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山东牛山孙氏
来源:
作者:
2018-12-06
评论:0  点击:8122





家世考略

 

牛山孙氏始祖孙泗于明初永乐年间从山西平阳迁至峄县,落居峄县西姜家营,因敦厚诚实、勤奋朴素被姜太公看中,将其长女许配泗祖(即姜太君)。生二世祖,字天爵,二世祖.母巩氏,生三世祖圮,字儒侨,三世祖母朱氏,生四世祖逵、真兄弟二人。逵祖字伯达,生于弘治元年,卒于万历十年(1582),寿九十五。原配王祖母早卒,继配郭祖母,生五世七祖:大用、大京、大贤、大儒、大学、大兴、大量。四世真祖,字渐濯,在明朝正德年间自峄县迁居安徽凤阳府宿州南五沟集童亭,配韩祖母,生五世祖旺。真祖为南族始祖,其后人称南族。

 

从始祖起,就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教子严谨,耕读为本,尚武强身,与四邻乡亲和睦相处,后南迁牛山村,仅用两年时间就建起18座二层砖瓦木制楼房,瓦屋成片,立名牛山村。

 

到六世祖时,孙氏家族人丁更加兴旺,家产殷实。到八世祖时,牛山村的祖业土地已不能满足聚族而居的需求,兄弟们便分居在峄西、峄南许多村庄,这就是后来修谱时按村庄分“门”。

 

牛山孙氏五世分支,长支祖大用,壮躯长须,平易近人,分家后不很富裕,年过四十尚未立子。原配王祖母卒,继配王祖母,生海、滨、泓、济四祖。万历23(公元1595)长支祖寿73岁卒。海祖45岁时才分居。长支旧室一段为济祖分宅,宅后地归济祖。二支旧宅一段为滨祖分宅,宅后地归滨祖,长支旧街南至中街一段为泓祖分宅,中街至南汪一段为泓祖分宅。二支旧街南至中街一段为海祖分宅,二支中段至南街一段为海祖所有。

 

二支祖大京分家前管内事,因过于谦卑、节俭,四世祖常诫之,所生渊、沼、沚三祖,皆不振。分家后渐失旧业。二支祖先长支祖—年卒。二支宅一段及中街一段皆归长支诸子分宅。

 

三支祖大贤,身伟性真,好行义事,家道丰厚。万历34(公元1606)卒,寿80。三支祖生淮、池、洵、漕、浙五子。六世分家时,淮祖先于父十余年卒,无嗣无分宅,旧宅一段一分两截,前段为漕祖分宅,后段为洵族分宅,宅后地归洵祖。中街新宅一段亦分两截,前段为浙祖分宅,后段为池族分宅。中街南至汪一段四截均分,前归池祖,后归浙祖,中两段分别归洵祖、漕祖。

 

四支祖大儒,身伟面麻,性直心严,重义轻财,愈老愈健,步履如飞。生泮、泽、江、澜四子。于万历40(公元1612)卒,寿83。六世分家亦是旧宅一段作两截分,中街一段亦作两截分。因泮祖出业杨家庄,江祖出业巩家湖,澜祖出业马家山,惟泽祖守业。七世又不振,旧宅一段及宅后随宅地,中街后半截,南街一段,尽归三支,惟中街前截江宅分宅,最后归五支。

 

五支祖大学,弱冠习武,艺精气盛,能广田结社,有子三瀛、洲、源。分家后家道兴隆。于万历41(公元1613卒,寿83。六世分家,中街一段为洲祖分宅,南街一段为源祖分宅,旧宅一段归瀛祖,因其外出营业,后来亦归源祖。

 

六支祖大兴,弱冠习武,身高力大,英姿不群。分家后财旺福戎,广田结社,家道兴隆。生三子:治、汲、浚。六支并七支分宅起一大楼。六支宅独得两位宅,又并七支前场地。旧街以上归六支所有。六支祖大兴于万历32(公元1604)卒,寿72。治祖承父志,让旧街与浚祖两楼一段,汲祖白取前场旧街南至中街头东一段及旧街头南往西,中街往北,又中街南至汪街头东一段后半截皆为治祖分宅。

