谓:“本固者枝自荣,源远者流必长”之理乎?!愿后之人,本祖德宗功,以自扩大可也。

时民国十十六年夏历正月  十六世孙  葆真 谨序

 

续重修孙氏族谱序

 

夫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后人于春露秋霜之际,而一动木本水源之思。借助谱牒,追念先人,考世系、序昭穆,别宗祧,知兴衰,了解过去,憧憬未来;以继承和发扬先人忠厚、勤劳、善良等优良品质;增爱祖国、爱家乡、爱族人之情;树立为先人争光,为后人谋福利之志,诚续修之意也。

吾孙氏之源,汉《孙根碑》谓先世出自比干;一谓周卫武公姬和曾孙武仲;一说齐陈无宇之子子占,齐景公赐姓孙等,因远年湮,俱难以考稽。相传明洪武二年二月二日(1369),先人从河北省枣强县先迁于山东省昌邑县密城(原族谱是说麦城),不记何年,又移居于寿北海滨,(即徐家屋子一带),据考证,枣强县城北任寨村有碑记其事。因当时冀中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又因元末明初战乱,山东人口骤减,官府于是动员迁民,附近有一土台,即集合始发地遗址,后人取名“聚人台”志念。

因渤海之滨潮水泛滥,地域淹没,先人讳从礼与兄有能避水而南,有能祖居灶户,吾祖从礼居北城西。以此为始,日趋安定。逐渐繁衍成村,继而扩散到周围村庄,如:西斟灌、东毕、碱疃、城里、董家庄子、潍北巩家庄子等村孙姓,皆系一脉。原在徐家屋子以北,韩家庙子以西一带,有荒田(湿地)萑(蒹)湾百余亩,原先归吾孙氏所有。可见此处便是我祖先原先之住处。庄西祖茔之碑并记载:“吾孙氏,灶籍也,有盐课银十六两,孙家庄过去四两,剩余十二两呈控抚台批准占荒田每亩一钱一分,下剩银两无所归宿,按人丁摊派,西斟灌、东毕、碱疃……诸村孙氏皆按丁分摊此银两。”

谨按,吾孙氏族谱,相传在灶户。灶户言在东山,后失传。直至清道光二十八年,由继熙公、光宗公、作霖公、维新公诸祖始制新谱;华享公、作霖公、玉瑛公诸祖于光绪十七年复为之序;华亭公、佃盈先生、守信先生等于宣统三年再为之序。后于民国二十五年及一九六二年两次为之序。但因族谱保管不善,再次失损。面对族谱失损而支谱尚存,(赖守公、守勤、德华等人保全了支谱,他们功不可没)。今年春节后,族人复议第六次重修族谱事宜,众皆奔走相告,拍手称快,纷纷表示,以续谱为契机,畅谈族情,共建我孙氏尊老爱幼之族风,振我孙氏团结、文明、向上之家声,亦望后人踵事增华,代代相传,以志永远。

呜呼!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昔日先人为生计而奔波迁徙,备受艰辛;如今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我族人已数千之众也,大家都有幸福家庭,彼此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先人回眸以笑慰,当惊日月换新天。    一九九三年农历二月十八日  十八世孙   寿彭  谨识

 

第七次续修族谱序

 

史籍载,海内孙氏,主要姓源有三,赅而言之,一出姬姓,一出芈姓,一出妫姓。妫姓孙者,系虞舜后裔也,此为乐安孙氏所由始。吾北城西孙姓,系乐安孙氏之后裔子孙。

据立于十世大先祖墓前石碑载:“吾北城西先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河北枣强居住,后从枣强迁到山东昌邑密城,又迁到寿光北洼孙家洼子(一说徐家屋子),最后择地而居,迁到北城西。”据考,吾北城西孙氏始迁一世祖从礼与其兄有能,于明洪武二年春由河北枣强任寨村奉命迁出,先迁到山东昌邑密城;又迁到寿北渤海之滨,在这里曾短时间的以煮(晒)盐为生。最后迁到北城西定居。有能祖居以南三十里之灶户村。北城西村者,潍、寿两市分踞左右,东靠古斟灌城,西有丹尧弥河,南可望泰沂山系之余脉,北濒渤海之滨,易获渔盐之利,居水深土厚之沃土平原当中,易农桑,宜耕牧,旱能灌,涝能排,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真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风水宝地也。迁此定居至今已六百三十年,传二十三世,继光宗、继熙等诸祖公创制谱牒之后,历经几代人数次续修,缅怀祖宗之功德,绳绳辑辑,绵绵延延如有今日之景像,借助谱牒,追念先人,序昭穆,识宗祧,别支派,知亲疏,定尊卑,明礼义,收族敬宗,了解过去,憧憬未来。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有志,其义一也。

