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各地孙氏         
 
解读寿县孙氏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2016-12-31
评论:1  点击:6785

家族溯源篇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个家族的历史演绎,除了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外,家族内部成员的素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而教育的方针和内容又必须在每个历史阶段中,坚持信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家族才能保持其旺盛的、充沛的活力。所以,家族的发达兴旺,与其历史渊源是一脉相承地。我寿州孙氏秉承此宗旨,自明初由鲁迁寿,经过数百年,历世列祖列宗的努力奋斗,而使我孙氏家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而无愧于国家,无愧于社会,就是因为有他的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寿州孙氏始迁祖:孙鉴、孙铠兄弟二人,是在明洪武(1368-1398)初期,从山东济宁州,迁移到寿州安家落户的。以后子孙繁衍,兴旺发达,成为现在当地三百四十七个姓氏中的大姓之一(见1987年版《寿县志》)

始祖迁寿后在城内留读祠之侧,和三步两桥之西居住。乡间之庄园两处,一在城南十里铺在城广(即今之孙厂),一在城西的虎斗冈。关于始祖迁寿的原因,族内有两种传说;一是说;当年山东,人多田地少,战乱刚刚平定,社会还不太稳定,又加上荒年歉收,始祖兄弟为逃荒避乱,推着一辆俗称土固牛的木质轮小车,千里跋涉,来到这土地肥袄,风光秀丽的古城寿州安家落户。另一种说法是;始祖兄弟二人,有一定的手工业特长,受当时官府的动员移民到民太祖的家乡(寿州当时属凤阳府)开发新区的。他们在来寿州途中,推着土固牛小车,作为载运随身衣物,间或代步。这两种说法,都是族中的传说,无文字可考。不管哪种说法,第一事故族中的传说,无文字可考。不管哪种说法,都说有一辆土固车小车,昔日孙氏宗祠曾存有一辆木质独轮土固车小车。当然,始祖的小车不可能存留几百年,那不过是为纪念先人,而复制的象征性纪念物罢了。这辆复制的小车,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早已不存在了。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有族人孙多鑫,孙多森兄弟二人在上海创办的上海阜丰面粉厂初期产品商标就是老车牌。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商标,在当时十里洋场的上海,颇显得古老而陈旧,可是他却表示出孙氏子孙不忘先人的一片心意。族中有不少族史的传说,老人们都把她当着故事,向子孙叙述。叙述中充满了感情,同时也表达出望子成龙的期待与鼓励。

据《寿英会》史册记载,孙氏家族在明正德、嘉靖(1506-1566)年间,有孙极、孙相、孙用三人,孙用号近桥,妣王氏,生子肖宗齿德兼优,孝友素着,取信于乡党,见重于士林,郡牧闻而贤之,举为乡饮大宾其事迹,曾于城西南角刻碑为记(引自原谱序文)七世祖 孙珆在乾隆二年手订族谱时,极、相、用三公,订为二世。

清康乾年间,七世祖  孙珆(汉倬)、孙   (履苍),八世祖  孙士谦(淮麓),孙蟠(石舟),承继祖训谨守家风,组织族中一部分子弟务农,选拔一些聪慧子弟入学攻读经史,走学而优则仕之路。石舟公自己亲自经营商业,用农耕的节余,和经商的利润,以及子弟从仕的所得,积累了财富,修建了宗祠,制定了家训,建立了《宗祠花红》,把孙氏的诗礼传家,耕读为本,敬慎家风,醇良世泽的传统,用族规、家训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并拟定士克祖家传,多方以自全,同心仰化日,守土享长年二十个字,作为家族的命名倍序,同时也是孙氏家族的治族之道。从提高族中子弟素质入手,务农者服田力   ,读书者奋发图强。于是在清代乾、嘉、道、咸,四朝中,家族得到空前发展,有一名状元,十名进士,十三个举人,还有一名提督衔的海门总兵。当时寿州孙氏人丁众多,支系纷纭,田宅广袤,声名显赫,一直到第十一世纪孙家鼐以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而达到巅峰。时人对寿州孙氏家族,以孙半城称之。成为寿州的名门望族。

