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江苏梁溪孙氏家谱谱序
来源:
作者:
2019-07-23
评论:0  点击:2509

孙氏宗谱续修序

自民国五年至今,九十余年矣!中国经历了第一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三反五反,合作化,大跃进,十年动乱等一个又一个战争,一次又一次运动。家谱无以续修,老谱被迫付之一炬,毁损殆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思想解放,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寻根思源之心乃渐生,尊祖敬宗之风渐复,修族谱之风渐盛。柏泉、学良等族人聚而议,得到村委支持,乃成立修谱小组,筹集资金,查找残留旧谱。特别是柏泉、学良等具体工作人员,出通告,收发登记表格,奔走于图书馆,资料室,派出所,尽一切手段,访每一个线索,收集尽可能详尽的资料,可谓劳苦功高。幸有进生藏得民国五年老谱第三至第十册,继又有黄泥湾支三十五世孙国仁献出基本完整的十册老谱,方使我河西支敦睦堂谱得以继续,功不可抹矣!2006年到2007年底,经近两年的努力,终于初成,付印并发到族人手中。

然而,由于具体工作人员人力不足,时间太短,资料收集难全,加上缺乏专门的编书经验,老谱中的许多汉字被简化字取代,引入了太多错误。为此,工作小组决定重新整理资料,补充收到的新资料,尽可能减少错误。余本有修谱之愿,见此状况,决定参与,进一步完善资料,滙集族人对谱的意见和发现的错误,补充修正。余重新取来老谱,逐字核对,纠正错误,并去掉了老谱中的勘误表。原来送入计算机的资料重新用2007版的Miceosoft Word排板,并最后以每本谱一张光盘发到族人手中,后人可免除续修时不必要的重复劳苦,并消除引入新的错误之可能。

现在,城市化加速,河西孙巷即将拆迁完毕,人口流动加速,日后修谱可能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孙巷后裔已经流动到东北、西安、广西、上海、乃至日本,今后会更远,甚至世界各地,希望计算机网络能在将来把他们继续联系起来。

本谱保留了旧谱上的几乎全部内容,只是为了使后人能看到其本来的面貌特色,了解先人们为此付出的心血。但是,同里过雋在同治壬申十一年秋所作“孙氏续刊家谱序,印在旧谱第一篇,已经破损了两页,无法恢复而放弃了,特此说明。

新谱中世表部分已经用标点点开,以利读懂。部分新加世表使用了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的公元年月日,大部分仍用中文数字。人名中有几个国标,国际标准字库,乃至康熙字典也找不到的字,本谱在支世表中该名条目后说明,以待将来可能时调整。有个别旧谱中留下来的明显的差错,无修正之可能,只能保留了。又一年多了,时间不能拖延太长,本普只能在目前这样付印了,留下了许多不足,唯望后人能进一步完善。

公元200938   三十三世孙荣胜谨序

 

孙氏重修宗谱序

欧风东渐政治更新士子大夫醉心於自由平等之说一若视礼义范围为多事偶有以伦常道德尊祖敬宗为言者靡不笑为愚陋斥为迂腐此亲亲长长之风所由日衰而海内之不能长治而久安也五年冬同学君振初持孙氏世表示丙烈且嘱以一言为之序吁振初非尔于世味者南北奔驰参戎幕者有年一旦退居梓里独秉具仁孝之心以为此敦本睦族之举其功可为孙氏颂其志足为当世风矣按唐自金吾上将军万登公二十一世孙龙江公卜居吾里河西巷是为河西始迁支祖其他支散处于外方者固各有家乘而河西则以龙江公支另辑一谱以备大统之集合法卢陵眉山意也然支谱之修自有清同治壬申迄今已四十五年于兹矣脱今不修子姓日繁族且秦越振初知其然也召集父老广为搜访殚精竭力酷暑无间凡校录清缮悉出一手六阅月而告厥成功今而后图传表志继继承承俾子孙知前乎此者无一非为后之典型争相传法思振厥绪吾知孙氏之伦常道德由此而盛尊祖敬宗由此而起矣不特此也推亲亲长长之风由一乡而及一邑由一邑而及一国未必不足为长治久安之一助也振初此举岂沾沾绵祖脉启后昆而已哉丙烈不文担就振初之启为此者而序之至其世次之分明笔削之谨严振初一宗前法昔之序已详言之矣不复赘辞

