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性格复杂的孙权
来源:孙德鸣
作者:孙德鸣上传
2020-05-08
评论:0  点击:1954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般都会觉得虎踞东吴的孙权是一个善於识才用才的君。

其实,历史上的孙权和封建时代的许多创业之君一样,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其一生作为,充满了矛盾。在人才问题上,他就表现出明显的二重性。

首先应该肯定,孙权确有识人之鉴、用人之明;特别是在关系孙吴集团安危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一优点表现得更为突出。他先後重用的东吴四任统帅——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可以说是选拔得当,并称其职。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弱击强,大败曹兵,不仅维护了孙吴集团的生存,而且为三分鼎立奠定了基础;鲁肃不仅早就向孙权阐明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的天下大势,提出了「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後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方针,而且在其执掌兵权期间,坚持联刘拒曹,巩固了东吴的基业;吕蒙偷袭荆州,实现了孙吴集团多年来一直追求的占据长江的目标,大大扩张了它的势力范围;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军,以後又屡次击败魏军,成为支撑东吴江山的栋梁。对於这几位杰出的人才,孙权放手使用,尊崇有加,甚至脱略行迹,恩礼备至。对周瑜,他视之如兄,亲厚异常;当周瑜去世时,他「素服举哀,感动左右」;直到多年以後称帝时,他还颇为动情地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及注引<江表传>)就连周瑜的子女,他也特别关照。对鲁肃,他始终待以殊礼,比之为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当他称帝时,也没有忘记鲁肃,对众公卿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对吕蒙,他十分赏识,认为其「筹略奇至」,仅次於周瑜;当吕蒙病重时,他极为关切,以重金召募医者,千方百计为之治疗,并随时观察其病情,见其能吃东西便喜笑颜开,否则便坐卧不安,夜不能寐;吕蒙病死,他痛哭流涕,悲不自胜(《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对陆逊,他倚为干城,极为信赖,特地把自己的印留一枚在陆逊身边,每当与蜀汉交往书信,总是先请陆逊过目,若有不妥,迳直改定盖印发出;黄武七年(228年),魏国大司马曹休率大军南侵,他以陆逊为大都督,统兵迎击,并亲自为之执鞭:以後,他又让陆逊辅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总督军国重事。……如此厚待辅弼之臣,实在难得,所以後人往往传为美谈。

  然而,孙权也有不敬才、不爱才的时候,有时甚至发展到忌才害才的程度。试看以下几个例子:

  张昭,东吴的开国元勋。早在孙策创业之初,就任命他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受伤身危,把年仅十八岁的孙权托付给张昭,慨然叮嘱道:「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张昭传》注引《吴历》)孙策死後,张昭当机立断,叫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孙权上马巡军,并命令各地将校各奉职守,迅速稳定了局势。以後,他又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数十年之久,在东吴享有很高的威望。然而,由於张昭性格刚直,常常犯颜切谏,使孙权下不了台。孙权对他既不太满意,又无可奈何,便采取让他坐冷板凳的办法。孙权初置丞相,张昭乃众望所归,孙权却任命了孙邵;孙邵卒,百官再次推荐张昭,孙权却又用顾雍为相;不让张昭当丞相也就罢了,可连「太傅」、「太保」之类荣衔也没授予,只给了他一个「辅吴将军」的官号。如此措置 ,未免有些薄情。《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由此认为孙权的胸襟气度不及其兄孙策(关於张昭,本书另有<刚直不阿的张昭>一文专门予以评说)。

虞翻,东吴的大学者,勤於治学,著述甚丰,并乐於奖掖後进。孙策夺取会稽郡後,自领会稽太守,以他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然而,由於虞翻「性疏直」,不会察颜观色, 因而在孙权手下一再倒霉。孙权掌权不久,以他为骑都尉,他屡次犯

颜谏争,使孙权很不高兴,加之又遭同僚毁谤,他竟被贬到丹阳郡泾县,多年不得任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吕蒙袭夺荆州,因虞翻兼通医术,请他随行,才使他摆脱禁锢。孙权封吴王后,大宴群臣,半醉之馀,亲自行酒,虞翻偏偏不赏脸,假装酒醉伏地,不接受孙权斟酒,等孙权离开,他才坐起来。这一来,孙权勃然大怒,拔出宝剑,要亲自将他斩首。大农刘基抱住孙权,请他勿杀善士,孙权竟振振有词地说:「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杀虞翻又算得了什麼?」经刘基苦苦谏阻,他才宽恕了虞翻。但积怒在心,终难消释,最後还是把虞翻放逐到偏远的交州,死後才许归葬故里(《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张温,孙吴集团的後起之秀,才华出众,张昭、顾雍等大臣都十分推重。孙权开始徵拜他 为议郎,不久又提拔为选曹尚书(主管官吏的选拔任用),徙太子太傅,一度甚为信任。可是,由於张温出使蜀汉後,对诸葛亮的为政有所称美(《演义》第86回写到此事),孙权竟因此而暗生疑忌;又担心张温声名太盛,「恐终不为己用」。於是,他就籍张温举荐的选曹尚书暨豔得罪之机,诬指张温「专挟异心」,「无所不为」,将其罢黜还乡,使这位英杰之士在抑郁寡欢之中罹病而死(《三国志.吴书.张温传》)

  对於陆逊,上面已经说过,孙权曾经尊崇得无以复加;但当孙权第三子、太子孙和与第四子、鲁王孙霸争宠时(详见下篇<孙权的立嗣之争>),陆逊为了维护孙和的正统地位,一再上书 ,建议对二人「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孙权不仅不听,而且屡次派遣使者上门诘责陆逊。陆逊忠而获谴,愤懑而死。後来,孙权终於认识到自己对不住陆逊,曾流著眼泪对其子陆抗说:「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总算认了错。

  对比孙权在人才问题上的两种不同表现,可以看到一种规律性的现象:他的识才用才,主要见於他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之前,也就是他四十八岁之前。在这将近三十年的漫长岁月裏,他身处内忧外患之中,锐意进取,开土拓疆,深知人才之难得、之可贵,因而能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并能做到用而不疑,对某些人才的缺陷也不吹毛求疵,遂使江东人才济济,雄视魏、蜀。而在这以後的二十多年中,由於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稳定,他承受的压力有所减弱,而又久握权柄,唯我独尊,於是骄矜日甚,怠惰渐生,礼贤下士的风度消磨殆尽,忌才害才的行为却多了起来。所以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这样评论他:「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是的,在人才问题上,他同那位「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安乐」的越王勾践相似,也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倾向。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创作中,将孙吴集团置於陪衬的地位,加之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充分展示孙权的性格的各个方面,而只能选择和强化其性格的某一两个侧面。经过这种选择和强化,孙权的「明主」形象逐步凸现,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同时,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却遭到削弱。这真是一种不得已的遗憾!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