族有谱,则殁者犹未殁,存者非徒存;观斯谱者,知其木本水源,虽历经百世,能明如一指,相距千里,如在一堂,由近祖而溯远祖,自大宗而及小宗,庶几世系可知,支派可考,名讳可详,姻亲可辨。谱之义,大矣哉。多方考证得知,枣强世荣祖,是与为避宋末金、蒙之乱,从晋洪复徙山左古鄄邕右红船之阴的孙膑故里第四十八代祖世信(又名岳)共为胞(堂)兄弟八人中各为其一。宗亲孙公立富先生参加了在菏泽和苏州召开的孙氏族谱研讨论证会后,多次赴枣强考证明代初年移民情况。查阅当地县志,走访孙姓村庄,接触年老族人。经过不懈努力,见到历经多代人保管一般密不外传的族谱古本。得以明晰世荣先祖公由山西洪洞县移居河北枣强县后,其后裔又于明洪武初年迁往山东的世系脉络。既破解了枣强移民几百年来的谜团,也接续了孙膑故里乐安孙氏族谱世系。功莫大焉。欣奉当今盛世,举国上下,百业俱兴,创新涌现,经济繁荣,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舒适之余,萌木本水源之思,倡议第七次续修族谱,并议假续谱之机,老谱内考妣记载不全的,要考稽补齐,以示重宗嗣不敢忘母也;遵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今后女儿也可以入谱。这次续谱,追尊孙膑为始祖,谱系世表增列了从膑公到从礼祖之前一段五十二世的世系表,自己要知与始祖膑公的世系关系,用现在的世系再加五十二即是。

从礼祖之后的世系表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落,从始迁祖一世到十世,仍延用原来的样式未变,第二段落,自第十世起,共有胞(堂)兄弟十四人,也即是十四个公支(排行114),从一公支起,由父而子,由子而孙,子子孙孙,相列而下,续完一公支,再续另一公支,备有目录页码,庶使阅者先查目录,即可一目了然,而无乱翻乱找、迷惑难查之弊也。做到了纲目不乱,条理井然,易识不紊,详而不简。这次所有参与采访编校等族人,怀着一颗生于斯、长于斯、养于斯、回报于斯的赤诚之心,甘愿所付辛劳,实为上对列祖列宗崇敬缅怀之情,下对今人后人负责之衷心,以无怨无悔之心态,查阅史籍,广征博引,多方求证,拜访先知名名家和研究孙氏姓源历史多年的有识族人,拜读过多家谱牒,并远访孙膑故里。这次续修的族谱,经认真考稽,填阙补遗,订正舛误,反复校对无误后,刊印装帧成帙,分别存档,保管珍藏。望后业贤哲,慎终追远,传承永继,踵事增华,继往开来。是为序

00七年二月 十九世孙  嘉廉  拜撰

 

注:吾北城西孙氏原创谱牒,失传有灶户东山之说。迨到道光二十八年,由继熙、光宗、作相、维新诸祖公复制新谱。继之,进行过多次续修,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保管不善再次失损。赖守公、守勤、德华等人保全了支谱。上次续修,在族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完善了这一工作。可惜,创制、修续族谱的序言有的没有找到。以华亭公写的一篇支谱序作为本次续谱的带头弁言。先祖世系图表来源:据《乐安孙氏世谱》、《中国孙氏世系源流》、《乐安孙氏族谱(草稿)》和《中华孙氏宗谱》等谱籍,互相参照溶汇而成。

 

 

 

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九日,简章、文涛、升高、芳明、守昌、守勤、清斋、守才、嘉美、嘉廉、嘉武、嘉尧、明军、明武、明功和明欣等,经过讨论达成如下共识:从二十四世起,新生族人起名用字,先在部分支系范围内,按:祥、九、云、思、兴、亮、仲、元、春、洪、业、启、盛、泰、顺、宪、达、炳、华、恒的顺序执行。这个范围以外的族人如果同意的话,亦表示欢迎。

 

 

 

过去有同姓不同婚的传统,现在有近亲不得通婚之规定。这都是我们的先祖辈们和当今政府为了人类的健康繁衍发展所作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举措。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与执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前进,人类繁衍日益增多——上世纪初,全国人口在四亿左右,到现在,仅百年左右的时间,全国人口已经增加到十三亿多。增长了数倍。为了避免族人在婚姻方面世次、班辈错落而引起社会伦理混乱的现象发生,现建议:在遵守政府规定的前提下,操持安排晚辈婚嫁时严格遵守在同辈中的族规民俗,避免给后来者造成不应有的尴尬与无奈,使后人在社会活动中引起些无端烦恼。名人言:不可挽回者已往矣,不能放弃者未来也。愿吾族人众,牢牢把持之。