中华民国五年十一月朔同里过丙烈鞠躬谨撰并书

 

重修宗谱序

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凡以明尊卑别长幼辨亲疏知源本谱之时义大矣哉吾孙氏自休宁始祖万登公以来迄今三十有余世虽代经修辑而历宋元明之久子姪日繁散处日众有贤子孙起欲纂辑大宗多艰於力惟各辑支谱以俟有为者而已我梁溪支派於国朝乾隆间公序公曾一修辑至煦春公又重辑之然祗明其本支他支不及焉非隘也力为之也忆少时先君尝指谱谓书曰吾孙氏之水源木本具在於此凡生养则书婚配则书丧葬则书目张纲举纤悉靡遗可谓详且备矣溯自支祖龙江公卜宅河西巷迄今十有四传世渐远丁渐繁脱不详加厘订而讹谬滋生无论外郡殊乡不知敦睦即聚卢接壤而世泽方斩遂视若途人昔鲁有不吊其族者不将蹈其覆辙耶汝长勉为之吾力已衰矣岁庚申粤逆下窜先君承之以器藏之土中迨甲子贼寇荡尽启视则已腐坏爰请诸同志重新謄抄邀集合族倡议修辑佥曰可先集资建万登公祠而以吴会公庆一公龙江公少溪公配之祠成遂邀本支叔祖岐松叔凤池裕兴继芳仲芳兄济安静芬黄泥湾支尚胶尚旭西阳桥支邦辅邦彦日辉桥支文浩文浚杜村支裕坤油车孙巷支云鹏共襄厥事殚精竭虑黾勉以图而紊者正之湮者祥之疑者阙之隐避者搜录之承嗣者明註之弗愿入谱者听之非吾宗虽富厚勿录果吾族即贫贱不遗知我罪我非敢计亦非苟也越三寒暑将告竣有本邑长安桥旭庭系琴川派后裔来谒祠而言曰吾祖富二公与君祖富三公同为祠中穆享庆一公子枝叶虽分而根本则一吾家祖祠远隔百里跋涉多艰不能常至於不匮之思深有愧焉东坡昌黎庙碑有云公之灵犹水在地流行无阻吾祖何莫不然今建斯祠得常瞻拜可无遗憾矣遂具牲仪致祭而归越数日携谱来示余曰若为君之祖若为予之祖溯而上之则同出一祖也望将吾祖列於宗祠吾支合刊一谱可乎遂邀同宗阅其谱牒我朝已一再修辑溯其自来则同庆一公后也何忍勿录而其世次为庆一公昭故冠於吾支之前合而修焉详图详表详传仿欧苏游三大儒法也

同治十一年壬申小春之吉三十一世孙学书谨序

 

孙氏遷居提要

我孙氏系出齐大夫陈无宇子孙书佐景公伐莒有功赐姓孙氏食采乐安故孙氏为乐安郡传三十九世唐右武肃兵曹参军谏公子万登公仕唐为金吾上将军由青州领兵平南遂居於休宁黎阳乡唐田为休宁始祖越十三世观复公遷居琴川十六世至富三公遷居金匮怀仁乡杨梓里港下二十一世杰公子龙江公自明嘉靖间遷居本邑天授乡八士桥北河西巷是为始遷支祖以后支遷详刻於左

长安桥南季巷      二十九世方臣遷居

八士桥河西巷      二十一世龙江遷居

黄坭湾            二十三世石春遷居

龙宕头            二十七世璜瑛遷居

紫燕桥            二十六世廷栋遷居

杨家桥            二十六世德俊遷居

北门塘            二十六世德时遷居(本届未列)