经过辛亥革命,到了民国时期,安徽省首任都督,以及在华东占有很大市场的上海阜丰面粉厂都是孙氏族人担任和创办。这时的族中子弟一方面为孙氏的诗礼世家,书香门第而感到自豪;一方面兢兢业业 ,不敢稍懈,唯恐发生有损家声之事。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胜利,时迁势移,风云激荡,昔日旧礼教的族规、家训,已日渐不合时宜;封建的大家庭也已分化,寿州孙氏后裔,在中华民族的汪洋大海中,为生存,谋发展,求上达的方式与内容,也都有了根本性地变化。在家族提倡的戒奢靡,尚勤俭,或耕或读,务正业,以培根本的教育中,具备了自强,自立于社会的技能与知识,树自立于社会的信心与决心。

新中国建立后,族人中有孙津川,孙一中等革命烈士;孙友余与孙以瑾(女)等国家政府的领导人;还有全国有名的画家孙多慈(女)、书法家司徒越(孙方鲲)等文苑名人。族中子弟都能以族中精英为榜样,踏着时代的步伐,投身到时代的激流中,为国家、为民族、为生存而奋斗不已。

寿州孙氏祠堂简介

天上瑶池八公山,人间天堂数寿州,这里所赞美的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古战场——寿县。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洲),它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故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寿县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汉魏以来,荐辟名贤有二百余人。其中最为景仰的乃一代帝师孙家鼐。

十一世孙家鼐公,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状元及第位列公卿,声威显赫,其晚年力主重科学,兴实业,办学堂1898年主办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设置十主科,十附科,包括了当时的全部有用之学,制订出许多学校管理的规章条例,有的规定沿用于今。

寿州孙姓自始祖孙鉴、孙铠两公由鲁迁寿,历时六个世纪之久。数百年来,诗礼传家,耕读为本,教书育人,人才辈出:座落在寿县双桥镇孙厂的孙家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城内南过驿巷,同治年间毁于苗练兵燹,光绪初年重建于城南孙家厂,经御赐建有宗祠大门、锡祚堂、飨堂三进;东西厢房;横经书屋、西书房、怀艰亭、厨房等;大门前立有木质双斗旗杆四根。占地面积二千七百余平方米。主要用于族人陈列先祖的牌位祭祀用和办学教育孙氏子弟,是孙氏族人慎终追远水源木本,纪念先人的一个集聚地;

解放后孙氏宗祠一度成为双桥区政府、孙厂小学等。后由于年久失修,锡作堂和书房相继坍塌,飨堂和大门也面貌全非。因此,重修祠堂,续谱辑系光正宗族被列入了孙氏一族的头等大事。

孙氏一族的枝兰系十房炳图公之玄孙孙多晶公,(生于1921年,卒于20081月),抗战时期毕业于国立贵州大学矿业系,解放后历任淮南九龙岗矿、李郢孜矿总工程师,淮南、淮北矿务局总工程师,安徽省煤炭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成绩卓著的采矿专家,安徽省四、五、六届政协常委,1993年离休。2004年,耄耋之年的多晶公,为孙氏宗祠的修复,族谱的续修,以八十四岁的高龄奔走于寿、凤、淮、合等地,寻根问祖,联系族人,并以身作则,带头捐助资金数万元;孙氏族人无不为多晶公之品质精神所感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举受到了省政协的高度重视,在省政协的提议和县政府、县政协及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寿洲孙氏族人慷慨解囊,捐资助修,恢复文化遗产,宗祠全面修复工作于200651日开工,在原址按原貌复建。

寿州孙氏宗祠,1998年经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选址考究,环境优雅,建筑为砖混结构,外观呈高墙封护式,白墙青瓦,错落有致,中正典雅,庄重大方。

