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分子,不知国家民族之由来,憾也;人之子孙,不知道祖先之由来,不幸矣!祭祀时.纵有诸多牲果斋品,却不知祖先如何称呼,又不知自何时始,如此懵懵,怎讲尊祖敬宗,敦亲睦族?国有史以纪事实,家有乘以别源流,有族因而有谱,谱常明而族常睦.我乐安孙氏,春秋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而后历数千载繁衍,有孙武孙膑着兵书,孙坚孙权分江东,而平谕公肇基泉州,五世恭肃公为玉塘开基始祖,十五世德超公分支顶大厝,至今已有四百八十余载,枝繁叶茂,子孙多居埔塘故里,厦门,大连,香港,台湾,漳州,泉州,晋江、南洋各地.人曰:“适异域者,见中国人则喜;见其乡人则尤喜;见其族人及兄弟则喜不自胜”,更何况同一支派之宗亲!
我刊家谱曾于民国十六年由云潮公重修,有正副本,“文革”其间,祠宇毁塌,谱牒散失,幸我祖父密存副本于我家中,惜内容简单,且经六七十载,人丁渐旺,故有补充续修之必要,先祖父生前教诲:“ 纵居他乡,毋忘祖宗功德,毋忘故乡亲朋.”.先君虽久居厦门,然甚思祖居亲戚,嘱我兄弟完成家谱修辑工作,以图加强亲堂情谊,光扬睦族良风,不想于修谱期间撒手人寰,先人叮嘱犹如昨日事,至今仍萦耳际,逝者已矣,独对苍空,怆然泪下.近年各地修谱成风,各地材料陆续发现,便有订正充实之可能,窃以为谱乘乃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包含丰富的社会民俗学等内容,应有详尽之内容,而原谱仅记名字生卒,尤无载其生平,恐为后人所不知,现社会繁荣,思想开放,男女平等,故简单载明女儿,儿媳情况,如此妥否?
一九八八年,厦门腾芳叔公曾着手修订校对,不想竟于当年身故,是年我进入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敬其对乡人之殷殷情,便于一九九四年偕族叔文静,吾弟庭亮调查(收集)资料,以图修辑.太史公忍辱负重不虚美不掩恶,着千秋《史记》永远鞭策后世研史者.我年少,其间必有疏漏不妥之处,有待后人纠误订正之.是为记.
一九九七年秋 卅世裔鸣亮慎修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