江阴西阳桥        二十七世仲远遷居

塘东村            二十八世玉山遷居

路家桥            二十六世秀文遷居

葛巷             二十六世远桢遷居

胶山              二十七世国泰遷居

大通桥南孙巷      二十六世殿臣遷居

渡马桥            二十四世叔逵遷居

日辉桥            二十四世叔显遷居

青店巷            二十八世土霭遷居

姚泾坼            二十六世文炳遷居

杜村里            二十五世士南遷居

八土桥北孙巷      二十五世维垣遷居

胶山包巷          二十八世全贵遷居

颧窠下            二十二世明章遷居

以上共二十一支

三十二世孙毅续记

 

同治壬申年续修凡例

按谱与史大同而小异史严义例贵於详明谱戒粗疏尤忌简陋旧谱条例系先人培统锡昌道梁诸公前后酌定无可复议惟自经兵灭燹时势稍殊不无变通损益今议折衷旧谱旁採诸家更立条例以期周密審慎而已

——吾孙氏本青州乐安籍也唐懿宗时咸通五年万登公任金吾上将军嶺南节度使之职后十四年平蛮道经休宁即黎阳乡之唐田居焉第十三世观复公遷居常熟十六世富三公遷居金邑怀仁乡杨梓里港下后二十一世孙龙江公再徙至天授乡之河西巷故河西巷称龙江公为始遷祖

——旧谱每支各大宗俱从龙江公至第六世分支又将分支祖各立大宗以下世系世表派衍支分绘图牵绵今仍之凡世表均书明某人第几子

——世表定式先书某人几子次字号有名位者书名位及配某氏有继者继某氏次书本人生卒葬处及配之生卒葬处继配亦如之凡生卒之年旧谱仅详干支新修世表书国号必并纪其年以便省目而免歧误也其有行诣专传者表后皆书有传若娶而无出者书待嗣老而无室者书未娶壮而夭者书早亡未成丁而殇者书幼殇附载其父世表中不另立世表旧谱已另立其名於世系图而殇者亦注明幼殇有子而不知所往并未详其生卒配葬及有后无后者皆书失考待考等字样

——无后而以兄弟之子为继者必书以某人第几子为嗣有子而嗣出者必书第几子嗣某人后凡系胞堂从堂族兄弟必书明以别远近有推嗣爱嗣并列者则书明并嗣子其一子两祧者必两处书明一书某子兼祧某人后一书某人兼祧子生子以一承具祧父余列其本生父下而后入嗣出嗣来去分明继续井井

——妇书配某地某公几女继亦如之旧谱例言再醮则书娶妾不书此次续修凡已故者书配生存者亦书配再醮来者书室即以故亦不书配娶妾则书副室聘而尚未娶者书聘女则书适某姓某未嫁则书字旧谱先子而后父今改正

——旧谱出继他姓或随母而去或流入二氏者来归则收之或随母而来为吾后者亦收录倘后归宗不使其本支血脉於焉斩绝

——恩抚螟蛉例当另表前谱中凡取他姓为后者注明养子字样稍存区别不令异姓公然混我宗祧颇为情理两全今仍之倘奴隶细流本非清白断不入谱以示谨严以杜冒滥

——遷徙於世表后书遷居某处转代书以下住某处至坟墓主穴或昭穆及界址由向字号使用祖宗归藏不致遗失所以展孝思防奸佃也今遭离乱后荒冢累累如有确考者则书无考者阙疑以俟

——各支字号生卒配葬理宜详搜历考以示后人慨自咸丰庚申红巾寇乱至同治甲子春五载中尾流离死亡殆半栗主尽投灰烬父老半属凋零此次续修谱中缺书颇多如配之已故姓氏无考非现存舛伦之妇削去其姓者比秉笔者深为抱憾后人宜曲谅焉

