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仲谋愧对伯符
来源:孙德鸣
作者:孙德鸣上传
2020-05-11
评论:0  点击:1711

一,敬畏之说的来源

孙策和孙权在性格气质上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如用二字概括,孙策的特点是霸气,孙权的特点是英气。听起来差不多,皆人主之器,其实是有区别的,说具体点就是项羽和勾践的区别。这样的类比根据是:孙策被称做小霸王,而陈寿评孙权有勾践之英。(补充一点的是:孙策比项羽明智,信义;而孙权没有勾践那种阴戾,这是哥俩比项羽勾践好的地方)。

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同样是贬或杀一个人,项羽当时肯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如放逐范增虽然是错误的,但他没有意识到;而勾践赐死文种时,绝对是认为这个人实际不该杀,他还是这样做了,并且能找到一个相应的理由。这就是区别,两个英雄的区别,豪放率真和机巧善变的区别,降龙十八掌和落英神剑掌的区别,铁骑和弩箭的区别。
孙策的气质在于舍我其谁,勇猛直前,轻于生死;孙权的气质在于有我无他,权谋果断,善保自身。这样就造就了一个亲冒矢石,率先士卒的神武兄长,一个政坛游刃有余并且期望长生不老的皇帝弟弟。孙策的个性是宁为玉碎,不甘受辱的刚劲为主,孙权的个性是留得青山在,卷土可重来的韧劲为主。孙策也有韧巧,孙权也有血气,但在气质上居于相对次要地位。

这种性格上的差异,根源有二:第一,孙策继承父亲孙坚的气质特点多一些,在勇武,野望,直率上更为突出,这在两人的传记上可以看出,事迹很相象;而孙权则在母亲夫人身上继承了忍,贤,慧的特点多一些,从吴夫人的传记: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中可以看出她这种典型江南女子的特点。简单说,孙策象父亲,孙权象母亲。第二,东吴的初始基业是孙策奠定的,但是由于开创的时间尚短,留给孙权的地盘家底还不厚,人才家底却已经颇具规模。这些人才中不乏明察秋毫的忠义明智之士,效忠于孙氏的当主,特别是周瑜,和孙策有连襟之亲,又是肝胆相照的密友,周瑜后来对孙权的忠诚恰恰说明了对

孙策的忠诚。包括程韩黄等将领也是一样。从上述陈列的看来,孙权对孙策的态度只有两个字:敬畏。 

敬是可以理解的,孙策对孙权可谓慧眼识之,坦荡对之,厚遇重用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每请会宾客,常顾权曰:君,汝之将也。很早就有属意孙权的率真表露,换个曹丕试试看,曹植越能干,就死的越难看!没有孙策,哪有孙权的帝业?对这样的兄长不敬,那就说不通了。

畏的话,支持孙权的朋友会说,孙权能力超群,孙策也佩服他,认为有些方面还不及他,孙权怎么会孙策呢?我们还是从上面已经说过的引申开去。畏是从心理上而言,试想:想长生不老的人视死如归的人吗?勾践(设想)能直视项羽的目光吗?夫人能对孙坚分庭抗礼吗?如果你觉得上面的分析有牵强之嫌,我们可以接着说说孙权对孙策及子嗣的态度进行分析。 

 二,愧对之说的来源

陈寿的一段评说大家已经很熟悉: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就是说孙权对哥哥和侄子不够意思。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那么长沙桓王是个什么意思呢?孙权追谥父亲为武烈皇帝,照理孙策也应该追谥为帝,(或称为桓帝),才合于,因为立基的是孙策,而且从理论上说,孙策当时传于儿子孙绍,令孙权,张昭,周瑜辅佐亦无不可,而且很自然,就象孙坚死后,孙策继承,有孙静(坚弟)什么事?谥封为王,规格降了一等,还长沙王,在吴国中心之外的一块地,规格更低了,干脆谥为吴王有何不可?孙权这点上比起司马昭,差得远。司马昭在哥哥司马师死后,一直念叨着:天下,吾兄之天下也,这种观念当然会影响司马师在昭子司马炎的心中的地位,炎登基后追谥师为景帝。对比起来,孙权实在是愧对兄长啊。然后,侄子孙绍只封为侯爵,撇开宗亲不说,对孙策的恩义报答,他的嫡子即使不封王,封公爵也不为过啊,就算侯爵也罢了,封在吴,就不要改封到更小的上虞了吧?吴郡、会稽、丹杨、 豫章、庐陵,是江东立业之本,中心地带,吴尤为重要(所以国号也称吴),当年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而上虞只是会稽的一部分,和吴相比差得很远。这明显亏待了孙绍。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在作祟。司马昭不司马师,因为师能力并不比昭强,而且无后嗣,昭无论怎么抬高师,对司马炎的继承无影响。而孙策的人气在吴国很很高,又有子嗣,孙权敢说:天下,吾兄之天下也吗?不但不敢说,而且要明显地降低孙策和孙绍的地位(应得的地位),这里有两个例证可以辅助说明。

第一,《志》传: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孙奉是孙策的孙子,也就是说,在仲谋伯符的孙辈,这种谁当立的话题仍然在继续。不管事实如何,孙权这一支对孙策这一脉还是有某种防范的。

第二,孙权在太子的人选上长期举棋不定,反映出某种害怕继承人能耐不够而被推翻的心态。孙登,和,休,亮等的能力似乎都不能让孙权满意,一方面是对能否抗击魏,蜀的担心,另一方面,也是对孙策后裔可能被推举的担忧(如果自己的儿子太不中用的话)。另外,孙静的一枝宗亲,孙权倒是重用的,也就是说,孙权宁可依赖堂兄弟及堂兄弟的儿子,(当然,或许是孙静的子嗣比较能干而孙策的子嗣不能干,这个没有很好的佐证,姑且存之供朋友们一看,无采信的必要)。 

 三,结束语:

孙权对孙策及子嗣的历史地位和待遇问题的处理上是愧对兄长的,症结在于弟弟继承了哥哥的基业这样的特殊事件,心中存一个,从而没有承认孙策的立基之功,没有承认孙策是第二代的领袖(否则孙权自己的地位无从谈起),如果当年孙策被谥为的话,他的影响和后人对他的研究和重视程度还会多一些。因为庙,陵,传记这些规格高了,保存下来的资料相对会多一些。这是个遗憾。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