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集邮校本教材《收藏历史》,从初步编印、课堂试用,到修改补充,最后正式出版,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显示出课程开发者对课程体系与内容的严谨态度与不懈追求。
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竞争日趋剧烈,未来学校的竞争力从根本就是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竞争。学校要发展,就要在教学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追求办学特色,社会上往往比较关注有特色的教育。厦门十中只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没有老牌学校丰厚的文化积淀,更应挖掘潜在资源,并逐渐形成健康与和谐的文化内涵。《收藏历史》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个有益的探索。
在现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学科体系中,最具办学特色的当属校本课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课程革新过程的闪光点,它的产生需要教育体系改革的机遇,也与教师素质与积极主动分不开的,课改带来了机遇,校本课程是校园文化极好载体,它是教师对社会文化的理解诠释,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拓展,也可以是教师特长与学生兴趣的契合,以求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整体而言仍处初级阶段,能把学科知识与高雅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是难能可贵的。《收藏历史》体现历史学与集邮学两个领域的有机交融,以集邮学为框架,以历史学为内容、把集邮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和引进教材,这也是我校历史组在课改上的突破,既利于贯彻素质教育,落实课改精神,引导正确价值取向,对历史学科教学有促进作用,也利于德育工作和学生社团工作,而且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是大有裨益的。
希望教师们充分发挥各自知识优势与兴趣特长,开发出更好更多的校本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藏历史》只是一块引玉的砖。不久的将来,十中的文化气氛将更为浓厚,也将有力地推动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我们共同期待着十中更大辉煌的到来!
祝贺《收藏历史》结集出版!
厦门十中书记、校长 吴亚评
2008年8月于撷英楼
编后语
几经酝酿,数度易稿,厦门十中集邮校本教材《收藏历史》终于正式出版了。她是在原厦门市邮政局长,厦门市集邮协会会长朱清福,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十方,厦门市集邮协会秘书长徐志宏、厦门市青少年集邮协会会长曾金国、副会长潘鸿、集美区集邮协会秘书长肖永华,厦门十中书记校长吴亚评的直接关怀、督促和协助下成长以来的一颗幼苗,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她在提倡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孕育成长。
集邮是爱好,集邮是学问。
集邮是素质教育的积极方式,是文明养成的有益方式,是联系沟通的良好方式,是怡情养性的健康方式,是积极发展的消费方式、是观察思考的有效方式,总之,是一种全面的教育,一种健康的生活。爱好与学习相结合,寓教于乐。如果我们还集邮以本来面目,就是拾情、益智、健康的休闲方式。我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那是真正的快乐,学习不再是负担了。
厦门十中的集邮活动有着良好的基础,从早期的集邮兴趣小组的零散活动,到后来在校团委,德育处的关心支持下,开展小组活动,举办夏令营,参加市中小学集邮夏令营,油印小邮刊《邮驿》,参加各类集邮知识竞赛,举办校园邮展,在市“邮政杯”书信征文和“邮票设计”竞赛中均有不俗表现,先后有数名教师参加过集邮辅导员夏令营。2000年被确认为厦门市第一批“青少年集邮基地”。
称之为《收藏历史》,立意在于:邮票能反映历史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通过集邮来收藏历史的见证,更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集邮来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希望同学能学到集邮的入门知识,用方寸展示的大千世界,伴随我们的一生,点缀七彩的生活。
由于各种原因,缺点、错误在所难免,编写过程中,洪跃力、陈源康、林鹏德、林秋延、黄滨岚、杨柳山等老师提出了宝贵意见,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本书编写的领导、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建材建议作为高一年选修课自选模块(或集邮基础较好的初中部),共18课时,可视情况增加实践课(贴片制作,考察等),考核合格后可获1个学分。
编者
2008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