——旧谱中凡文学秀良及孝友可风暨若阃范贞节各为立传所以阐扬前德劝励后人今自咸丰庚申粤匪窜陷焚掠杀戮之惨昔所未有吾族男女或遇贼不屈而死或闻警自尽或室毁被焚投河自溺水火刀兵死有余痛虽蒙入奏恩恤祀昭忠节孝等祠此次续修未及遍立传记均於世表中书明遇难略迹以慰幽魂其被掳者亦书明某年被掳以存似续

——吾族各支自经兵燹户口凋残或一丁而承数房似续者或本房竟无嗣可推者若概听其血食斩绝在所不忍而例载兼祧应嗣无从强附今议变通成法双祧者书明兼祧间有不得已三祧者议为兼祀其本房无嗣可推者择近房一人承祀暂为义祀均凭族妥议倘有遗产者亦凭族剖析拨归义祀人收执另书族据交付一以杜争端一以绵孝享

——旧谱素行不端流入匪类业经败露及鸣官司斥逐者削之倘后人克盖前愆仍许收入以观善也此次续修凡表中削名者今仍其旧以寓惩诫之微意焉

——诗首關睢正妃匹也慨自乱离之后乡愚无知叔嫂伯弟媳往往有舛伦之事国宪昭垂家法亦所难宥然寇乱频年间有生育以延似续者若概加斥逐后之子姓将安适归姑拟宽宥之条世表中将本人去其名妇亦不详其氏置之斥逐之例而后嗣仍载入焉以为惩创秉笔者非过为刻覈也

——吾族支裔散处前於乾隆乙未一次失修者旧谱中均载明此次採访所及确有可据者准其收入不过从前遗漏非敢冒滥在彼既不忘木本水源在我自当敬宗收族仍不失旧谱例言不滥收一人之意其余亲历採访之处子姓失传或不知所往俱书明採访无着后裔待考

——子姓繁衍命名每多复沓或后世误犯先世或同时而彼此混淆理宜更正以昭整肃但已故者固不便追改即现在者亦难於遍晓今有难於更改者以同音字易之字号亦然其未定者稿到即改毋许雷同嗣后子姓命名务於祭祠时禀请族尊取定以免后来更易

——各支世系世表虽各支专请一人主稿耳目难周其中不无讹舛必各房自行考核庶免传误各房分支俱系本支后裔叙稿送宗祠誊正刊印至校对人亦归本支后裔

——旧谱中传序行略均照旧稿誊录付梓间有踵误之字则更正之仍以称公者列於前称孺人者次於后各依世次毋得倒置以旧传列於前以新传列於后

三十一世孙济安重订

 

题孙氏宗谱序

予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向譬犹君之尊而无所不拱焉俯察地理昆维为华岳之镇而五岳八表逶迤顾盼譬犹祖之亲而无所不本焉此君亲一理忠孝一道悖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於不忠五刑之属莫大於不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孙氏谱牒上溯赐姓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乎噫世之去祖未远间其所自懵然无知者愧於孙氏矣

龙图阁侍制学士兼宣谟阁说书正籍翰林典入宣史馆新安朱熹拜书

 