孙氏宗祠有牌坊、门前广场、大门、锡作堂、飨堂、回廊、香火堂和名人纪念堂等组成。庄重高耸的孙氏宗祠牌坊镌刻着孙氏族人600年来醇良世泽、敬慎家风的族训和克俭养廉尊祖训、守勤茹苦效前人的对联,烘托出祠堂神圣的气氛。

宗祠门前端坐一对石狮,昂首怒目,刚猛威严。宗祠正门三间,104平方米,青瓦盖项,饰有脊兽,飞檐翼张,门楣上孙氏宗祠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门厅两侧半人高青石抱鼓,衬以高高的门槛,凸显祠堂的庄严。

锡作堂五间192平方米,厅内设一影壁,上面记载着孙氏族谱叙及寿州孙氏渊源,它可容纳较多的族人聚集厅内祭祀、议事。

飨堂五间246平方米。它在祠堂的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用材最考究,装饰最华丽,梁栋厚重,工艺精致,造型简洁。飨堂正中设主龛,供奉着孙氏始迁本派始祖的牌位,两厢按照左昭右穆的序位,供奉着孙氏各支派的历代祖先。

飨堂门前左右各立一角亭,分别为后人捐建的思爱亭思源亭,两亭东西对称,护佑着飨堂,承寄着后人对先祖的敬仰和思念。

锡作堂和飨堂两侧分别辅建书房、香火房和名人纪念堂,总面积344平方米,历代族人的精英介绍和名人事迹在这里一一呈现。

祠堂两侧130米的长碑廊总面积为205平方米,碑廊边上花木葱茏,鸟语花香,近千名孙氏族人慷慨解囊,筹资修祠的功德薄赫然在墙,以示后人,群策群力,延绵世泽。

阅尽沧桑今犹在,整体修葺续传奇。寿县孙氏祠堂主体工程于2009710日建成,整个宗祠,修旧如旧,雄丽婧深,丹素交彩,朴实无华,既隔尘嚣,尤显清秀。远望北山淝水,极目江淮平原,小河湾流水于前,松柏陈列立于后。日月晦明以增其色,云霞聚散而变其状。气势钟毓,蔚为壮观,足显孙氏先祖之睿智,子孙之勤劳。醇厚家风绵衍久远之历史也。目前,后期工程和室内的装修布展等还需一定的资金,鉴于此,向海外、港、澳、台地区以及大陆各地的寿州孙氏家族同胞们发出呼吁:全体族人,同心同德;主动捐献,筹资修祠;寻根问祖,以示后人;群策群力,延绵世泽;族人有责,完成此业,上不愧先世之余绪,下不坠后人之箕裘,为故土的繁荣,为宗族的昌盛,留下雪泥鸿爪,做出应有的贡献!

寿州孙氏宗祠修复碑铭

公元二千零八年四月三十日,皖寿春孙氏宗祠

修葺竣工,焕然一新。书记始末,刻石为铭,昭示后人,以示勿忘。

孙氏宗祠在清乾隆年间,各大支系均以家庙形式分散建立于祖居地。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光绪初年,各大支系共议在城南十里铺城厂(今名孙厂)选址统一新建孙氏宗祠;共建有宗祠大门、锡祚堂、享堂三进;和东西厢房;另有横经书屋、西书房、怀艰亭、厨房等附属建筑;大门前耸立有石基座,木质双斗旗杆四根。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竣工,占地面积为二千七百余平方米。

宗祠重建后,每年春秋两季,族中各大支系子孙集聚宗祠举行庙祭与募祭以示孝敬之思、并联敦睦之谊。同时又利用宗祠堂宇,作为族中子弟启蒙教育基地,培育人才,垂训后世。

百余年来,历经动乱,宗祠严重失修,宗谱百年未续。凡我族人,倍感痛心,深深认识到:再不积极修续,宗祠将成为瓦砾荒园,宗谱亦沦为残缺断简。实为我族之憾事,予孙之失责,罪莫大焉!

