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在浙江富阳市场口镇上沙村发现手抄本《富春瓜邱孙氏宗谱》,其中有孙权于黄龙元年(229年)称帝時撰写的《天子自序》。一时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真伪难辨,不少孙姓族人还将其编入了自己的家谱。最近,我在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如嵩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见到了他对《天子自序》真伪的看法,现摘录如下:
检索历史,我们发现,《天子自序》不过是后人伪托的假古董,不足为凭。一是它不见于《三国志,孙权传》。《三国志》以文字简洁著称于世,但对天子之言从不吝惜笔墨。它全文载录了曹丕称帝时汉献帝的禅位册书,全文载录了刘备称帝時的“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 文,而对所谓孙权称帝时的《天子自序》却只字未提,这不能不令人生疑。二是不见于裴松之注。裴注的“广收博采”,“取材不竭”,“转相引据” 在二十四史注文中堪称为最。注中引用了200多项材料,包括各种家谱,对吴国开国之君孙权是有言必录,记录比《三国志》正文还多出好几倍。连小傀儡皇帝曹髦“自叙始生祯祥” 的文字都未遗漏,通过征引《帝集》而全文注出。但裴驻中沒有《天子自序》,仅有一篇孙权《告天书》,主要是讲自己为什么要当皇帝。这表明,《天子自序》根本不是孙权所作。三是行文表述多不合体例。开篇第一句话“予小子权”就不对。就这句话的个人称渭来讲,如果是对列祖列宗讲还可以;如果是对上天讲就不应自称小子,应该称“权”;如果是对文武大臣,天下百姓讲,只会称“朕”。三国時期文告的行文无不如此。这篇自序明确讲了是给大臣们的文告,但从“小子”之称谓和行文体例上来看,是明显的伪托之作。四是《天子自序》中说;“孙氏宫音,原郡乐安,,,,,,采食乐安,其郡号焉。” 这是与先秦齐制不符的。春秋时,郡的制度还沒有建立起来。到战国時代各国普遍建立了郡,以郡辖县,各国边地有的设郡,有的置县,惟独齐国例外。齐国置郡设县的历史,是从乐毅伐齐后才有的,但不久田单复国后又予以否定了。直到秦灭六国,郡县制才在齐地真正推行开来。因此,“食采乐安” 绝非指春秋時有个乐安郡。我们过去在论文中一再指出,“先秦无乐安”,就是针对先秦時齐国沒有乐安郡县之制而言。同時,由于惠民县在新莽時曾设乐安亭,因此“唐以厌次为乐安郡治是远有端绪的”,“惠民县与乐安在历史上是有着深远历史渊源的”。五是《天子自序》中有;“冯生武,字长卿,,,,,,武生明,字之元,以父功袭荫,复以孝廉封富春侯,,,,,,,独明子膑仕魏,因庞涓刖足,齐使复载于齐。” 这段话显然与事实不符。举孝廉是从西汉武帝時才推行的选士制度,《汉书》中有载;“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孙明,孙膑是战国時人,怎么能说孙明“以父功袭荫,复以孝廉封富舂侯” 呢? 这显然是有违史实的。六是《天子自序》中有“予今于已酉四月之吉敢袭大帝位” 之语。从正史中可知,孙权于太元二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谥曰大皇帝”。《天子自序》称为“大帝”,“大帝”乃谥号“大皇帝的简称。谥号是帝王等死后继位者或后人对其追加的名号。孙权生前使用自己死后的谥号,真可谓阴差阳错。七是《三国志》记载,孙权在即帝位的黄龙元年(229年),“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独不见《天子自序》中孙权“追尊皇祖钟为孝懿王” 的记载。不知《天子自序》一书是从何处觅得的“史料”?而《新探》不加任何考证,堂而皇(接上页)之公开引用,既自误也误人。八是《天子自序》的序末有“瑾选九月迁都建业,定文渊翰阁之后,付史官录垂玉牒之上” 之语。查《三国志》卷四七《吴孙权传》中有“黄龙元年,,,,,,秋九月,迁都建业,因故府不改馆”,单不见“定文渊翰阁” 之言。经查证,“文渊”之称,古文献与史籍中不见有之。明代有宫内藏书阁名为“文渊阁”,但旧址无考。清代专存《四库全书》等的阁名即为“文渊阁”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的。“翰阁”之称谓,史籍同样无载。唐代始有“翰林院”。宋代有“翰苑”即翰林院之別称,独不见“翰阁”二字。由此可见,《天子自序》一文作伪者的无知。据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卷三所载的《汉制度》;“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称‘皇帝’以命诸侯”;制书为“帝者制度之命”;诏书用以“露布州郡”;诫敕是“有诏敕某官”。两相对照,《天子自序哪一类都不是,纯粹是不伦不类的伪托之文。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