宏一公续子尚公派原序

孙氏族谱所以谱孙氏之族也然何自而作盖自宗法废知尊祖敬宗者鲜非藉谱以明则视族属如塗人者往往有矣我孙氏自受姓以来子孙蕃衍散在四方无处无之今休阳之族则自万登公仕唐为金吾上将军咸通间由青州领兵平南蛮回经此邑因家于黎阳乡之唐田实为始遷之祖公之后又多他徙难以悉举若唐田而徙居坑口者系七世祖大公始历至九世祖念九公有子二人长十四公守祖次十五公遷草市二房子孙虽日以盛而斯谱则犹未作也十五世叔祖廷瑞始修宗谱劳心採访二十余年而成由是宗族功烈言行生殁葬娶得有所考自廷瑞至德洪又四世凡百余年溯而上之自始祖迄今凡五百余年其间名显者代有其人世德亦既厚矣德洪适生至正丙申经兵戈扰攘之间落落无成恒以先业弗耀是惧窃思吾族自叔祖修谱之后惟次房十五公派赖有西山拜扫祖莹而田租复增惟长房十四世公支则缺而未修万一子孙年远考据失所是岂尊祖敬宗之意乎德洪故特黾勉复修后世谱图凡生者年月男女婚娶殁者年月葬所地叚亩步字号一如其右以足其缺略庶几继自今后不惟二房之族赖以有征虽千万世为吾孙氏之某子若孙覩斯谱者则其孝悌之心莫不油然而生又岂有视族如塗人也哉斯编既成始序其概且庸已资锓梓以垂永远后之子孙与我同志嗣而辑之则吾宗幸莫大焉

永乐丁酉十一月既望十七世德洪敬序

 

正统庚申修谱原序

尝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非史固无以纪历代之贤愚家非谱尤无以知世系之本末此谱之所以作也后世富者逐於利贵者恃其禄贫者役於形愚者昧其知日寒不可衣也饥不可食也何有於我耶此谱之所以废也殊不知人之所以异于物者以其有礼义也无谱则弃祖宗犹弊履视至亲若途人使富有万金贵临卿相亦何异于物乎兹谱之所以不可不作也东溪孙氏德规者新安望族贤士也正统乙未谒予於郡之泮宫出其家谱而示余曰吾先世青州乐安人也始祖万登公仕唐为金吾上将军咸通间领兵平南乐兹土而奠厥居于休宁之唐田厥后徙居他处者多不可胜举惟吾宗则自七世祖大公由唐田遷坑口又二世至念九公有二子长十四公子尚守祖居坑口次十五公子厚遷草市二房子孙虽繁而谱则未始作也迨十五世廷瑞始索经史询访耆宿经二十年方成此廷瑞所以为祖宗培根为子孙达枝而开吾宗百世礼义之基也今又数世未续於是讨辑实录摭旧登新礼请源竹野先生笔削将镂之板愿一言以识之余披阅德规所续其原始推终浚流别派井井有条举目而宗亲可别长幼可序婚姻可考宅基可知以及夫字讳生殁寿夭贤愚无不了然昭晰遂使后世尊卑秩然而不以贫富而有分也上下绳然而不以贵贱而有殊也其礼为何如哉且由之而喜则庆忧则吊疾病则相恤患难则相救死亡则相问以及夫耕凿作息仕止久速无不怡然相通使亲疏翕然而聚千载犹一日矣遐迩顷刻而合百室犹豫一家矣其义又何如哉然礼之序既如彼而义之笃復若此其功岂不有过于国之史乎谓非可衣食而何有耶吁士君子若德翁非富而好礼者乎非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乎其恃富贵而置谱於无用者又可不有愧于斯乎是为序

将仕佐郎徽州府儒学教授纯公十二世孙河南程蕃併书

 

安一公续元公派原谱序

自司马迁作史记谓契弃同出帝誉契之后历四十余世而至纣弃之后仅十六世而至周武王其历世之疏数若此学者鲜不疑焉奈何后世之为宗谱者往往远迹华胄以为已祖其可信哉苏老泉所谓自可知者始则善矣张汤之与留侯皆生西都冯商尝谓二人同祖矣班固亲在汉世亦自无据以诘其妄特日司马迁不言故阙而不著焉耳古人于他人之系尚审重如此而况于已祖有不加审重者乎余以非才忝守新安而郡之属邑有六休宁为郡之大邑也而邑有孙氏者为邑之著姓也世居雷溪余於退食之暇尝阅其家谱谓其先孙氏凡三族曰武仲乙出自姬姓曰齐大夫书出自妫姓曰令尹叔敖出自芊姓今其鼻祖万登公以唐懿宗时自青州而来南始居于休宁黎阳乡之唐田以事证之知妫姓之所出也至其十五世孙廷瑞于大德丙午始编次世系而自其可知者始深得老泉编谱之法也当时自唐田有迁择富前村坑口杨湖胡稼小溪者亦有迁宣门太平常州者由坑口分迁草市又转迁溪东溪南子孙蕃衍族日以大视之他族未能或之先也今溪南永忠氏有志增续之井井有源条而不紊有足观者余故序其系之为可信不远接华胄亦以警夫他谱之惑者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孙代之后其勉之哉