有鉴于此,多晶于公元二千零四年仲春,会同族中长幼多人,先后在合肥、淮北、淮南、凤台、颖上、寿县等地与各大支系百余名族人走访座谈,联络交流,取得共识;乃于公元二千零四年六月向寿州孙氏族人发出《为呼吁修复安徽省寿县古建筑孙家祠堂与续谱,致全体孙氏族人的一封信》。倡议全体族人,同心同德;主动捐献,筹资修祠,族人积极响应,踊跃捐献。届至公元二千零七年底,筹集资金180余万元。在修续委员会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与领导下,公元二千零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工,公元二千零八年四月竣工,建筑面积为一千一百二十平方米。总计主体建筑费用120余万元,历时24个月。

整个祠宇;修旧如旧,雄丽靖深。丹素交彩,朴实无华。既隔尘嚣,尤显清秀。阡陌田什锦,稻菽桑麻稠。远望北山淝水,极目江淮平原,小河湾水流于前,松柏林列阵于后。日月晦明以增其色,云霞聚散而变其状。气势锺毓,巍巍壮观;足显我先祖之睿智,子孙之勤劳,醇厚家风锦衍久远之历史也。

宗祠之修,承蒙寿县政府、政协领导支持与关怀,寿县文史、金融、治安有关部门也都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孙厂乡镇领导重视工程的进度质量,亲临现场督促检查,并解决宗祠的交通支线问题。

筹资期间,孙氏的至亲好友慷慨解囊,无私赞

助。孙氏子弟更怀着赤子热忱,踊跃捐献。捐助十万以上者有 1人,捐助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者有34人。凡捐献的族人名次,已在宗祠特设的碑廊中,刻石为志,以兹纪念。

多晶值此祖国繁荣昌盛,太平盛世之年得见宗祠复修,同全体族人一样,深感欣慰。愿我族人,思创业守成之不易,更当克俭习勤;念水源木本之同宗,世代相亲相爱。上无愧先人之余绪,下不坠后世之箕裘,是所厚望焉!

谨熏沐虔诚,敬献名词:

公山苍苍、淮水泱泱。人杰地灵,寿春沃壤。维我先祖,奠基斯邦。家风敬慎,世泽醇良。亦耕亦读,崇尚礼让。文为帝师,武上井岗。

螽斯延厘,瓜瓞锦长。逾六世纪,日益昌旺。兹逢盛世,民殷国强。

宗祠修葺,慎终供享。谱序辑系,源远流长。群策群力,盛举共襄。

缅怀祖德,永志勿忘。祖灵庇佑,既寿永康!

公元2008年元月寿州孙氏十三世孙多晶谨识

 

四修族谱序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这是构建中华民族史学的三大支柱工程。续谱既是民族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族的悠久文化传统。修续族谱,理清脉络,承上启下弘扬族德,教育子孙,惠及后世,是全体族人的愿望,也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先祖鑑、鎧二公自山东济宁州老官塘迁寿州迄今历经600余年。孙氏先人本着水有源、木有本的精神,薪火相传,世代繁衍,明朝中期曾修续族谱。后来从七世祖孙珆(汉倬公)起,按支一世节公、东公、肖宗公三大支系及支四世枝藩、枝礼、枝仪、大成支系,多次修谱。但最后一次成谱迄今短的有七十多年,长的达近百年,已有四五代子孙未能入谱。长此下去,势必出现脉络混乱,长幼无序的现象,使我族人逐渐地缺少亲合力和认同感。况且,这样一来,敬祖祭祀,同族亲情将成为空谈。随着社会的发展,慎终追远思乡念祖的族人愈来愈多,我孙氏子孙回乡认祖,追根溯源,见到家族没有谱谍,没有祠堂,情何以堪?

