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丕显(1580、2、6----1641、4、29),字含光,号海岳,明贡生,仕至光禄寺丞。山东滕县奎子村人,孙化愚长子。公文学渊深,豁然大度,议论雄伟,绰有古君子之雅量。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天下俊彦集于朝宁,公抡选为光禄寺丞。天启二年(1622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其父病故,请诰丁忧。适逢山东妖乱,历史上称为壬戌之变。五月,滕县境内贼寇蜂起,公令家人掩柩正寝,避贼而走,意欲只身赴滕协助邑令平寇,中途忽闻城陷,县尊姬文允及众士绅遇难。十月,贼寇扫平,公率领乡民收拾家园,无少暇。待守制期满,友人左光斗等劝其赴京候缺,公因耻于魏忠贤一党把持朝政,大节不改,永不再仕。偕弟丕昭在城西门里依先人庐各建城宅一处,与本县名儒谈经会文,设帐授学。崇祯十三年(1640年),湖寇围城,公与长子念祖均居城宅,父子毅然率众协助邑令守城,为荡平湖寇立下首功。
丕显公敦宗孝悌以身力行,崇祯二年(1629年),与伯叔共议,兄弟五人出资构大厦建宗祠,一则为供奉先祖、先父以便晨昏瞻仰,一则为来年嫡母李孺人七十三寿诞致庆。崇祯三年宗祠告竣,与“永思堂”比邻;同年,二弟丕昭在村前沙河上捐建奋鹏桥一座亦落成;长子念祖一战捷秋魁,一门四喜为老母添福增寿。县尊荆尔植率群僚亲往致贺,开寿母盛宴,阖族焕彩。
崇祯七年(1634年),农历七月初三夜,大雨倾盆,狂波促至。夜半公冒雨越墙将老母背往前厅,未几,母房舍倾塌,老母安然无恙。此次水灾造成房舍倒塌无数,滕县境内死者万余人,其弟丕昭一妾一婢溺水而亡。丕显公不顾家人安危,组织乡人抢险自救。老母李孺人年老惊忧,染疾卧床,乃于闰八月八日而卒。崇祯八年春,命长子念祖将哭祭诸文、门人弟子诔词、亲党朋辈挽章志铭等编为一册,题曰《永感录》。
公膝下四子十女,长子念祖,字孝侗,号紫涛,举人;次子承祖,字继侗,武庠生;三子率祖,字性侗,贡生;四子崇祖,字奇朋,太学生。
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申时,葬山亭区冯卯新茔,享年六十有二。著述皆已散失,惟《三祝词》存《永感录》。
生平载《滕县志·选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