正统七年青龙庚申仲春花朝节赐同进士中顺大夫知直隶徽州府事南昌崔彦俊序

 

德规公续总谱原序

尝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不知其祖乌得谓之人乎吾族之有谱其来旧矣由唐咸通至元大德相传一十五世始得芝田公集其大成派别支分有条不紊幽光潛德悉已著完疏戚不遗等差可别后之人得有所稽公之力也继后作者但详本支遗其疏远殊非作谱之道然由万登公六传至天佑公有七子各徙他处未著世系固难遍考而我大公一支自迁坑口以来惟徙徽城休邑一支而已余皆居同一里不过溪之东西上下十里之间桑麻接壤鸡犬相闻吉凶相往来岁间相宴会顾乃略而不书尊卑何由而分少长何由而敘此予每每重以为念也于是特取各支谱会而为一盖所以继芝田公之志而尽亲亲之谊后之未登名者则登其名言行之可取悉註於传其有诗文誌铭亦录於后庶他日有所征焉新德以早孤赖前人积累之厚日给之外不敢为无益费惟竭力以正饰宗祖之坟莹求文以表祖亲之行业延请瑝源吴以声先生以教诸子復取前后之谱翻阅考索广搜博访六七年间方获就绪且将锓梓以永其传其间笔墨之资刊刻之费一毫不敢有于於族聊以尽吾不忘本源之意后之来者嗣而辑之实予之至望也

正统六年十月吉日十八世孙新德谨序

 

成化戊子修谱原序

三代之制防民散越立法以统族属命太史掌其籍必曰孝曰悌曰睦其不孝不悌不睦者刑之迨后宗法废学士大夫家各自为谱以明其本至欧蘇二氏为世所称后之作者率多蹈其故辙吾宗自芝田公修后今将二百年卒未有继述之者宗长德规尝存心於斯因事而沮仲父则中奋然以继述为已任走书采访润色芝田公之旧著延名儒相与雠校乃曰此风化所関纲常所系岂细故哉非寿梓不能传诸永久季父芳中原中弟大里大関同予力赞其成惧无以诏后故赘是辞为子孙世守云

裔孙云溪信杰拜书

 

梁溪孙氏谱序

余不肖纂修家乘始于去岁之十月间越四月而成帙间一披阅而欣然有当于衷懌然喜形于色一俯仰间又嗒然若有所失而恍然忧惧隐隐莫解于怀焉盖吾宗世系久湮涣散无统甫经汇辑而睹世次之序动水源木本之情以此思而喜喜可知也子姓繁衍禀習各异励节砥行表表不凡者固多而刚柔太过自底于弗类者亦復不少以此则思而惧惧可知也然而喜者固可喜惧者亦足惧藉令喜者实足喜惧者无可惧宁非吾之大愿乎自唐宋元明以来显晦升沉者姑勿论第溯上世之宗盟洎弈世之支派觅散处之昭穆纪胪列之亲疏亦既振振绳绳繁且盛矣虽然顾吾宗之继起者何如耳使后人果贤则繁盛自是可忻或不贤纵繁盛只足增愧可不慎欤兹自龙江公以来详为修辑上世仍以旧谱录之

乾隆九年甲子正月下旬后裔公序谨序

 

