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林则徐与济宁孙氏三代人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孙德鸣记录整理
2020-04-28
评论:0  点击:2077

 清代济宁孙氏“自孙玉庭始孙氏辈辈科举起家,代代衣金腰玉,四氏并历清要。家门之盛,北方罕与其匹。”道咸年间,济宁孙氏三代人与林则徐交往。从孙玉庭推荐林则徐委以重任,到孙瑞珍保举林则徐再度出山,以及孙毓溎与林则徐云南平乱、筹谋大计。林则徐与孙氏三代人结下不解之缘。

      孙玉庭(17521834)山东济宁人,字佳树、嘉树、号寄圃。乾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道光初,封授协办大学士。1824年(道光四年),晋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孙玉庭一生担任地方重要职务,是清代重要的封疆大吏。其人性格持重,谨慎老成,精明干练,在地方上多有建树。政务洋务错综复杂,孙玉庭处理得井井有条,保证了清朝半壁江山的稳定,朝廷倚为“干城”。史载:“玉庭公忠国体,功尤深厚,故巍科显爵,遂为山左之冠”。早在1823年,林则徐任职江苏按察使,就以干练的才能深得两江总督孙玉庭的赏识和器重。18232月,林则徐任淮海道不及半月,即升任江苏按察使。为不误“秋审”之期,“林则徐在两江总督孙玉庭公文催促下,从清江浦赶到苏州上任。”林整肃司法,厘除弊端,江苏民刑讼事大有改观,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司法制度的职能。

      1823年夏,江苏洪灾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清政府财政赖以根基的富庶江南之地蒙受巨大损失。南北运输交通大动脉运道日益受阻。身为封疆大吏的孙玉庭深感“两江剧任甲于他省”,奏请治理江浙水道。1824年正月林以按察使署布政使。同年七月,林则徐为解决水患问题,向地方督抚提出暂垫官款,疏浚三江水道的意见,并即向清廷具奏。江浙大吏孙玉庭等根据林则徐的建议,商议兴修两省水利,并以林则徐“器识远大,处事精详”熟悉地方情况,一直关心水利等理由,奏请任命林则徐综办江浙水道。八月初二日,清廷根据孙玉庭等奏请,命林则徐等疏浚江浙水道。道光帝批道:“即联特派,非伊而谁?所请甚是。”由此可见林则徐为封建政权效劳的才干已经深深地被最高统治者所赏识。当日,林则徐离按察使任准备履勘水利工地时,获知母亲的讣讯,即照例丁忧奔丧。824日,孙玉庭等再次回奏清廷:“江浙两藩司并无熟悉两省情况(水利)之员,”“若另于道员内选派综理,不特并无熟暗两省水道之人,抑且职分相等,难资董率有其名而无其实。”议定林则徐丁忧后“各省分任责成。”由此足以说明,孙玉庭对林则徐的信任和厚爱。

     182411月初五、初六日,高家堰溃决,溢水四流,淮河水位下降,给漕运带来极大困难。次年二月,“两江总督因去高家堰十三堡决口,洪湖水尽涸,无以济运,急修石山蓄水,特推荐林则徐督修堤工。清廷遂命林则徐赴南河督工。”林则徐知道河工关系到朝廷的漕运大务和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因母丧尚未终制而规避,何况督修堤工是一件劳苦的事情,“不得为忠?安得为孝?”便不顾身体“为痁疾所缠”,毅然接受“夺情”的谕令,身着素服,不用顶戴,于412日离乡北上。赴南河督工。

