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墓:位于江苏镇江丹阳市司徒镇大坟村北
走沪宁高速,由丹阳西下,然后一直沿G312向南,在一岔路,按路标指示右转,向司徒镇方向。几百米后,有一小路可以右转向谭巷,不过这路比较窄,建议继续向前。大约一百米后,有一路标,指示右转是徐东路,在这里右转。一直向北,大约1500米后,就是大坟村了。开车进入村内,向北,在一块略微空旷点的地方停车,向前走不远就到了村子北头。可以看见一处树木密布的高地,这就是孙坚墓——高陵。
孙坚墓是一圆形土堆,上面有密植很多树木,但是树龄不长,估计十年左右。在墓的南侧有一小院,院内有一小房,门紧锁。透过窗户向里望去,里面有很多牌位,我初以为是孙氏后人的祠堂或是纪念孙坚的,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这里是当地人的灵堂。
孙坚陵的高度我用GPS测量,高约15米,这与文物资料上吻合。从侧面有小路可以爬到墓顶,上面有一测量标志,不知道是什么用途。墓顶有一角铁,下端是水泥块,竖在土中,下面难道是盗洞?从墓顶可以看到有三条小路,我还是沿原路下来。墓周围草丛,可能有蛇出没,农家的狗在一旁乱叫,还好一切平安。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载:孙坚墓 (司徒镇大坟村北偏东高陵·三国吴·市文物保护单位)孙坚(155-192),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之父。曾任长沙太手,后与袁术联合参与割据战争。初平三年(192)刘表击孙坚于岘(今湖北襄樊南),交战中孙坚被射死。《三国志·吴孙策传》 (应该是《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载:“坚薨还葬曲阿”。及子权称帝追谥曰武烈皇帝,墓曰“高陵”。清光绪《丹阳县志》有记载,今高陵底径约30米,封土存高约15米,保存基本完好。
据《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九十一记载:(三国)(吴)高陵,在丹阳县西。《舆地纪胜》:在县吴陵港。土人至尽称为孙坚墓。《府志》:吴陵港,在县西十五里。在孙坚墓东侧有一小河,名为五龙河,或许就是吴陵港的谐音?
元《至顺镇江志》还有相关记载:“吴,高陵,在吴陵港。武烈皇帝所葬。孙坚征丹徒,为黄祖所杀,还葬曲阿。后权称尊号,追谥武烈皇帝,墓曰高陵。见《吴志》及《建康实录》。土人自(原书为“自”,应当是“至”)今称为孙坟,以其最大异于他坟,故又呼为大坟”。这就是大坟村的来历。
《镇江市志》居然没有丹阳方面的文物资料,《丹阳县志》里居然没有关于孙坚高陵的介绍,真是奇怪啊。
临走时回头再看一眼,和高陵告别
据《丹阳日报》2006年6月1日报道,孙坚墓在2006年5月被盗,幸好被来此捉蛇的人发现(这里真的有蛇啊),及时报告,得以避免。
孙坚墓的位置,还有浙江富阳和江苏苏州两种说法。
一、浙江富阳说:
据《魏晋南北朝隋陵》一书,孙坚墓在浙江富阳,但是书里没有指明史料来源。经查《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二八四记载:(汉)孙钟墓,在富阳县阳平山。(三国)(吴)孙策墓,在富阳县亭山。孙钟是孙坚之父,孙策是孙坚长子,《一统志》没有记录孙坚墓也在富阳。同时《魏晋南北朝隋陵》一书转引《历代陵寝备考》一书,称“孙策墓在镇江城南,地址不详”。与《嘉庆大清一统志》相违,(宋)《嘉定镇江志》则称孙策墓在丹徒,(清)雍正《浙江通志》也只记录孙钟墓在浙江,看来《魏晋南北朝隋陵》一书在这方面记录是错误的;
二、江苏苏州说:
苏州的南门路有一处古墓,当地人一直称为孙王墓,被认为是孙坚墓。宋代曾被盗过,出土了一些东西,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是孙坚的墓,是孙策墓的可能性较大。《晋书》里似乎也指认孙坚墓在苏州。但是我们考虑到《晋书》成书于唐代,而《三国志》成于晋初,因此《三国志》的记载更加可靠。而且丹阳与苏州都没有考古资料佐证,都只能依靠文献资料,而且各有所长。唐、宋与三国相距已有几百年,中间战乱纷争,所以史料未必可靠。最可以相信还应该是《三国志》,与三国时期相距最近。还有就是关于苏州的古墓是孙坚墓的最有力证据就是(明)嘉靖《吴邑志》中所转引的唐代墓碑上的文字,这一证据与唐代的《晋书》效力差不多。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哪一个呢?应该还是《三国志》吧。
因此,丹阳应该是孙坚墓所在。
据《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七八记载:(三国)(吴)孙王墓,在吴县南。《吴录》:孙权追尊坚墓曰高陵。
《晋阳秋》:惠帝元康中,吴令谢珣表为孙氏二君墓,置守冢五人,修护扫除。
《吴地记》:盘门东北二里,有孙坚及孙策坟。
《续图经》:在盘门外三里,墓前有小沟曰陵浜乡。俗称为孙王墓。
《吴郡志》吴王墓,政和间村民发墓甎皆做篆隶,得金玉瑰异之器甚多。父老相传为长沙王墓。郡守闻之,遽命掩塞。郡人杨友夔为诗序其事,以为孙坚墓。绍熙三年,郡人滕宬考据《三国志》,谓坚死还葬于曲阿。定以为孙策所葬。
《嘉庆大清一统志》所引《吴郡志》与原书相差不少。在这将《吴郡志》抄录如下:
吴孙王墓,在盘门外三里。政和间,村民发墓砖,皆做篆隶,为“万岁永藏”之文。得金玉瑰异之器甚多。有东西银杯,初若灿花,良久化为腐土。又得金搔头十数枚,金握臂二,皆如新。并瓦熏炉一枚,与近世陆墓所烧略相似。而箱底有灰炭如故。父老相传云:长沙王墓。按长沙王,即孙策。又恐是其母、若妻墓。郡守闻之,遽命掩塞。所得古物,尽归朱勔家。洪刍《香谱》亦略载此事。郡人杨友夔为诗序其事为详,但直指以为坚墓,故有高陵之句。按史:坚自葬曲阿。绍熙辛亥,提举常平张体仁始加考订,以为孙氏疑墓,故从乡人谓之孙王墓。又命郡人举贤良方正滕宬记其事,复以史考之,定为孙策所葬,与世俗长沙王之说稍合。今皆录之。
(明)嘉靖《吴邑志》汉豫州刺史孙坚、坚妻吴夫人及其子会稽太守孙策三墓,并在盘门外二里,其事载《吴地记》中。有(其)墓前有小沟曰陵浜。
《祥符图经》云:“孙坚椁,乡俗称为孙王墓。”按:《晋阳秋》云:“惠帝元康中,吴令河东谢珣表为孙氏二君,置守冢五人,修护扫除。有诏从之。”其文张悛所作,今载《文选》。宋政和六年,村民发墓,砖皆做篆隶为“万岁永藏”四字,得金玉奇器甚多。有银杯,初若粲花,良久化为腐土,并金搔头十数枚,金握臂二,悉皆如新。一瓦熏炉,与近世陆墓所制略似而箱底有灰炭犹存。碑石断缺,仅余“中平年”三字,守将遽命掩之。《洪氏庚志》云:“平江盘门外大冢,绍熙二年秋雨溃圮,牧童入其间,得铜器数种持卖于市,乡人往视圮处,其隧道有石刻隶书云:‘大吴长沙桓王之墓,赤乌三年’凡十二字,制服沈揆命掩塞之,仍立石表其所。嘉熙中,墓傍土中又得唐孙德琳墓志云:‘开元十年,窆于十四代祖吴武烈皇帝陵东南平地。’”于此为益信云。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南门路墓群(南门路94号第一丝厂内·东汉)俗称孙王坟。自唐陆广微《吴地记》至民国年《吴县志》均记载为东汉孙坚(155-192)暨夫人及长子三策(175-200)之墓,北宋政和六年(1116)曾被盗。1921年吴中保墓会重立墓碑。原为高约5米、径约50米的大土墩。1981年发掘,发现东汉墓3座,南朝墓2座,均为砖室墓。其中一座东汉墓较大,为凸字形双室砖墓,全长4.85米,宽2.1米。有甬道、石门,门楣雕刻青龙、白虎和羽人画像,前室置有石供案。后室葬具已朽。早年被盗,仅出土釉陶五联罐等。
南朝墓均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长2.35米,宽1.25米左右,葬具已朽,尸骨无存。出土青瓷罐、鸡首壶、碗等10余件。由于早年被盗,出土实物资料不多,是否为孙坚、孙策墓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探讨。
经纬度:N32°01'00.24”,E119°30'20.78”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