孙氏修谱序

从来宇内之治极於雍熙而成於仁让人心之淳通於兆庶而始於骨肉聖王知其然也务合天下为一家而以仁让教之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迨我国朝运际升平得观盛世休风乐为称道而表场之由是导一门之淑气以洽宇内之太和有志于风俗人心者勤勤恳恳讲礼明伦修身睦族必先于其家稽宗派辨昭穆而设为谱牒是独为一家张大门阀乎亦将为他日立朝本此意可推之天下也孙氏显于大唐万登公金吾上将嶺南节度使家休宁为孙氏鼻祖十二世至宋吴会公为常州刺史遂居江苏又三世至善之公居琴川长子富二公仍旧居次子富三公迁港下为无锡始迁祖历宋元明代有闻人今子孙繁衍科第蝉联诗书礼乐风韵犹存而琴川锡山统属两大支虽各有草本不无涣散之虞乾隆辛卯春南俊修文国盘禹传锡昌道梁诸同志倡议修辑殚精竭虑缕晰条分各支鱼贯而集数年间举从前未经刊刻之谱一旦而遂有成书纪载断自赐姓为始重本源也序列以五世为一图昭流泽也表传次于图后遵古式也散居虽异省必详继赘虽近枝必核戒泄妄也简而无漏详而不支彬彬为一家信史后之人一展卷而源流可溯了如指掌将子孝孙慈油然自生推此志也虽使家歌惇敘世咏雍熙可也修辑之功不綦重乎於是乎书

经筵讲官户部尚书嵇璜拜撰

 

重修孙氏宗谱序

庚子暮春仲舆华子将其乡之孙元昭绍荣泰年等自述本支纂修宗谱原委邮寄示予更欲嘱予一言以弁其首予阅其自述之言即喟然叹曰至矣美矣无以加矣予復何其言修本支而不牵连他支也法顾叶两先生此即本之眉山苏氏庐陵欧阳氏之族谱意也窃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征贤奸之事实谱以考世系之源流其理一也今观孙氏之用心吾知其源流不紊矣由兹而上溯其始迁祖天香公开创艰难诒谋宏远不俨然如在目前乎由天香更上溯琴川始祖吴会公由吴公会公而更上溯休宁始祖万登公虽遥遥千载源流派别不又俨然如在目前乎噫可思矣思其祖而笃其族异日如遇琴川诸宗老则知吴曾公之世次瞭然皆同一脉矣更遇休宁诸宗老则知万登公以下之世次亦瞭然皆同一脉矣其休戚荣枯无不隐隐相关况於本支乎况於本支之子姓昆弟乎吾愿尔孙氏共体念之凛其祖训守其宗约则环聚之众恩谊於此克敦毛里於此无间孝第笃而仁让兴树之风声表厥宅里将於是乎在吾於孙氏有厚望焉

道光岁次庚子暮春子之吉赐进士出身翰林院侍读学士顺天府丞提督直隶等处学政同邑侯桐序

 

续修支谱述略

吾孙氏自唐万登公居休宁观復公迁琴川富三公又徙本邑港下明季时二十一孙龙江公遇火卜居蓉山之北於兹又十余世矣椒繁瓜瓞世泽绵长盖可见宗祖之培养焉子孙於此苟不念祖德宗功任其淹没所谓祗知枝叶而忘其根本者也呜呼谁无祖先谁无父母仅存一名一号一行一实遗传於后倘并此失考为子孙者能心安乎故欲念祖宗知源本则莫如谱牒例宗谱三十年一修六十年再修吾孙氏族盛丁繁四方散处宗谱久未纂辑乾隆初公序公曾一抄支谱迄今亦几百年散失良多莫寻坠绪煦春特询诸叔祖友夔公友夔公思之再三略言袒先事跡亦不能一一尽述悲夫公序公因艰於力不能纂辑宗谱而为支谱乃历时久而已涉淹沉如再无一人略追其次愈远恐愈迷矣煦春於是急邀同族商办其事而苦於无据不得已取各家神主追考藉得知名号生卒葬所妻室子嗣间有剥蚀而字跡模糊者有朽腐而断缺不全者甚至有遗失神位莫可稽考者问其子孙盖亦茫然不知也呜呼宗祖神灵或邀覃恩於聖主或得驰赠於后人或耽隐林泉自饶幽致或抗怀忠孝独具豪情旣名讳之云亡伦风徽于乌有九原抱憾五内生悲盖有言之痛心闻之酸鼻者矣生辰无考死月无稽并妻配某氏子嗣某人亦无从追问者予亦无如之何也只追其有考者而笔之以尽吾心云耳兹特略为草创纂辑待之后贤苟有缵成斯志能知吾所不知者实为吾族之幸抑亦煦春所深望也