随着岁月的流逝,熟悉、了解孙氏族史、世系等有关资料的老人或先后辞世,或力不从心,我孙氏后人理当抓紧机遇,同心同德,续修族谱。或者,

既愧对先人,也无以对子孙。

基于这一理念,十三世孙、先父多晶公于公元2004年首倡修祠续谱。经两淮、寿县、凤台、合肥等地孙氏族人会商,一致同意。在取得寿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县政协的具体指导下,2004年三月成立修复孙氏宗祠筹备组,多晶公任组长;2005年筹备组改组,成立寿州孙氏修祠续谱委员会,设名誉主任、正副主委、委员。下设办公室。多晶公改任名誉主任;名誉主任三人,多晶公总负责;正副主任28位,其中常务7名,秘书长1人,委员63人。后来,领导成员虽然有所变动,但工作未曾中断。

200512月,由寿县、淮南、凤台三地族人参与,成立了续谱委员会,制定了谱牒总体方案,编纂方法,确定了人员分工。本次续谱的方略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条块结合,以地制宜,因户制宜。

本次续谱的范畴是,重点根据老谱所载:即枝华、枝芳、枝蕙、枝兰、枝茂、枝秀、枝荣、枝蓬、枝荫、枝藩、枝礼、枝仪、大成十三大支系同时展开的。

本次续谱充分发挥了支系作用。编委会负责组织培训,统一格式,解惑释难,抓后期审核、订正,打印谱本。在广宣传、深发动的基础上,大量的调查登记,繁重的整理、对接、编纂工作,都是由各支系自行安排完成的。积极筹措资金。以族内捐资为主,亲友赞助为辅。由于措施得力,宣传到位,效果较好。不少族人慷慨解囊。淮南孙自成夫妇,两次捐款4万元,宗祠落成后,花近万元从芜湖购铸铁香炉一尊,敬献祠堂。在上海创业成功的孙自花2006年一次性捐款12万元。特别令人感动的是84岁的孤身老人孙传华,每月靠70元低保金维生,得知娘家修祠续谱,也捐款50元。在续谱工作顺利进展之际,2008110日,先父多晶公逝世,使修祠续谱工作受到很大损失。方维不才,赓继父志,于工余时间克尽绵薄,赖有众多族人鼎力支持,宗祠竣工,谱牒修成。既可告慰列祖列宗,先父亦可含笑九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岁月久远、战乱兵火、自然灾害,文字流失,有的支系修谱情况无以考察。如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只见华、芳、蕙、兰公支谱;民国23年(公元1934年)篷、荫公支谱印刷。到目前还没见到其它支系的谱本。凡我孙氏后裔,列不进十三个支系的,可另列支系。如已知的河南固始、安徽颖上、六安等国内20多个省、区和港奥台及国外亦有族人定居。以上种种情况,有待今后补正、充实。

本次续谱,承传了前代谱牒的体例和格式,适当增添了赋有时代色彩的内容。由于时空跨越大,人员流动性强,资料征集十分困难,欠缺不少。加上编者水平有限,新谱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我孙氏族人予以批评指正,不胜感激之至。

前修字辈: 士克祖家传   多方以自全

               同心仰化日   守土享长年

    续修字辈: 富贵怀仁德   荣华念礼廉

               忠良来厚福,敬业胜前贤

十四世孙   方维  沐手敬撰

    四修谱例

根据本次续修族谱规划,参照前代谱例,拟定四修谱例如下:

1:填登记表时,应将户主的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名字(字号)、生(卒)日期,已故者墓地,填写清楚,确实不知者,可书失传无考

2:个人经历,只填简历。内容包括:曾在何处任何职,无任职者书职业和身份,生活较复杂或有传奇色彩的阅历可较详细书。男女俱用本名。名字两个字的,中间加(),以填写字辈;名字三个字,没按字辈起名,在名字后面加(),填写字辈,以区别辈分;同时填写清楚生卒年月等。