 

七续族谱之感识

 

膑公教诲说:“欲要好子孙需从尊祖敬宗始,想成大事业还由读书积善来。”修续族谱是寻根溯源,敬奉先人,认祖归宗;是尊祖敬宗收族;也是接先祖之谱踵,尔后而继之的大事。并有存史资政,教化育人之功用。所以说:续族谱承先祖美德扬善立诚育万代,尊祖训启后辈壮志济世流芳传千秋。是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善事。人生能有幸参与续修族谱,真是一件快事。余在古稀之年,经族人的推荐鼓励,参与了乐安孙氏寿光北城西孙氏族谱第七次续修工作。经过共同努力,充实了膑公遗言教诲,孙姓图腾,先祖画像,先祖塑像照片,祠馆茔图,孙氏名人画像,明代枣强移民孙氏先祖行迹图,孙姓姓源介绍,汇集整理了此前续族谱的序言,撰写了序言和跋,整理了目录和编委成员名录等。在世系图表方面,明晰了从始祖膑公到枣强世荣祖,由世荣祖再到北城西始迁从礼祖的世系,这样,我北城西孙的世次,续到了八十多世,能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先世祖公。真可谓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所有族人精神为之一振,感到莫大的自豪与欣慰。通过这次续修族谱,考稽补齐了母系的位置,根据与时俱进的精神,女儿也能入谱了。我辈欣逢当今改革开放,百业俱兴,国泰民安,政通人和之盛世。生活安定富足之余,萌续修族谱之志。通过这次续修族谱认识到:族谱是我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血缘文化的产物,它记载了以父系为主的家族族源,它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有不同时代的烙印,它既是一个姓氏家族的渊源流传、繁衍生息、传宗继世和迁徙流动的图集,也是伦理道德文化的反映,既反映了聚族而居氏族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又反映了家族兴衰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一部完整的族谱就像知识丰富有的宝库那样,叫人自觉地热爱它、关注它、保护它、努力完善并提升它。当然族人的水准不像国家单位的工作人员那样整齐划一,参差不齐的因素很多很多,这样的群体来干同一个标准的事,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只要有所认识,思想上有所准备,也就够了。愿吾子孙后辈,继吾之志,踵吾之事,会同族内后来贤哲,踵事增华,是为至盼。

    二零零七年五月  乐安孙氏寿光北城西孙嘉廉撰

 

同 宗小 序

 

呜呼,吾族之有谱也,由来久矣。自始祖迁徙邢里,谱中失讳,乡村未知。余捧读之暇未尝不感慨而太息也。是岁族谱重修,皆推余等,曰:“寻先人之后者,非汝辈莫于属矣。”余等亦不敢推诿,昼奔东西朔南,夜查始祖来历,乙亥之春游于凌河鉴三之家,谈至深夜,遍观其谱内有草稿数章,皆炳震公久仕于外访得先人之本源也。未及言传而公谢世,是以人不得知。即存谱者亦莫之知也。

上言吾祖自枣强县上林村而来,共兄弟十三人,同堂兄弟八人,富、贵、荣、华、宽、洪、简、重,是也。富居博山颜神镇,贵居乐安三岔庄,荣居博兴崇德庄,华居博兴王文庄,宽居蓝山九曲店,洪居诸城大嵩后移相州,而简居苏戈庄,重居高密王家庄。又兄弟五人,思恭、斗恭、致恭、公美、继先。思恭居平度道昭,斗恭、致恭居高密王家庄,皆无所考;公美居安丘邢戈庄,是吾孙氏之始祖也。生二子,长仲贤,次士贤,士贤后居凌河,实吾先祖之苗裔也,继先居昌邑抚安里。吾祖兄弟共十三人,彼时各居一方,后世子孙原籍茫然而莫辨。今览谱中之稿犹拨云雾而见天日也,余故曰:“此所谓天授非人力也,使先祖有灵,岂不欣然于九泉乎?”敬录于谱中以志之庶。不负炳震公之苦心矣!

二十世孙  宪臣  谨志  民国二十三年九月

 

原文注:此文系安丘县邢戈庄孙氏家族的历史资料。

续修宗谱告罊即将付梓之日,族人转来安丘邢戈庄孙氏家族《同宗小序》一文,览后初步认为资料珍贵,文中有的与博山颜神镇孙氏族谱序言所载先人名讳相同,但世次有所差异;有的与“明代洪武初年枣强移民孙氏先祖行迹分布图”相符,仅有安丘邢戈庄公美公后裔确认,其他如考证清楚尚需时日。故敬录于此,待未来贤哲努力为之,是为至盼。

 

 

全文根据2007年版《乐安孙氏寿光北城西孙氏宗谱》抄录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