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三月之吉二十八世裔孙煦春谨述

 

梁溪万安孙氏家乘序

自有生民以来阅世生人阅人成世其湮没无闻者何可胜道而名垂於身后者不少概见若夫世远而其人若存人亡而其世可考则非方策之记载不为功是故国有史家有乘其所系为甚重也然国史所书惟是朝之公卿大夫行事卓卓可称者誌焉且犹有阙而弗详者家乘则不然盖自赐姓之先推原本始以及於千百世下其代传有序其散处有方功名官爵必详潛德幽光亦著俾后嗣子孙按谱而指之曰此吾之先世某公生於某代某公仕於某朝或以勋业著或以高尚称或为英豪济世之材或为博学通经之士或则政绩遗於郡邑或则誉望重於乡邦一一遐稽而钦慕之有不感发而兴起者哉则甚矣家乘之不可不修修之不可不续也乃今之续家乘者可异焉有错认而汇为一宗有因利而收为同谱柽其本而柘其枝如仰犹龙者托根仙李慕忠烈者冒认颜标此徒贻识者笑矣固无所取也兹吾於万安之孙氏有可取焉间尝读其谱系发祥於伐莒之有功赐姓於敬仲之后裔其代传也源真派嫡历有明征其散处也前分七支若上草市下草市溪东徽城沙园溪南汉口后徙他方若常州常熟若无锡江阴若孟里秦塘泾八士桥斜河西漳万安皆班班可考也至於功名官爵则如龙江公之相於昭茂道公之相於仁万登公为金吾上将敻公为天水太守皆名震当时功开异域此勋业之最著者也其他为刺史为县令为博士教授指不胜屈若夫潛德幽光流芳百世则有闭户读书之文宝公也映雪读书之康公也官之不受之思邈公掷地金声之兴公公也又如之翰公著书七十五卷巨源公上策五十篇非博学通经之有人乎献遏乱安民之学与孑身击贼之忠非英豪济世之有人乎涖常郡而时号包丞平蛮寇而勒碑庙祀则政绩之遗于郡邑者远也新安休邑繁衍著名毘陵琴川甲第蝉联誉望之播於乡邦者不又盛耶盖其谱系之历历可徵如此而此乙虞桥之支实善之公之嫡派天香公之遊学而家焉者也世世雲礽绵绵益盛其家乘之续岂若柽根柘枝之比哉吾知其后之人览斯谱籍感发兴起益光大其犹为可俟也因其请而为之序

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暮春之吉后学华廷藻敬撰

 

万安里乙虞桥自述宗谱序

吾族自乾隆三十七年修谱后迄今又几及七十年矣倘再历数世不知祖父之字讳并不知生年卒月矣余今生长草野湮没无闻良可慨也我祖天香公与弟玉川公自前明代由琴川迁居於此已十数传矣为户百有余室為丁三百余人世守耕桑人敦勤俭历代以业均未失德世守家传清白一线因吾等不学无文而力不能统修宗谱远联家乘僅以修此数百余家以为后人所窃笑洵不能辞如后世有贤能崛起将今之底本因藉手而从事焉因一支而修至一派因一派而修至一族椒聊繁衍枝联叶接为吾之深冀也夫

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三月之吉裔孙元昭绍荣泰年等百拜谨述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