3:配偶,指合法夫妻,一夫一妻制,可填写原配、继配、续配名字。所生子女书于某妻名下。妻离异无子女不书,未经离婚,已分居者,仍应书其名。

4:女子已嫁,在配偶栏内书婿名,其子女一般不书。女有改嫁者,不论有无子女,不书前婚婿名。

5:现定居地:国内书省、市(县)、镇(乡)、村;本县内书镇(乡)、村、组;居住城镇者书市(县)、街道、巷、住宅区。

6学历书初中以上文凭(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职高、高中,初中),学位书博士、硕士等,职称书中级以上。

7:荣誉称号获得者,包括军功、见义勇为、烈士,全国(省市)劳模等。著作发表专利:可将名称、时间、类别、曾在何刊物发表等书写清楚。

8:男性随外姓者可登记入谱,应加备注;祧外姓男女立为本姓为子女的,同样可以入谱,相关文字书写应征求祧父母的意见。

9:未成年、未婚故去,可填写,已成年、已婚、无子女者,注无嗣

10:经营实业(企业)商业、服务的,可按年产值或年收入填写,一般小商小贩从略。

 

寿州孙氏复修宗祠,续修族谱,自2004年春开始,历时五年,在族人的努力和修续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这一系统工程终告结束了。这是孙氏百年来修祠续谱同步进行的壮举。它完成了过去近百年想做而没有实现的事情,了结了海内外众族人的夙愿。

这次复修宗祠,仅靠家族集资承建,当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主体建筑是根据资金筹措情况分三期进行的。2004412正式开工,到2008年四月底竣工,历时四五年。采用现代建材(钢混)和技术已建成仿古飨堂、锡祚堂10间,书房12间,大门三间,共25间。建碑廊20间,长71,筑仿古围墙长82.7,总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加上院内铺青石地面、修路、建公厕等共计投资120余万元。它的建成,再现了孙氏宗祠古建筑群昔日的辉煌,尽了保护文物的义务和责任,为寿县增添了一个旅游景点,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实际贡献。也为孙氏族人祭祀先祖、从事家族活动提供了固定的场所。

这次续谱,十三大支系是分支进行的。节公谱:华、芳、蕙、兰公(支四世)分为四个编纂单位(凤台独立编纂,属芳公系);东公谱:茂、秀、荣公(支四世)为一个编纂单位;肖宗公谱:蓬、荫公(支四世)为一个编纂单位;藩公(支四世)为一个编纂单位。枝礼、枝仪、大成(支四世)分别成立相应的编纂单位。在登记和编纂过程中,由于各支系重视程度、投入力量的不同,出现了进度各异的状况,同时入谱率差异也较大。有的支系入谱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有的支系只有百分之六十。本次续谱的格式、谱本尺寸、字体大小等沿用老谱,分册装订。谱本发行,采用收取成本费的办法,先预购,后印刷,发族户敬藏。

    这次修祠续谱得以顺利完成,关键是有一个好的领导集体和一些不怕困难,不知劳累,无报酬默默无私奉献的族人的参战。参与修祠续谱的大部分成员,始终坚定不移,信心百倍,一干到底,在修续过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多晶公可谓功不可灭,宗祠将竣工,谱牒待刊印,没等到大功告成,公驾鹤仙逝,给族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重点负责修复宗祠的孙维轩、孙以安、孙自乐几年来紧抓修祠不放松,忙于施工质量检查、安排附属工程、解决疑难问题、从不报销车费,从不叫苦叫累。淮南的孙炳方、孙以超、孙自良、孙自林、孙自玉;凤台的孙以宽;合肥的孙以昭;金寨的孙自林;寿县的孙绍方,孙以枚,孙自刚、孙自立,孙全瑶等为攥写族谱,修续字辈动了不少脑筋,尽心钻研忙碌。尤其一些熟悉族谱、族情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仍老骥伏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续谱,如:凤台的孙以明,颍上的孙大刚,淮南的孙自安,寿县的孙以刚、孙以撵、孙以煌、孙康等为作好修续工作,参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决策督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孙以敏在这次修祠续谱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性的组织领导作用。

