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暨阳石佛孙氏宗谱》记载,福六公之兄福五公孙彦章(1301-?),先居状元坊,后迁殷坑。殷坑即今英坑。
英坑在诸暨东部与嵊州交界的原西岩乡,今为东白湖镇上英村。《诸暨县地名志》载,英坑“前有天马山,左为走马岗,右近西岩山”,一条大溪纵贯全村,村名原叫阴溪。据传,孙氏先祖初来乍到,但见一片荒滩夹在深山之间,顿起改造之意,遂辟山造田,修路筑宅,建成美好家园。子孙称颂祖先开基之英雄业绩,特将阴溪改为英坑。
英坑村处于山沟之中,一望之下,好像毫无余地,谁知村后豁然开朗,梯田成片,还有一丘十二亩的大田呢。县志记载大田古为西平湖,后犁为田。英坑大村称上英坑,下有下英坑。《国朝三修诸暨县志·山水志》载:“下英坑有水帘丈余,下注为潭。”可知其风景是何等优美。当地传说“先有西岩,后有方岩”,还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游访西岩,亦曾到过英坑西平湖等等。
又据英坑与洋湖祝家两族世代相传及史料整理考证,元朝末年,福五公孙彦章祖居城区状元坊,横遭诸暨州衙强行拆迁,孙氏兄弟人众气盛,奋起对抗。官府派兵捉拿,孙氏兄弟分头逃遁,其中二哥孙彦达偕六弟孙彦实避迁石佛。五弟孙彦章孤身逃往好友祝名三村中祝家街,官兵紧追而至,在祝家街后园柳烟山竹林中被抓,因官兵一时不能确定其身份,便当头喝问他姓甚名谁。孙彦章急中生智,随手指竹为姓,答曰我姓祝。竹祝谐音,祝家街也确实姓祝,官兵无奈放归,福五公险中脱身。因祝家街距离县城不远,并非久留之地,于是再远遁诸嵊边界殷坑一带,在那里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暨阳独山孙氏宗谱》载:“孙彦章生六子,第四子孙日昌,行寿十六,娶殷氏,迁英坑。生子禄二,娶石氏。”则殷坑先民很可能姓殷,至孙氏赘居发族,一消一长,殷坑也渐渐变成了英坑。
上英坑以东三里有王乐庵,与英坑共祖,这共祖就是福五公孙彦章。一说孙彦章当初落居王乐庵,其子贵七公再移迁英坑,发成大族。而贵七公之兄贵六公则留居在王乐庵。
又据新修《暨阳孙氏英坑宗谱》,提及英坑祠堂内原挂一方小字匾额,有“万十九公迁居阴溪”之句,想必此说当非空穴来风,且英坑字第以“万季彦福”为首,或许万十九公最先来到阴溪,百余年后,福五公孙彦章复至此地投靠同宗,而贵七公再成英坑发族之祖,亦未可知?
英坑孙氏始于元朝末期,至今约有六七百年历史了。现英坑合族二百余户凡七百余人,已传至贵七公第二十六世。宗祠种德堂,基本保存完好。英坑孙氏辈次字母如下:万季彦福,贵信德贤,立嘉明方,秉善和顺,元正永昌,俊英奇伟,豪杰雄壮,金陵参赞,兰欢春芳,琪花瑶章,原刚盛强。福,就是福五公辈。
因英坑旧谱已佚,福五公孙彦章所生六子:孙日新、孙日中、孙日明、孙日昌、孙日强、孙日光,与贵六公、贵七公究竟如何对应,孙日昌究竟是否就是贵七公,均待进一步考证。
据传,英坑德字辈有德十公者,曾任安徽凤阳知府。另有远迁东阳一支,据闻繁衍极盛,人口早已超过英坑。英坑在诸暨的同宗有王乐庵,分支有泰南孙家等。
王乐庵原属上培村,今与英坑同属东白湖镇上英村,王乐庵孙氏小族仅二十来户,奉贵六公为发族之祖。
泰南孙家在浣东街道原泰南村西侧,今同属太和村。据新修《暨阳孙氏英坑宗谱》载,约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英坑方十公派孙大谨(福五公第二十世),自下英坑徙居泰南大村之旁。孙大谨生孙顺朝(1879-?),历经七世约一百数十年,发成孙家小村落,现合族二十余户约六七十人,家谱合于英坑。
祝家先祖本姓孙,世称“明祝暗孙”,实为孙氏血统,与英坑孙氏共祖福五公。
祝家村在王家井镇中北部,村处洋湖边。诸暨人将围堤而成的田畈统称“湖”,洋湖是诸暨城南的一个大湖畈,沿湖四十八村,昔日村名多以洋湖冠之。
据《暨阳洋湖祝氏宗谱》及史料记载:祝氏亦出自黄帝一族,有东汉名将祝良,拜九真太守,为祝氏三十六世祖。自祝良始,又至三十一世祝大年,护驾宋室南渡,后隐居衢州龙游,为浙江祝氏之祖。三十五世祝异,因官授诸暨,时住城南桐木岭。祝异之孙祝承事正式分居桐木岭,名祝家街(又名祝家埂,今暨阳街道安家湖村新畈自然村),为诸暨祝氏一世祖。
据祝家世代相传及祝善校先生进一步考证,诸暨祝氏第三世祝名三(佚名,字第名三)生五女,无子,继好友孙彦章第五子孙日强为子,时尚为婴孩,改姓祝,行景一。《暨阳(石佛)孙氏宗谱》第九卷记载:“福五公讳彦章,生六子,五子日强,行寿十八,出继三十一都祝家埂祝姓义友为嗣。”
祝景一(即孙日强)之孙祝余,字孝祥,谱称璩七公。应聘执教于洋湖阮村,因前妻亡故,由阮氏太公作媒,继娶金氏为妻,又因岳家无子,遂赘居金家。璩七公前妻所生二子留居祝家街,金氏所生二子发成大族,成为洋湖中最大的村子洋湖祝家村。传说祝家村原址本有陈氏等族居住,及祝兴陈衰,故有“竹(祝)掸帚掸尘(陈)”之说。
至于祝家街祝氏家族,在清末咸丰年间,遭遇官兵之灾,全村房屋被焚烧一光,族人四散逃奔,不知所踪,今祝家街故址早已没有祝氏的后人了。
洋湖祝家的后世子孙虽然代代姓祝,却都知道本姓渊源,且一直视孙氏为同宗。每遇石佛孙氏修谱,祝家族人必往庆贺。现祝家全村约五百余户一千五百余人,宗祠敦睦堂,辈次字母:景真璩敬兴祯瑞,元登尧舜淳熙盛,宰相经纶显俊华,都宪奎章成炳耀,翰林清美福奇嘉。景,就是景一公祝(孙)日强。祝家以璩七公祝余为第一世,相当于石佛孙氏第四世烜字辈。
清末民初,祝家有祝德源,名菊泉。史载其熟于史事,医术名震一方。近有祝志学(1902-1966),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功绩斐然,尤以著作《诸暨乡土志》而名闻诸暨家乡大地,新编《诸暨县志》有传。
祝家有分支迁往大东等村。大东村在祝家南邻,原名洋湖祝家大庄,因村子面向东方,1950年代时改为大东村,今合并为五中村。全村三百来人,族系祝家小房。大东村有民国少将祝仁安(1902-1966.原名俊臣),追授中将。祝仁安二弟祝予(原名俊卿)曾任甘肃省临洮县长。又有祝忠夫迁居台湾,曾为台湾电影企业界巨头。
(孙新栋)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