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孙权的对外方略
来源:孙德鸣
作者:孙德鸣上传
2020-05-06
评论:0  点击:2011

三国时代,孙权是与曹操、刘备角逐天下的主要人物,同样属于史家所称三国英杰之列。论年龄,他比曹操小27岁,比刘备小21岁,在三人中是最小的,曹、刘算得上是他的父辈。论抱负、论作为,小一辈的孙权完全不亚于曹、刘,曹操就曾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的感叹。从执政时间和在世时间看,他是三君主中最长的一个。曹操做到魏王不久便于公元220年春正月病故,活了66岁;刘备称帝两年之后便于223年夏四月去世,终年63岁;孙权自200年成为江东之主,到252年才病逝,享寿71岁。他是三国时代的主要见证人。吴国在三国之中立国的时间也最长,前后凡60年,其中孙权称王称帝时间有32年,从他当江东之主算起,则叱咤风云有53年。
   
孙权所以能长期据有江东与曹、刘周旋,最终创立帝王之业,成为三国时代执政时间最长的一国之主,确有其不同寻常之处。《三国志》称他任才尚计,《三国演义》也写他善于用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他在对外方略上善于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比较好地适应了形势的需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果说历史上的曹操以运筹帷幄、长于权谋为其主要特点,刘备以讲贤德、讲仁义为其立身准则,那么,孙权则以屈身忍辱、善于应变作为他实现政治目标的主要手段。我们据史剖析孙权的对外方针和策略,有助于了解孙权其人,了解在复杂的对外交往中联合与斗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
   
从联刘抗曹到反刘降曹
   
公元200年,孙权继其兄孙策成为江东之主时,年方一十九岁。这时,曹操正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逐鹿中原;刘备尚未成为割据称雄的一方势力,正依附袁绍,袁绍被打败后,刘备又于201年投奔荆州刘表。从孙权继位到208年曹操南取荆州之前,曹、刘、孙三家尚未展开全面交锋,孙权对外方略上还不存在联合刘备的问题。到曹操南取荆州时,联刘抗曹才提到议事日程。
   
公元208年秋,曹操南取荆州,东下伐吴,迫使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抵抗,从而展开赤壁之战。当时,曹操大军压境,扬言要跟孙权会猎于吴,东吴群臣几乎都主张投降曹操。孙权在鲁肃、周瑜的支持下,断然决定抵抗曹操,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使曹操一举统一全国的愿望落空。赤壁之战后,联军乘胜追击曹军,继续展开争夺江陵之战、进据夷陵之战和刘备南征江南四郡之战,与此同时,孙权在淮南开辟第二战场,与曹军交锋,迫使曹操在荆州撤军。这次孙、刘联合抗曹,不仅挫败了曹操,使曹操一举占据荆州、平定江东而后统一天下的初衷落空,而且巩固发展了孙权势力,培育了刘备实力,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势。

曹操当时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主力退回北方,但其实力仍然最为强大。刘备在取得江南的荆州四郡后,大非昔比,势力渐强。孙权面对强大的曹操和势力逐渐强盛起来的刘备,更需要巩固孙、刘联盟,共拒曹操。正是从这样一个实际出发,孙权先是把他的妹妹嫁给刘备,用联姻的方式巩固联盟,接着又听从鲁肃的劝说,答应刘备的要求借出荆州(南郡)。嫁妹、借地这两件事,对孙权来说都不是内心情愿的,只是为了联刘抗曹大局,不得不割爱。曹操在孙、刘联盟的制约下,未再大举南下,一时也不敢轻易进攻东吴,而东吴则在此时向外扩展势力,不仅巩固发展了江淮地区,而且向南拓展到交州。这都说明赤壁之战前后孙权的联刘抗曹决策是正确的。

由于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荆州对东吴来说又至关重要,吴、蜀之间矛盾上升,联盟内部围绕荆州归属存在着尖锐的斗争。这方面的矛盾与斗

争,从孙权借出荆州后不久就开始了。先是孙权约刘备共取西蜀,以图收回荆州。刘备心想自取西蜀,又怕中了东吴假途灭虢之计,回书婉言拒绝。吴军准备单独出发,刘备坚决不让过境。之后刘备入川,孙权派船至公安将孙夫人接回东吴,表明他对刘备久借荆州不还和入川谋取益州的强烈不满。公元214年刘备取得益州后仍然不肯归还荆州,孙权遂于215年派出江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的地方长官想强行接管,结果都被关羽赶走。接着,孙权派吕蒙引兵前来夺取,吴、蜀之间展开江南三郡的武力相争。由于曹操在此时进兵汉中,刘备生怕汉中失守,危及益州,才与孙权妥协,双方以湘水为界划分了三郡的势力范围。吴、蜀荆州之争表面上平息了下去,但矛盾依然存在,以致发展到孙权由联刘抗曹转为反刘降曹。

