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关于先祖武公及其《孙子兵法》考证现状
来源:
作者:孙奎郎
2019-04-02
评论:0  点击:2634


先祖武公,历代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是春秋末期涌现的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以后的两千五百年中始终是我国军事科学的主流。近一百年来还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等十五种文字,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广为流传,荣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的美誉。孙子本人也成为世界名人,被公认为“兵圣”、“东方兵学鼻祖”。现在,孙子的兵法理论又被广泛运用到处理社会关系、政治策略、商业运作、体育竞赛等多方面的领域中去,影响越来越广泛深远。然而由于历史上对孙子的故里、身世、经历等记载很少,不少谜团至今未能解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学术界兴起“孙子热”,许多学者在探究其兵学的同时,开始关注起对他身世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文章,一时间在孙子研究园地上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春光烂漫。但纵观这些文章,觉得其中许多观点互有差异,甚至互有相悖,存疑颇多,很少有大家一致公认的观点。今将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情况,作一大致罗列,一可使我孙氏族人了解当前全国学者对我先祖武公的研究情况;二盼后辈贤人能继续研究得出定论。

 

一、武公的籍地

有关武公籍地,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历史资料,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齐人说。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三国曹操《孙子注序》;明黄道周《广名将传》;清毕以珣《孙子叙录》;一九八O年出版的《辞海》都说孙子是齐人。

二是吴人说。东汉赵晔《吴越春秋》称孙子是吴人。

三是卫人说。宋陈彭年《大宋重修广韵》;明杨循吉《吴邑志》则称孙子是卫人。

 

二、武公的家世

有关武公家世,主要疑点是孙书公与孙武公的关系问题。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宋邓名世、邓椿《古今姓氏书辨证》称孙书公为孙武公之祖。但是《左传》记载,孙书伐莒在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五二三年),艾陵之战被俘牺牲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四八四年),也即吴王夫差十年;而据《史记》记载,孙武见吴王阖闾在其即位后三年(公元前五一二年),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书伐莒与孙武见吴王仅相差十一年。孙武领兵攻打楚国在公元前五O六年,距离艾陵之战有二十二年。如果以公元前五一二年孙武见吴王之时计,则为二十八年。那么,艾陵之战时孙武至少有五十岁左右了。以此而论,孙书与孙武两人年纪相差只有十来岁,作为祖孙三代只相差十来岁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孙书与孙武绝非祖孙关系。有人甚至提出孙书就是被晏婴用两个桃子杀掉三个武士中的田开疆。

 

三、武公的生年

武公的生年,中国古代史书没有确实的记载。今人著论有两种揣测:一是以兵法十三篇如此成熟,比勘而认为大约与孔子出生在同一时代(公元前五五一年前后)。二是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记孙书伐莒时间,推算出孙武比孔子小一辈。约生于公元前五三五年前后。

 

四、武公的故里

武公故里争论最为激烈,主要有六种说法。

第一,惠民说。不少学者以《元和姓纂》所云“乐安,孙武之后”而认为“乐安”是孙武之祖孙书的采邑,即孙武的故里。而此乐安是指唐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设置的由棣州改名的乐安郡,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为唐乐安郡郡治所在,所以认定惠民就是孙武故里。

第二,博兴说。有的学者认为孙书食采乐安应是先秦之乐安,而不是唐朝之乐安。西汉置乐安县,属寿州千乘郡,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境内,因而博兴县是孙武故里。

第三,广饶说。不少学者认为惠民说、博兴说都与史实不合,只有广饶才最接近历史事实。他们认为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而不是唐朝时期的乐安郡人,齐国乐安在今山东广饶。而且,后魏(北魏)亦置乐安郡,治寿州。北齐、北周、隋杨,沿袭不变。隋开皇年间,废乐安郡,并入北海郡。《氏族志》残卷于乐安下注有“寿州”二字,而北魏之乐安郡治在今广饶县城,所以他们认为此说论据比较充分,更反映历史的真实。

第四,莒邑说。有的学者认为,孙武的曾祖陈无宇的封邑在莒邑,莒邑也就是孙武的祖籍地,那么孙武的故里在莒邑也就比较合理。

第五,高唐说。也有学者认为,孙武出生地最大可能在其祖居的高唐附近之陈氏封邑,因为此时田书尚未伐莒受封,而工正之职似亦不便携眷定居。孙武的童年在陈氏封邑度过,后来才随家迁到新的采邑乐安,并改姓孙氏。

第六,临淄说。还有的学者认为,陈无宇一直是随侍景公左右而居于国都临淄,且《世系表》明言孙武之父冯(凭),为齐卿,卿为朝中重臣,应随侍国君居于采邑。退一步说,自陈无宇以后,田氏世世代代都是齐之卿大夫,参预朝政,即使有自己的采邑,也不可能居于邑中,而另派家臣为邑宰,代管邑中之事。由此可见,孙武出生在临淄,其故里当然应该在临淄。

 

五、武公离齐入吴原因

武公为什么要离齐入吴,传统说法多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所云“避乱奔吴”为依据,孙武为避齐国田、鲍、国、高四族之乱离齐入吴。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此说。有的认为,可能是孙子参与田家暴乱,失败后流亡到吴国;有的认为,可能是孙武对当时齐国的局势感到失望,到吴国另谋生路;有的则认为孙武是流寓于吴。

 

六、武公何时离齐入吴

孙武何时入吴,由于齐国曾多次发生“四族之乱”,所以孙武入吴的时间也有多种说法。一是公元前五四五年;二是公元前五三二年前后;三是公元前五二三至五一二年之间。

 

七、《孙子兵法》成书渊源

《孙子兵法》成书渊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崇武尚智的齐文化是培育这朵军事理论奇葩的沃土,孙武在离开齐国前已经草成兵法十三篇,但内容还不完善,到了吴国以后,经过战争实践,才使兵法十三篇成熟完善。而且书中内容和辞句与“齐系统”的《管子》非常接近,因而认为是齐文化的产物。二是认为《孙子兵法》根植于吴越文化的土壤,从写作动机、酝酿起草、直至最后修改完稿,均离不开吴国对外征战的特定环境,书中包含诸多吴越特色,因而是吴文化的产物。

 

八、武公在吴国的主要经历

武公在吴国的主要经历,据《左传》、《史记》、《中国军事史》、《吴越春秋》等史书记载,大致如下。

一是入吴初期隐居在吴国某地(有学者说隐居在浙江长兴罗浮山;有学者认为隐居在江苏泰州海陵;还有学者认为可能隐居在苏州吴县西部山里,但都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一面躬耕谋生,一面撰写兵书。与伍子胥相识,并成为好朋友。

二是经伍子胥七次推荐,向吴王进献兵法十三篇,吴宫教战,斩杀两名宠姬,拜为将。操练军马,充实军库,加强守备,待机出兵。

三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出兵征战时期。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四是功成身退,归隐山林,修缮兵法,秘收门徒,终老山林。但是对于孙武归宿历来也有不同看法,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认为,孙武象吴起、商鞅、白起一样,虽然功劳很大,最后也免不了被君王杀害。也有学者认为,他可能返回齐国乐安去隐居了。还有学者认为,既然他的封邑在富春,有可能他叫儿子孙明出面管理邑中事务,而他自己却在那里隐居养老。对孙武墓地,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及苏州地方志记载,在今苏州古城巫门外;但也有学者认为可能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巫县故城。

孙奎郎搜集整理

二○○六年三月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