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孙氏派衍康叔望出太原,元前不能具悉。元末明初昆仲五人由晋东迁苏鲁,散落于微山湖畔丰、沛、鱼、滕诸县。长讳仁、次讳义、三讳智、四讳道、五讳远。仁公卜居鱼邑欢上,义公居鱼邑孙庙,智公居巨野沙沃孙庄,道公落籍丰邑常店,远公其居屡访不得,杳如黄鹤。据旧谱云:五沟黄甸,世系排行各有次第,秩然不紊,尚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也。
仁公即吾南马孙氏始适祖也,迁鲁定居鱼邑欢上至今六百余年矣。因元前世系不悉,故将始迁祖仁公排为一世。至吾十一世祖自幼因故寄居沛邑亲戚家,从小有志,不甘人后,求学应仕,任职应天,官至道台之职,时值康乾盛世之末期,社会表面强盛,实则危机四伏,官场腐败,贪污成风。我十一世祖壮志难酬,迍邅迭至,愤然弃官不做,告老还乡。于乾隆五十五年变卖家产,全家乘船沿运粮河北上,意欲归根认宗。船行至微山湖东南岸黄庄岛时,适遇洪水泛滥,湖水陡涨,老家欢上亦受洪水威胁,久不能归。即在黄庄岛弯船定居,历经三世。后湖水频涨,湖田受淹,生活不保,后代之孙皆东迁至南马定居(原南马村只有王马两家老户人家),仅于黄庄下园留下三代祖坟。
至吾十四世祖移居南马后,子姓蕃衍,生有四子,长讳政、次讳礼、三讳美、四讳明,随形成老四房。四支明公因天灾人祸无法生活,于清末民初携眷荒徙安徽黄口。
吾孙氏始迁祖仁公由晋入鲁定居鱼邑欢上,凡传十世。十一世祖应天为官告老还乡定居黄庄又三世,十四世祖东移南马至今又传十二世,总计二十五世矣。
自吾十四世祖定居南马至今二百余年,其间遭逢连年战争,灾荒频仍,兵燹匪患不断,天灾人祸并行;人民惨遭涂炭,饱经风霜;中原大地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丁口锐减。咸丰年间全村仅剩十八口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时期全村在册人口六百人。自我中华定鼎、实现共和后,景星庆云,国运寝昌,风清政肃,民气和舒,加以岁登大有,万井宁盈。我民安居乐业,躬耕稼穑,读书课子,饱食暖衣,岁无冻馁;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高枕无忧,歌舞升平;有尧天舜日之风,万代未有之时也。蒙党深仁厚泽,爱民如子;凡我黎庶,莫不感激爱戴;尊君亲上,口碑称赞,讴歌遍野。值此盛世,于公元一九九三年,族叔正友,族兄益銮、益德、益太、益科,族弟益田,族侄礼义、礼皆、礼席,合族共议迁坟事宜,于同年清明将埋葬在黄庄下园的三代祖坟经名家堪舆相度点穴迁葬于村南风景秀丽的公鸡山北麓地势宽平、恬雅秀绝处,南观青山矗立,松柏叠翠,山花烂漫,百鸟争鸣;西望微山湖水绿波荡漾,白帆点点,水鸟飞翔,游鱼戏藻,渔歌悠扬;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后代子孙孝心未尽,又于公元一九九六年初各支代表联合共议为祖坟立碑铭志,发动族人集资捐款,于同年清明合族共庆立碑大典。
两次续修族谱
公元一九八六年,老家欢上派员寻来联络修谱事宜。在此之前,吾南马孙氏自十一世祖定居黄庄,因社会之原因,与老家欢上一直失去联系,此次绪修族谱才真正认祖归宗。于是吾南马孙氏家族迅即成立族委会,建立班子,分工负责,清理人口,按丁筹款集资,三下安徽黄口查访寻觅清末民初荒居这一地区的四支族人。驴背奚囊,沿门咨取,怀惴凉馍,安步当车,渴饮生水,赤足搴衣涉水,历尽艰辛,终于找到四支族众,圆满完成了此次续修谱牒任务。
公元二00一年,老家欢上号召全族人等统一六修族谱,在老家欢上立碑建祠,吾南马孙氏立即行动,再次清理人口,全族动员捐款乐输。此次乐出者相敏500元,正华、正伦、正轩、正友、正义、益銮、益科、益太、益发、益友、理义、理席、理军、华理、理华、相柱每人200元。六修族谱,分昭穆、定次位,支派分明,远近备悉;晓然于万派,元归于一源;数百年来尊卑行辈,毫无错讹,丧祭冠婚,交相吊庆。
解放六十年来,吾南马孙氏,族分四系,人丁过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瓜瓞椒衍,丁齿日繁。青年男女,外出下海,经商打工,学技办厂,在外定居落户;大学生支边就业,谋职发展;军人转业城市工厂;有钱者离乡进城,购房落户于各省各县,棋布星列,散居四方,遍布祖国各地。二十三世孙相敏担心年久代远,吾南马一族宗派愈紊,昭穆无次;族叔族伯,族兄族弟,晤面不识;期功之近,形同陌路。故率先倡导于吾南马捐资建祠,并自愿乐输,嘱予作文以记,供后人永而不忘根源。树有根,根深则叶茂;水有源,源渊而流长。报本追远,尊宗敬祖,木本水源之义也哉!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