 

七支祖大量,习武事,慷慨尚义节,称得上“杰士”,同六支祖、五支祖志同道合,事必相议。支撑门户的事都倚重于他。所生淬祖,弱冠胡须甚茂,先于七支祖而卒。七支分宅一段归六支,六支、七支宅后随宅地归五支。七支宅两临河斜地,前窄后宽,前截归六支,后截归五支。七支祖.前场地旧街南至中街作三大进,旧街南一大进,中街北一大进归六支,中一大进归五支,中街南至汪,皆作两截,前截归长支,后截归六支,此牛山祖宅之大略也。牛山孙氏家族共有九座大楼,六座小楼,瓦房58间。

 

泽祖入庠在公元15681569年间,万历12年治祖、源祖入庠。至此,沼祖、澜祖、洵祖、滨祖相继入庠,皆在明万历21(公元1593)。当时,分支三、六祖富,五祖、长祖次之,四祖立子早,自求退闲。六世漕祖、源祖、海祖富。治祖、济祖、池祖、浚祖、汲祖、浙祖次之。漕祖马匹成群,田近百顷。源祖田过二百顷,牛马牲畜数百,海祖田百顷,马匹成群,不修楼房,多买市宅,多买湖州牧马。济祖不及海祖富,田近百顷,有马40匹,牛羊牲畜数百,多买山庄牧养。独惜泽祖早岁入庠,首荣门户,文名阖邑推重,中年以后自号“和逸子”。

 

二支祖,乃孝涕中人,六世渊祖持家勤奋,家业渐兴,沼祖待人谦和、忠厚、墩实,沚祖因家贫,携二子外出谋生。渊祖之子成政,顺治元年生玄。此后,迁居邹县九里山营。康熙二、三年间(公元1663--1664)62岁卒。有弟成安。沼祖之子成仁,长成政一岁,崇祯十—年生子戊寅。沚祖携子成美、成锦定居临沂南关,因勤俭持家,家庭和睦,家业渐丰。

 

自明至今几百余年,孙氏家族丁族蕃衍,功名出众,楼房田园遍布峄地。

 

牛山孙氏历史文物保护成就斐然。“孙氏宗祠”是鲁南苏北唯一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古代宗法章制建筑。宗祠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初为草堂,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为庙,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扩建为规模祠堂,依从太原中都(平阳)孙氏堂号为“映雪堂”。孙氏祠堂虽历经战乱,经世代族人守护仍完整如初。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牛山孙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倡导族人对宗祠进行保护性修缮,修整恢复了宗祠广场、祖林牌坊等多项历史遗迹原貌,成为当地古迹游览景点之一。

 

牛山孙氏历史文化积蕴深厚。数百年来持续开展以修谱为主体的族群建设活动,年年进行以宗祠祭祀为主体的文化道德教育活动。家乘初创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历史上曾七修谱牒,先后排定从12世至51世的40字辈序:“毓肇葆承茂,景晋钟启延。秉则淑以慎,昭虔尚新传。桂兰德裕厚,光辉业继先。繁盛恒思本,运华树正廉”。使全族世系分明,族脉清晰。每年春举行祭祖大典,宗祠成为传承孙氏文化、维系宗族团结统一的中心。世代族人谨遵祖德祖训,以勤奋耕读为本,以仁义孝悌立身,公正和谐处世,涌献出诸多报效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更有获清乾隆亲赐御碑表彰者、“任大夫之职者,罗将军之封者”。乾隆四十三年,峄县令张玉树为宗祠题赠“恪遵世德”的匾额,以褒扬良好家风。尤其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斗争中,牛山孙氏宗族作出卓越贡献,仅淮海战役一役,牛山孙氏奉献祖林古柏树760余株5000立方,抢架韩庄运河大桥,666位牛山孙氏烈士志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牛山孙氏家族修谱简述