林认真从事,“工长万丈,盛暑烈日中,日必一周,与僚属孜孜讲画无倦容,雨后徒步泥泞中。”孙玉庭慧眼识良才,对林则徐抱有极大的信任感。林不负重托,任劳任怨。“四月二十八日……早晨赴河口谒孙中堂”此时孙玉庭正在工次督工。孙玉庭已是74岁的老人。孙林二人推心置腹,叙谈近况。孙寄语林则徐,量汝之才必有大用,不惑之年正是为国效力之时。后留林则徐同桌进餐。孙玉庭作为林的上司,几年来,林则徐耳闻目染,深知老人“体察百姓疾苦,直陈无隐。”公正廉明,尽职尽力。遇此挫折,仍忠心耿耿。孙玉庭“努力奉公,竭衰暮之余年,矢靖共于臣职,以期稍报涓埃。”给年轻的林则徐以极大的奋勉。孙玉庭对年仅40岁的林则徐期许良厚,视为绝世奇才。林则徐对年逾七旬的孙玉庭崇重逾常,共同的经世抱负和情趣填补了他们年龄和身份的鸿沟。

        1832年,林则徐在济宁任河道总督,曾前往城北汪庄拜望孙玉庭老人。孙“优游林下,归里七载。”二人相见又叙一番衷肠。同年5月,林调任苏抚,离济之际,孙差人送至运河码头。18352月,林获知孙玉庭病故,于“二十五日,寄济宁故相孙寄圃先生奠仪,由廖云搓带去”昔日之情。

         孙毓溎(18031867)字犀源,一字梧江。道光甲辰状元。孙毓溎中状元后,“宣庙知公宿儒,简放云南学政。下车厉风节,广教育,厘剔奸橐,振拔寒俊,士论翕然。”“1846年,孙毓溎任云南学政,在任上协助林则徐处理政务,得到林则徐的赏识。”林则徐用兵云南,平息“汉回互斗”,孙毓溎建言献策,得到林则徐的采纳。二人相处共事三载,写诗唱酬,往来十分密切,故而结为挚友。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加紧压榨各族人民,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各族人民不断掀起反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封建统治阶级与各族上层分子利用民族仇杀,转移视线,冲淡反压迫斗争的实质,妄图扑灭反抗斗争的烈火。

        云南“汉回互斗”是由官府和地方回汉地主豪绅挑动所致,进而发展为回民抗官斗争。1845年永昌保山汉族武装在反动官府唆使下,洗劫回族村庄五十余个,杀害回民8000余口。事发后,云贵总督贺长岭反诬死难回民是“互相械斗,自取灭亡。”又发兵进剿逃难回民,血腥屠杀。自此迤西一带回民被迫竖起举义大旗,又遭清军镇压。至18476月,林则徐到任昆明,云南的“汉回互斗”,聚众抗官事件此起彼伏。林的前任为此大加剿灭,杀人如麻,但事件并没有平息,且愈演愈烈,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林不赞成前任“助汉杀回”的滥杀政策,他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回族中的“良民”也一概杀害,也不赞成宽容和放纵汉族中“莠民”。面对复杂的斗争环境,孙毓溎提出卓有见地的建议,得到林则徐的采纳。“会永昌回与汉让,滇西道梗,制府林文忠督师采入。公谓之曰:‘汉回勿畦珍,惟公斯服;文武勿芥蒂,惟和乃济。’文忠韪之,亟行其策,果一举而定。”孙毓溎为云南平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林则徐在处理回汉一系列事件中,本着“别其为良为匪,不必歧为汉为回”的原则,惩贪官、抑豪强、平息民愤,靖化地方。林在迤西用兵半载,解决了云南回民起义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制止了回汉民族报复、仇杀事件。同时平定了汉族地主武装,对京控案作了比较正确的处理,这在客观上对汉回人民有利,具有减少回族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积极意义,不能和镇压回民起义混为一谈。

      1849年正月,林则徐、程矞采与孙毓溎同游黑龙潭并欢饮于大观楼下。林即事成诗二首,寄书孙毓溎请和。“梧江学使四兄大人:将以中元日按试省东,同人先期奉饯。学使与仆及晴峰中丞约先往东郊同游黑龙潭,继出西郭,泛舟近华浦,饮于大观楼下”。林孙等人外出郊游,湖光山色,留连忘返。大观楼巍峨壮观,黑龙潭碧波荡漾。“荀舆穿彻郭东西,载上轻舟息马蹄。”“揽胜莫辞衣袂湿,临歧肯放酒杯空。”众人乘骑泛舟,开杯畅饮,诗兴大发。林在诗中抒发了对祖国山川壮美的热爱,表达了渴望太平之乐的愿望。

