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书之一,具有其诸多特点,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若言史籍之多浩如烟海,则其中家谱史牒之富,犹似一大海。即是海,必有浪,“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便是一巨浪,使家谱遭毁殆尽,幸存者无几,又曾一度遇上“禁区”之厄运,形成“中国家谱研究的内轻外重状况”。
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在一份文件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资料,其价值与作用不言而喻。早于“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国现代杰出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剧作家郭沫若曾向南安郑成功纪念馆借去郑氏家谱,准备撰写《郑成功》剧本。1989年在毛泽东诞辰96周年纪念日,由吉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韶山毛氏族谱》。该《谱》记录了毛泽东的生平,也记录也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第二夫人贺子珍及子女的生平。此皆解放思想之典范。“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以纪事实,谱以序昭穆”(吉州文天祥序言)已为修谱者所认同,也为世人所共识。孙怀伟先生本此传统精神修撰了埔塘孙氏《官房刊家谱》。据怀伟先生送来家谱部分清样稿,我阅读之余,颇感有特色。诸如:其一,他坚持十年义务为族人修谱,苦心孤诣,广收博采有关史料,恒心考证,集诸家之大成,精神可嘉。其二,以小见大,相对孙氏全谱而言,修一刊家谱虽小,却有大事迹,收集到传记人物孙经世十九部近二百卷著作目录,其经籍著作之多居千载惠安乡贤之最,还记录了文峰书院和考棚之修建,它与孙礼贤先生提供先贤孙兰赅《新设惠安县文峰书院兼考棚记》一文相印证,使得当时惠安县试岁童子军常三千人有考场,是件兴学之大事。其三,妇女入谱也是一种突破,其中记录了惠安历史上妇女集体自杀事件,引为改革陋俗之参考。其四,一人主修,不设班子。怀伟先生善于利用他长期兼事文史业务之基础与经验,运用于修谱之事业,独当一面,不虚设班子,是有益的启迪。其五,勤俭修志,他接受五百元捐资,便“使本谱得以顺利印刷”,其勤俭修谱之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上述修谱五个特点,值得一提,况兼我与怀伟先生之交,犹如《水浒》所云:“不打不成相识”,他又助我学诗,成为诗文好友,因乐为序。有诗曰:
四库全书何处求,济候名著耀千秋。
音疏韵学高黉选,传略志书清史收。
钦定优远迎帝试,病成脚气痛身休。
考棚童子怀襄事,家谱新编传九州。
螺阳 黄永源 敬撰刺桐成,戊寅瑞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