  

牛山孙氏一修族谱竣工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当时家族不仅家资丰实,而且人才济济,有乡饮大宾,有廪生、增生、附生、武生,有恩贡生、拔贡、岁贡,有国子监监生,有考职的,也有未考职的。阖族二百二十七户,八百余人。六世、七世支祖有的出业外居,“聚族以处,祖居莫能容,星罗棋布,散业各天,互失联系。”导致名讳重叠,卑犯尊讳,已经出现了颠倒无序的苗头。撰修族谱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具备了条件。六支二房九世岳,三支三房九世益揄,六支长房九世坦、迅、迤,四支长房九世雨,长支长房九世鹏程,长支四房峄首倡,六支长房八世献典等附和。谱务分工,七修谱中已有详载。

 

一修族谱资料翔实可信,峄祖在重修谱序中称:“我祖以前六世草系授峄,命序成册,时峄二十九岁”,峄祖之祖,即长支四房济祖之四子光绣祖,峄祖之父方外祖“同社修谱"。峄祖撰写了《家世考》。一修族谱费银一万一千两,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旧历七月一日,当年九月中旬告竣。所制甚工,为后世历次修谱树立了可效之范。

 

二修族谱竣工于乾隆九年(1744),距一修族谱三十六年,当时全族两千余人。六支长房九世岳(字岱宗)首倡,创修族谱时岳祖十八岁,重修族谱时年近六十。峄祖鼎力相助,时年六十五岁。经公议拟定毓、肇、葆、承、茂、景、晋、钟、启、延十个分世排行字。

 

三修族谱始于1797年,1800年告竣,距二修族谱五十六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六支长房阴平门十世俨(字敬菴)与十世恰的父亲益播商议三修,不久敬公病逝,嘉庆二年(1797)恰守父丧,六支长房献恪之曾孙编,恳请献恪祖主持修编。恪考虑“子姓愈繁,散业各天,其问名字重复无忌讳,卑犯尊,幼犯长更甚于畴昔”,况宿族南迁迄今三百余年,虽数往而未合谱,于是听从编的请求,约族人筹资三修族谱。先后“九易其稿"至嘉庆五年(1800)三修族谱告竣。真祖迁宿后,两地族人往来不断,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宿族九世觐藻(字宾秋)公,带世系来峄祭祖,路过阴平与毓璞公相会,且赠六支长房九世唆公诗“兄弟相见即相亲,自是先天一气真”,并议及合谱之事,遂因怀菴公、霖川公病而未果。三修族谱峄宿两族合谱事成,前后历时五年。三修谱续排分世排行字秉、则、淑、以、慎、昭、虔、尚、新、传。

 

四修族谱时,牛山孙氏正值鼎盛时期,全族有地三千余顷。道光十八年(1838)冬,六支长房十一世怀中(字伯履)受六支长房十三世肇普(字惠则)之请,共议四修族谱事宜。当时伯履公年老多病,难以胜任,遂约及六支长房龙尾房门十二世监生毓畅(字惠九)六支长房龙尾房门十三世庠生肇成和附贡例赠文林郎肇简(字省汰)及其它各支十三世肇麟、肇心、肇寰等再议修谱事宜。认为前三次修谱花费高、进展慢。当时全族人口较以前更多,居住广,采访更难,议定按支分房,各自操办各支房的事,各支房修成草本,然后汇总。这个建议是肇简公提出的,与会者一致赞同。四修族谱各支续稿人,共有三十四人。由于阖族积极参与,争先捐资,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中旬议修,当年八月中旬告竣。

 