孙权由联刘抗曹变为反刘降曹,是从公元217年开始的。直接的原因是迫于曹操的大举进攻。曹操于公元216年冬征讨孙权,217年春逼攻濡须口,孙权遣使见曹操,请求归降。曹操亦派使者回报,同意和好,立誓重新结为姻亲。孙权降曹,固然因为曹操的进攻涉及到东吴的安危,内中也包含着对刘备久借荆州不还的不满。加之当时关羽势力强盛,孙权担心有朝一日关羽发动进攻,占据吴荆州,危及东吴,降曹则有助于制约关羽,伺机收回荆州。否则的话,我们很难理解208年曹操东下时情况要比217年危急得多,孙权也没有降曹而现在却要降曹?孙权降曹的背后隐藏着夺回荆州的意图,这是无疑的。正好217年这年主张联刘抗曹的东吴鸽派代表鲁肃病故,孙权推行联曹反刘方针的主要阻力业已不存在,这对孙权来说就有了夺回荆州的内部条件。当鲁肃一亡故,孙权就让主张夺回荆州对蜀强硬的鹰派代表人物吕蒙接替鲁肃据守吴荆州,东吴的对外方略由联刘抗曹转为联合曹操谋算关羽实际已表现得十分明显。只是这个转变是暗中进行的,一时未被刘备方面识破。吕蒙到任后,表面上与关羽倍相结好,暗地里与孙权加紧筹划夺取荆州的办法。当公元219年关羽北攻襄樊取得很大胜利围攻樊城的时候,孙权一面按吕蒙之计进一步对关羽实施麻痹策略,一面暗中给曹操发去密信,表示将袭取荆州以帮助曹操解除樊城之围。在反刘方针主导下,孙权乘关羽北攻襄樊之机,终于一举袭取了荆州,并擒获关羽,将其斩首,还将关羽首级传送到洛阳,献给曹操。这是公开撕毁吴、蜀联盟的举动。为了夺回荆州,孙权对此已在所不惜。
由对蜀反目到重修旧好

孙权对蜀反目,袭荆州、杀关羽,必然激怒刘备,招致刘备伐吴。

对于刘备会作何反应,孙权思想上是有准备的。他采取的主要对策是继续向魏称臣,以争取曹魏的支持,制约刘备。220年春曹操病故曹丕继为魏王后,孙权遣使献上贡物,表示臣礼。当年农历八月,曹丕废汉称帝,孙权马上又遣使祝贺,献上奏章,言辞谦卑,并将关羽所俘魏将于禁等送还。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顺,派使者赴吴,册封孙权为吴王。东吴大臣认为不该接受魏国的封号,应自立称谓,不受魏国制约。孙权从当时联魏抗蜀的需要出发,说服左右于221年受封吴王,并派使者赴魏致谢。曹丕又要求吴进贡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翡翠、斗鸭、长鸣鸡等荆、扬特产,大臣们认为这些贡物超出常规,不应进贡。孙权说:我们吴国正和蜀国对峙,江南百姓都仰赖魏国的支持以保全自己。魏国所要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如同石块瓦片,没有什么可吝惜的。孙权再次说服大臣们,如数将贡物献魏。

为制约刘备伐吴,孙权屈身事魏,但刘备还是发动了对吴进攻。公元221年农历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不久,即于七月大兴倾国之兵伐吴。刘备亲率各路大军长驱东下,连克东吴的巫县、秭归。孙权一面赶忙由公安迁都到武昌(今鄂州),一面派使者赴蜀向刘备请和。刘备盛怒不许,孙权于是起用陆逊为统帅,引五万人马抗拒刘备,同时向魏国发出求救。经公元222年农历六月间的夷陵之战,陆逊打败刘备,孙权终于度过了对蜀反目后的危难。

孙权向魏称臣,其实并非出自真心实意。他自己也想做皇帝,与魏蜀鼎峙自立,而曹丕是不允许他独立的,孙权心里也明白。刘备伐吴时,魏国口头上表示起兵支援,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出兵,而是坐观虎斗,以收渔利。孙权方面对魏也留有一手。当刘备逃至白帝城后,吴将徐盛、潘璋、宋谦等争相向孙权上表,请求追击刘备,将刘备擒获。孙权问陆逊怎么办?陆逊与朱然等认为:曹丕正在调集军队,表面上宣称帮助我们,实际包藏祸心,我们应该全军退回,不追刘备。孙权赞同了陆逊等人的主见。果不然,曹丕以孙权拒绝送太子孙登入朝为由,于夷陵之战当年九月,从荆襄和江淮间出动三