    本次修祠续谱,在寿县城内设有办公室。值得颂扬的是孙自标,孙全祥从办公室设立之日起,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在办公室值班,负责接待、联络、收支、印刷、邮寄,并兼做本支系续谱,从不间断。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族人铭记。

    本次续谱,资金全靠族人筹集的。修续委一直把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如发资料、打电话、电视出字幕、登报纸;并规定按捐款多少刻在不同规格的碑廊上等,以激励族人自愿捐款,多捐款;在农村,实行划片包干上门筹集。由于宣传和具体工作扎实,效果较好。在孙多晶老人三次捐款3万元行动的带动下,族人们热情大增,慷慨解囊。在江苏常熟创业的孙自军两次捐款4万元,在家乡从事个体建筑业的孙自权三次捐款6万元,住在合肥的孙以梁经济本不富裕,两次也捐款1万元,家居广州的孙文若(多字辈)夫妇,均是教授,得知家乡修祠续谱,两次带领子女来祠堂参观,共捐款3万元。孙氏家族的姑娘们,也纷纷捐款。居住、工作在淮南的孙自霞,孙全玉各捐款1万元,定居在咸阳的孙以卉、北京的孙以祯也分别捐款5千元和3千元。淮南、淮北、凤台、颍上、合肥、安庆、金寨、颍淮等地的族人,都量力而出,积极捐赠钱物。截至2008年九月底,修续办收到捐款(含实物折款)    万元。其中捐赠10万元以上的1人,1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的  人,5万元以下1万元以上的  人。在筹款过程中,涌现出不少不怕苦累,不怕得罪人的族人。如淮南的孙自彪,,寿县的孙以群、孙以武、孙自荣、孙全密等。更值得提出的是孙自孝,在筹款活动中,忘掉70多岁高龄,不畏严寒酷暑,骑自行车或步行奔波筹款,一年多时间,几十元、一百元、二百元的小额筹集达到近10万元。不幸的是他未等到修续工作圆满完成而逝世。纵观修续这几年,在当今孙氏子孙中,绝大部分族人都怀着对本族的深情厚谊,亲情之道,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尽了义务和责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可颂扬的人和事实在太多,无法一一言表,修续委代表众族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这次修续工作基本结束了,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遗憾之处。主要是:宗祠建筑目前完成的只是主体工程,尚有配套、附属建筑工程,装潢、布展项目等由于缺乏资金还没有进行,预计还需要资金60万元左右。二是由于我族人居住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分支庞繁,加之老谱资料不全,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仍有不少族人不知情或虽知情但家族观念淡薄者没能入谱。还有不少族人已为修祠捐了款,最终不了了之。目前已知的,如六安的木厂、十五里墩,二十铺,长丰的吴山、杨庙、陶楼,肥东的店铺,寿县的戈店、板桥、迎河等地。为了给今后续谱留有余地,特作上述记载。三是本次修祠续谱没能得到更多的国外族人的赞助。四是本次修续族谱因情况复杂,跨越时间长,难度大,虽基本完成,可喜可贺,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祠堂修好要布展,配套工作要继续;祠堂的建筑质量是否达标,还要经受时间的检验。另外,续谱是按分支进行的,可能会有支系间精粗不同,参差不齐的情况,期盼族人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寿州孙氏修祠续谱委员会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闲人
发表时间: 2018-04-25 12:03:31
我是明中期怀宁侯孙镗第十九世孙 老人说孙家鼐和我们是一家但是寿州孙氏迁祖看不出和怀宁侯有联系 我们也在找族人电话:13931672419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