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城市发展史上,吴大帝孙权是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公元211年,孙权将他的政治中心从京口(今镇江)迁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秣陵为“建业”,从此建业就成为孙权开国建业的根据地。公元221年,丹阳郡治被迁建业,公元223年,扬州州治也迁到建业,建业城遂逐渐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吴大帝孙权像
公元229年4月,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称帝,正式建立吴国政权,4个月后,他就把首都从武昌迁到建业,开启了南京作为六朝故都、“十代都会”的第一页。南京也由此从过去默默无闻的江南小邑迅速成长为在全国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心城市,此间吴大帝孙权的历史作用不可低估。孙权于公元252年71岁时病故,下葬于钟山(当时又称蒋山)南麓的高岗上,陵寝史称“蒋陵”,葬处得名“孙陵岗”,即今天的南京梅花山。经过当代考古学家和地震磁测专家的研究和勘探,证明吴大帝孙权的蒋陵确实就在今梅花山中。
一
东吴概况
孙吴全国辖域内有4州、43郡、323县、50多万户,200多万人口。

以都城和扬州州治“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吴国扬州州域图

明代人陈沂绘制的东吴都城建业布局图
东吴统治者世系图(东吴共立四帝 五十九年)
孙坚(孙策、孙权父,江东霸业的开创者)
孙策(封吴侯,江东霸业的实际奠定者)
孙权(吴大帝,220年受封吴王,229年称帝,252年去世,在位23年)
孙亮(会稽王,252年——257年在位)
孙休(景帝,258年——263年在位)
孙皓(末帝,264年——280年在位)

浙江省富阳市龙门古镇
二 艰难创业
吴大帝孙权,东汉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其父孙坚出身较贫寒,以县衙小吏起家,在东汉末年社会变乱中以军功而任长沙太守,封乌程侯,191年,年仅37岁时被荆州牧刘表部将黄祖射杀。孙坚死后,孙权之兄17岁的孙策继承父业,力量逐步壮大,开创了孙吴在江东的基础,受封吴侯,可惜他于26岁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刺杀,临终前将权力移交弟弟、年仅19岁的孙权。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后,励精图治,广纳人才,运筹帷幄,在张昭、鲁肃、周瑜、顾雍、陆逊等文武大臣的鼎力协助下,不断开拓疆土,壮大力量,先后平山越、灭黄祖,经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相继败曹操、刘备,夺得荆州及交、广一带,229年,终于正式建国称帝,完成了父兄两代开创江南帝业的重任。
龙门镇位于今富阳城西南16公里,全镇现有2600多户人家,7000多人口,其中90%以上为吴大帝孙权后裔。这里保存着孙氏宗祠、乐善堂、明哲堂、百狮厅等数十幢古老建筑。据孙氏宗谱的记载,龙门孙氏家族中先后产生过大军事家孙武、孙膑、吴大帝孙权、为郑和下西洋负责打造海船的明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孙坤、“国父”孙中山等著名人物。


龙门镇的孙氏家族老宅

龙门镇的孙氏家族老宅内的陈箴堂

龙门镇的孙氏家族老宅内的世德堂

龙门古镇的孙氏祠堂。这里保存着历代孙氏祖先包括孙权的牌位。

龙门镇上的古河道

龙门古镇的孙氏祠堂

浙江富阳孙氏宗谱中孙权家族世系表

孙氏在江东地区政治上的初起地——今苏州古城

苏州瑞光塔
东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孙权在苏州建造十三级舍利塔以报答其母亲(苏州人)养育之恩,今苏州瑞光塔即为东吴赤乌舍利塔之延续。

苏州北寺塔
此塔为三国赤乌年间(公元238—248年)吴大帝孙权为报其母吴夫人之恩而初建。

苏州北寺塔牌楼

苏州北寺塔全景

孙权初起时的京口(今镇江)铁瓮城遗址城垣遗存

铁瓮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镇江北固山古甘露禅寺
今镇江市是东吴霸业的重要发祥地,时称京口。现镇江北固山上保留了诸多三国时代古迹,此为传说中孙权母亲吴国太对刘备“相亲”的古甘露寺遗迹,见证着东汉末年的孙、刘联合史事。

现代画家绘制的刘备、孙权及其母在北固山的故事场景

面临大江形势险要的京口北固山

镇江北固山上的“狠石”
相传孙权曾坐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

北固山上保存的与东吴故事有关的古代遗迹

孙权母亲吴国太手植银杏树
此树在今宜兴市的周铁镇。东汉末年孙权15岁时曾任阳羡县县令,其母随其居住阳羡。东汉阳羡县即今江苏宜兴市。

宜兴境内的国山
国山又称离墨山,东吴末帝孙皓封此山为国山,并立“国山碑”,此碑又称江南第一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宜兴“国山碑”