路大军伐吴。起先,曹丕欲封孙登为万户侯,孙权以儿子年幼为由,上书推辞。接着,曹丕又要孙权送孙登入朝,作为人质,并派使臣浩周赴吴,劝说孙权。浩周原是于禁部下,与于禁等一起被关羽俘获,后由孙权送还魏国,曾劝说曹丕接受孙权归顺,封孙权为吴王。所以曹丕派他去东吴劝孙权送子入朝。浩周见了孙权说:文帝陛下不相信大王会送公子去作人质,我以全族百人的性命担保公子一定会去。孙权听了,感动得热泪沾衣,对天发誓。但浩周回魏后,孙权却没把孙登送去,只是拿一些漂亮话遮掩。曹丕又要派大臣赴吴,与孙权结盟立誓,并催促孙权送儿子上路。孙权仍礼貌地予以回绝。曹丕于是大怒,决定起兵讨吴。这都是夷陵之战以前的事。事实上,不管夷陵之战的结局如何,只要孙权不送儿子入朝,坚持自立,曹丕伐吴已属必然。

当时,吴国越、扬一带蛮夷大多还未归附,内部存在隐患。孙权于是向魏文帝曹丕致书,请求给他时间改正错误,说如果他的罪行难除,不给宽赦,当奉还土地和人民,自己寄身交州,了却余生。话听起来很恳切,其实是想使曹丕退兵的外交策略。曹丕回书说:我和你的君臣关系已确定,怎么会乐于劳师动众,远去长江、汉水?如果你孙登早晨到达,我晚上就命令退兵。曹丕也玩起外交辞令,强调跟孙权的君臣关系已经确定,这样他就有理由要求孙登入朝。曹丕明白,孙权不送孙登入朝作人质,表明他向魏称臣并无诚意,所以坚持只有孙登入朝才退兵。孙权见曹丕一点不松口,便横下一条心凭借长江据守,抵抗魏国。为此,孙权不再使用魏国年号,建立自己的年号为黄武,也就是宣告吴国脱离魏国独立,不再是魏国的藩属。同时,派太中大夫郑泉向刘备问好致意,刘备此时身居白帝城,已无意再跟东吴交兵,也派太中大夫宋玮赴吴回报,吴蜀之间开始又恢复关系。

曹丕攻吴,迫使孙权转向与蜀汉修好。魏国攻吴并未取得成果,三路大军只有进攻荆州南郡这一路进展比较顺利,直逼江陵,但受到吴将朱然的顽强抵抗,围攻江陵达半年之久仍未攻下,最后因江水上涨又逢瘟疫,只好撤兵。

公元223年夏刘备病故后,蜀汉由诸葛亮主政,在对外方针上坚持吴、蜀和好,于当年10月派中郎将邓芝赴吴,以期重建友好关系。孙权开始不接见,邓芝便自己上表请求见孙权,说他这次赴吴,不仅仅只是为了蜀国利益,也是为吴着想。孙权这才接见邓芝,说他确实愿意跟蜀国和好,只是担心蜀君主幼弱,地域狭窄,很难保全自己。邓芝说:吴、蜀结盟将两国优势加在一起,进可兼并天下,退可与魏鼎足而立,完全不用担心。假如你归附魏国,魏国一定会进一步提出无理要求,上逼你朝拜,下求你太子作人质,如不服从,便以讨伐叛逆为借口,发动进攻,蜀国则顺流东下,趁机分取利益,到那时,江南之地就不再为你大王所有了。孙权沉默良久,对邓芝说:你说得很对。于是与魏国彻底断绝关系,专与蜀国和好。自此之后,吴蜀双方书信、使者往来不断,完全恢复了归好。三国外交基本格局稳定之后,蜀汉诸葛亮致力于攻魏,魏国忙于应付,无暇攻吴,孙权遂于229年在武昌称帝,正式建立了吴国。

简短的结论

综上所见,孙权在对外方略上的多变,主要是由当时的斗争形势和东吴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从赤壁之战前后联刘抗曹到后来反刘降曹谋算关羽,最后又跟蜀国修复归好,完全是出于东吴的自身利益。在对待刘备集团的态度上,也跟东吴内部历来存在联刘、反刘两派意见有关,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孙权自己。孙权从自身利益考虑,有时他力排众议联刘抗曹,如赤壁之战时,有时又赞成联曹反刘,如对待荆州问题上。复杂多变的三国斗争形势,客观上也不允许他的对外方略一陈不变,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为此甚至要低三下四做些违心的事,忍受屈辱,但他从不想在他人的制约下苟且求存,失去争霸称王的雄心壮志和自主地位。《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孙权有勾践那样的奇英,故能自立江东,成鼎峙之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他能屈身忍辱,周旋于魏、蜀之间。从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和传统的道德原则看,孙权屈身忍辱的有些方面,如向曹魏屈辱称臣的一些作为,也不是没有非议。这正是对历史上的孙权一个有争议的方面。这种争议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否定孙权就不妥了。孙权毕竟是历史人物,跟曹操、刘备一样有时代的局限,有他们各自的弱点。其实他对曹魏有些卑躬屈膝的做法,主要是个斗争策略问题,他的外交方针并没有什么不对,适时的调整对东吴自身都是有利的,在政治上、军事上都不曾有大的失误,这与曹操、刘备相比,是非常了不起的。孙权不愧是三国争雄中不凡的年轻有为者和最大的成功者。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