五修族谱是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完成的。当时族人户多财绌,多次议修都没有成果。十四世葆德年近八十,历览家族巨变,切望六支长房龙尾房门举人葆珍,五支长房监生葆昱黾勉从事五修。轸公不久病故,即由葆昱(字潜夫)主持。六支长房龙尾房门承濂襄助,五支长房二郎庙门乡饮耆宾肇长,六支长房乡饮耆宾肇彬及葆庚,葆淮等共同筹办。承谌提议仍按四修时各支房供稿的办法办理。当时虽然时局动荡,无一日安宁,但一经倡议,阖族响应,篡修参阅,缮写校对等共三十余人,连同其他参与人员约百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正月议修,当年十月告成。承濂公在序言中特别“嘱咐”,流寓户不无遗漏,而传状等文,又不能删润,“功望”六修谱,于谱牒遗漏者益之,于传状不合者细加笔削,“由此可见先世诸祖修谱之严谨”。

 

六修族谱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竣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秋,由六支二房曹马门肇义公(庠生),承奇、茂珍、茂璋,六支长房阴平门茂汉,六支长房龙尾房门庠生承询及茂环、茂铎、景璋、景照等公筹办。六修距五修近四十年。这四十年中,军阀混战,灾荒匪患,连年不断。“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人心不古,修谱之艰难甚于五修。这次修谱,遵四修五修之嘱,将二支夏庄门世系详核后写入谱中,并“擢其优秀,能任谱工之族人,茂锦、景仪缮写谱牒”,宿族也供来谱稿,参与其事者计一百五十余人,六修谱又续分世排行字:桂、兰、德、裕、厚、光、辉、业、继、先。

 

七修族谱始于1988年。五支三房孟岭门族人景忠曾经历过六修族谱,先以修他本门族谱发端。门谱既成,族人共有阖族修谱的要求。五支小庄门茂元、晋庭,三支三房景璐首应,约集各房族人,齐集宗祠共议七修族谱。遂后电告居上海的族人承才(字斌全),景祯及旅台族人景新,忠诚,共约一九八九年古历六月六日再议七修事宜。七修距六修五十余年。一九九0年一月排版付印,至九月竣工。七修族谱续分世排行字繁、盛、恒、思、本、运、华、树、正、廉。

 

七修族谱不仅将五、六修遗漏失修的二支及其他支房的族人采访、详核入谱,而且将聚居江苏邳州的族人详核编入谱中,称为东族。充分体现了牛山孙氏敬宗收族之义。遂有北族、南族、东族之说。

  

 

牛山孙氏宗祠介绍

  

牛山孙氏宗祠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宗祠坐北朝南,三进两院,计有门楼、享堂、大殿、英烈堂、文史堂,均为砖木结构,古朴典雅,古色古香,庄重肃穆、楹柱间距、高低尺寸皆遵清代章制。

 

宗祠门前向南十米处立有影壁墙,墙为古铜色。影壁墙北有上马石、旗座遗存。影壁南为宗祠广场。广场南端为宗祠池塘。宗祠大门为三间门楼,门额书题“孙氏宗祠”,门两侧楹联上联:“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下联:“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横联为“木本水源”。大门两侧有一对石狮拱卫。大门东侧有一口明代古井,水质甘甜,清澈透底。

 

走进宗祠大门即为前院,正中为享堂,飞檐斗拱,享堂正中悬匾额楷书“恪遵世德”,为乾隆四十三年甲科进士峄县县令张玉树题赠。享堂楹联题曰:“周宗盟异姓为后,我先君新邑于兹。”说明牛山孙氏为商周时期周宗室后裔,始祖孙泗迁来此地。宗祠前院东西两侧各置碑廊。东面碑廊由北向南第一为牛山孙氏始祖碑。上题额:“源远流长。”碑联为:“始徙自曲沃历数百年族光代显;爰居据古鄫潘裔累兴本固枝荣。”由始祖碑向南依次为二、三、四、五世祖及五世一至六支祖碑。前院西侧碑廊由北向南依次是五世七支及各分支祖碑。靠碑廊南端为道光二十三年立的“建修祠堂记”碑,此碑记载了扩建宗祠的过程。

 