古石头城城垣遗迹远眺
孙权于公元211年将政治中心迁秣陵(今南京),改秣陵为建业,次年在石头山(今南京市内清凉山)上建“石头城”。

今清凉山石头城遗址:“鬼脸城”城墙遗迹

考古学者勘查发现的古石头城城垣遗迹

古石头城遗址保存的用石条砌成的城垣遗迹

石头城遗址内传说与诸葛亮有关的驻马坡遗迹
史载诸葛亮曾往江东与孙权商讨联合抗曹之事,途径秣陵停歇,观秣陵山水,后对孙权讲秣陵拥有“钟山龙盘,石头(山)虎踞,此为帝王之宅也”的形势,劝孙权将政治中心移往秣陵。古石头山(今清凉山)上留有“诸葛亮驻马坡”遗迹。

建筑在古石头城基础之上的明代清凉门遗址

古石头城遗址一部分,现辟为南京清凉山公园
东吴时期这里还是大江所在,一片江涛拍岸的景色。唐代诗人刘禹锡咏石头城诗曰:“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描写了唐代所见东吴石头城城垣犹
在,城下江潮涌荡的情景。

古石头城西边的秦淮河及河西新区

赤壁之战示意图
公元202年,曹操率80万大军南伐刘备、孙权,孙、刘联军抗敌,在赤壁一举击破曹军,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战后,曹、刘、孙三方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赤壁大战古战场地之一:湖北省蒲圻赤壁大战遗迹地

黄冈“东坡赤壁”酹江亭遗迹
湖北黄冈市“东坡赤壁”处,有学者研究认为,赤壁大战发生于湖北黄冈江面。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黄冈时写下名篇“赤壁赋”。

荆州古城墙遗址
东吴与蜀汉为夺荆州多次争战,关羽即死于争夺战中。荆州后为孙权所得,古荆州城由孙权大将朱然所筑,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孙吴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墓出土的漆盘
朱然墓发现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该墓出土的这件漆盘纹饰反映了当时的贵族生活场景。

荆州古城墙遗址东门

荆州古城南门

夷陵之战主战场:今湖北省宜都北的猇亭遗迹
公元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6万人东讨孙权,在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及夷陵与东吴军队发生大战,东吴大将陆逊用火攻战术大败刘备,刘备退守白帝城忧愤而死。夷陵之战,使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
三 称帝江东
公元229年4月,孙权在众大臣拥戴下,于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定国号为“吴”,史称东吴、孙吴。

今鄂州市的吴王城遗址
孙权于此登上吴国皇帝宝座

吴王孙权在武昌(今鄂州市)修筑的吴王城平面图

鄂州西山风景区的“吴王避暑宫”遗迹地——吴王避暑殿
孙权在武昌时(今鄂州市)常到吴王城西边的西山中避暑,在此建有“避暑宫”。

湖北鄂州市吴王孙权避暑宫遗址

吴王避暑宫遗迹地

古武昌城附近的“武昌鱼”产地
——今鄂州市樊口
东吴末帝孙皓时,一度迁都武昌,招致大臣反对,时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之说。武昌鱼产于武昌(今鄂州)樊口,此为樊口即樊水通往长江的河口地带。

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
建于鄂州西山吴王避暑宫遗址附近的鄂州市博物馆,是收藏东吴文物的重要文博机构。
公元229年4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后的第5个月,便将首都迁到建业,由此开启了南京历史上建都史的第一页。孙权在建业时建宫城“太初宫”,起建业都城,周长20里19步,折合今约为6228米。当时的建业都城内外还有石头城、扬州治所西州城(在今建邺路北)以及丹阳郡城(在今秦淮河南、中华门东)等。

南京大学考古学者根据考古和文献资料复原的东吴都城空间布局示意图

太初宫大约位于今南京新街口以东一带,今天这里仍是南京城市的中心所在。

南京大行宫地区建筑施工中发现的六朝道路及排水沟遗迹。上层为东晋、南朝的砖砌路面,下部为东吴时期的道路遗迹,十分珍贵。
东吴末帝孙皓时又在太初宫东建昭明宫,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在今大行宫一带发现了东吴至南朝时期的人工修筑大道以及大量东吴文物,有学者认为大行宫一带可能是昭明宫所在。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