 18493月,林则徐与程矞采共邀地方耆旧共八大举行修楔集会。林则徐写了和孙毓溎原韵以奉邀欢叙。

碧鸡台畔拓荒庄,准备披襟共纳凉。

药笼知君搜采遍,间看秋士踏槐黄。

在此诗后林则徐又赠诗一首。

妙笔新词点石栏,旧吟应笑小虫寒。

何期拂却尘埃满,替写兰亭换骨丹。

      原注:(仆与戊申春仲督师永昌,过趺迦寺,见牡丹已开,口占一绝,不知何人书于屏间。次年春,梧江学使过之,以诗字显然不类,辄书易其处,且见和一绝并跋其后。感其盛意,仍用前韵报谢。)

       以上赠诗,可知林孙二公相互仰慕。二人亲密无间的友情已超出从政同僚的一般关系。孙毓溎过永昌趺迦寺,见林则徐赞牡丹诗,由无名氏书于屏上,认为其字欠佳,遂移去亲笔重书。途中驿亭相遇同室联床,烛夜深谈。孙毓溎外出归来时至林寓消夏小住,是以绝句相约。林对诗和答“准备披襟共纳凉”。二人是何等的随意,无拘无束,非知已莫能如此。

      孙瑞珍(17831858)字符卿,号奇庵,道光进士。系孙玉庭之三子。历官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赠太子太保。1850年,孙瑞珍任户部尚书,正是国库已为军费耗竭之时,他与戴铨率群臣为国库献银。同年3月,应文宗显皇帝(咸丰)登极求贤诏,奏保在籍前任云贵总督林则徐,请旨起用。”“国家重寄首在封疆,任用得人则全省赖之以治。而人才难得,称职维艰。伏念前任云贵总督林则徐受大行皇帝特达之知,久任封圻,所到之处治绩昭然,官民翕服。总因该前督躬行率属,识性过人,认真整顿不遗余力,故能叠膺大任,屡著成效,近今督抚中似尚无出其右者。”咸丰帝从之。五月初三日,清廷命闽浙总督刘韵坷(山东汶上人)转饬林则徐速速赴任,林抱病起程,中途病逝广东普宁。

       林则徐的病逝,朝野震动。一颗报国为民的巨星陨落了。孙瑞珍赠挽联痛悼林则徐:“威望震华夷,仰绩奏岩疆,中外倾心文潞国。大名垂宇宙,痛身歼军务,后先接迹武乡侯。”

      联中将林则徐比为“名闻四夷”的文彦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孙瑞珍对林则徐的推崇和赞赏,实则并无过分之处。包括孙玉庭在内,孙氏父子苦心弥合封建统治秩序,保举林则徐这样一位才干非凡、清廉开明的人物,其目光是敏锐和长远的。

林则徐与孙氏三代人都是朝廷命官,其一切行为都是为维护清朝统治而为。林则徐在禁烟和抗击外国侵略战争中,立了大功。孙氏三代人与林则徐共事交往,共同致力于“安内”即“安民”。如江苏为民治水,云南平乱,维护汉回人民的利益。即使保举林则徐平广西之乱——平叛即将爆发的农民起义,也是“安内”的一项重要措施。林认为此次受命赴广西平乱,“和当年赴粤禁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解除清朝统治的‘内忧外患’是他的职责。”虽身患重病,仍愿为国效力,咸丰帝及林则徐的推荐者都把平息广西之乱的希望寄托到他的身上,只是未能办到,病逝路上而已。

综上所述,林则徐与孙氏三代人的交往,仅从散见的史籍中窥见其点滴,说明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即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与国与民都是有益的,对于今天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不妨有一点借鉴。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