在孙氏宗祠前院东侧,有一座乾隆亲赐御碑。这座圣旨碑为乾隆三十六年所立。带有双龙戏珠的“圣旨”碑额,碑的周身布满了龙的图案。圣旨碑的内容为乾隆赐封孙振魁的父母为儒林郎、安人。这座圣旨碑的碑文由孔子第七十一代嫡孙衍圣公孔昭焕书写,且有乾隆皇帝的玉玺在碑的左上方,可见牛山孙氏当时的影响非同一般。

 

穿过享堂进入宗祠后院,正面为大殿,门匾额为“德垂奕禩”四 个楷书大字,意为高尚的品德流传光大。楹联上联为“彝训昭七支教南北族以孝悌慈两地箕裘百代;”下联为“明裎合九世序东西阶三爵贤齿一堂俎豆焕千秋。”大殿正中神龛供奉孙氏始祖、姜老太君及一至五世列祖列宗神位,两侧依次排列各支祖神位。龛上方高悬“先祖是皇”匾额,楹联上联为“由永乐迄今五百年故宅犹存,当仰恩显祖显考所垂矩矱”;下联为“自平阳迁峄十七世新祠始建,愿此后群昭群穆勿替蒸尝”。

 

孙氏宗祠内共有四株枝繁叶茂的银杏树,均为国家二级古树,为明弘治元年(1488年)建设祭祀草堂时所植,树龄距今已有500余年。宗祠后院两侧建有东、西配房,东配房为“英烈堂”,记载着为国牺牲的孙氏族人的生平事迹。西配房为“文史堂”,记载着牛山孙氏历史渊源及相关史料。

 

牛山孙氏宗祠是鲁南乃至苏北唯一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它的建筑风格、形式、规模均遵从封建宗法章制,是研究宗法文化和宗祠建筑艺术极其宝贵的实物遗存。历经几百年沧桑洗礼,孙氏宗祠却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新中国成立后,孙氏宗祠曾被当作粮所、学校。文革中牛山村孙姓族人极力保护,使其免遭损坏。改革开放三十年,孙氏族人多次集资对宗祠进行维修,使之保存完好。二OO六年十二月,孙氏宗祠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OO七年六月十日,薛城区人民政府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市、区、镇领导出席并揭牌。鲁南、苏北地区孙氏宗亲数千人参加了这一庆典活动。二OO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在薛城区委书记秦元祥、区长岳德川的陪同下视察了孙氏宗祠,对该祠的建设和保护提出了宝贵意见。枣庄市人大副主任孙景瑞曾多次为宗祠捐款并题写匾额。二OO八年秋,市政协副主席李华中视察孙氏宗祠,并为宗祠题词:“家和万事兴”。

  

 

牛山孙氏祖林简述

 

牛山孙氏一世泗祖明初由山西曲沃迁至峄县牛山,初始务农。二世贵祖;三世圯祖均善置产业,泗祖卒时,已经比较富裕。祖茔的选址、营造很有讲究,茔取壬山丙向,座枕圣土山脉黄峰岭,东连牛山,西接巨山,两端相照应,绵延一脉,势成半环,结穴于祖茔地。祖茔的大规模营造,当开始于四世祖逵祖后期。因孙氏家族当时没有高官显宦,仅为平民土葬,所能做到的就是划出林地栽植树木。初定林地三十八亩,新栽树木尽为侧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扩为五十八亩,除继续栽植侧柏外,又栽了二十二棵毛杨树。因为列祖均为平民,墓中没有重器,又兼每年三月三日祭祖的定例从未间断,所以虽然明清朝代更迭及后来的兵匪祸乱祖茔墓和树木一直未被损坏。1936年六修族谱时特拍了一帧照,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七百六十四株柏树,树龄最长的四百多年,最少的也在三百年左右。树径最粗者4人合抱,虬枝伸展,松涛飒飒,周围数里柏香幽隐。二十二株青杨挺拔傲岸,运河沿岸、微山湖畔都能看到其高大的身影。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展开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194811月,峄县、枣庄、薛城、韩庄、临沂、台儿庄、郯城等广大地区已经解放,国民党军队败逃到韩庄运河以南,与解放军隔河对峙。国民党军队溃逃时,将韩庄铁路桥烧掉,当时解放军所调集的军用物资和数以万计的支前民工,齐聚运河北岸。而韩庄运河只有一座用门板搭成的临时浮桥,难以承受浩大繁重的运输任务。当时韩庄隶属于阴平区,峄县县委派孙景德去韩庄兵站工作,韩庄兵站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架设韩庄铁路桥以保证淮海战役物资人力需要。鲁南一带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末民初军阀混战不断。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和1946年到1947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使本来已十分贫困的鲁南一带更是雪上加霜。架铁路桥物质极度匮乏。中共峄县县委决定采伐牛山孙氏祖茔上的林木以供架桥之用。历时一个月才伐完,取材五千余立方。同时还伐了宗祠前的两株大杨树。用木轮车运送,从孙氏祖茔至韩庄运河北岸,运木材的车队首尾相接二十多华里。

 

孙景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阴平一带坚持对敌斗争。老林树被伐,在族内引起震动。二十多名族人找到他,见面后全都跪下了,说:『咱老林上的树不能伐呀!』孙景德晓之以大义说:『我们牛山孙素来爱族更爱国,这是咱为国家做贡献的最好机会。淮海战役是咱们同国民党反动派生死存亡的大决战,用咱老林上的树修这座桥,千人走万人行,胜利了,咱们牛山孙氏多光荣!咱们的老祖宗九泉有灵也会高兴。』在场的首长历本元见此情景说:『国民党倾家荡产要消灭共产党,咱砸锅卖铁给他拼,你们连老林树都贡献上了,桥修了,大军和支前物资运过河去,咱们的胜利就算有保障了。』

 

淮海战役胜利后,支前司令部欲表彰牛山孙氏家族的牺牲精神,被孙氏家族谢绝。生长四百多年的老林树也为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淮海战役中,牛山孙氏子弟壮烈牺牲六百六十六人,自民族革命战争以来为国捐躯近万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牛山孙氏家族分世排行字试解

 

12世至51世》

毓肇葆承茂,景晋钟启延。

秉则淑以慎,昭虔尚新传。

桂兰德裕厚,光辉业继先。

繁盛恒思本,运华树正廉。

乔木之高,因其根之深;流水之长,由其源之远。故氏族追远,均以“木本水源”来比喻。俗话说“木有本,水有源,人有祖宗。”牛山孙氏始祖以上有待考证。重修族谱时,议从十二世起沿用世系,并拟定世系辈字,使后世有所遵循,即:毓、肇、葆、承、茂、景、晋、钟、启、延。毓同育,肇始也,开端意。即如木之蒙生享沃土之育。葆茂相承而繁兴。景,仰也;晋,上升意,渐渐挺挺而立,扩枝四发而延伸。俗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喻族人蕃衍之众。钟,聚集,“造化钟神秀”;启,开放门户,族望远传;延,延续不断。族人既众,则有贤愚之别,必教之以义,约之以礼,使其正。引起二联:秉则淑以慎,昭虔尚新传。秉,守持,握着意。则,为礼教、族情、法则、制度,泛指教人之规。守持原则,处以谨慎,违远非义,立身正派。更要把这个“则”明明白白,诚诚恳恳,传给后人,使其守“则”,不可肆意妄为。古语: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齐芳。三联是:桂兰德裕厚,光辉业继先。厚,厚重。守则遵教,实现飞黄腾达,名声显赫。谓之先祖之德裕厚重荫及后人。用光辉事业来继承先世,谓之后人之贤,光耀前人。此联总意为裕后光前。繁盛恒思本,运华树正廉,已是名声显赫家资雄厚。繁荣昌盛,要牢记先世之德,恒思根本,不要忘却。前进、发展、不能停止,进行到最华美的地步,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正直廉洁,毋奢华淫佚,故受“廉”字以节之,廉中含蓄,以育其后。总其意是:毓以壮之,则以教之,廉以约之。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