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福建《德化孙氏志》序
来源:《德化孙氏志》
作者:
2020-01-30
评论:0  点击:2625

 

 

德化孙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几年来,在众宗亲的关心支持下,上下两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努力工作下,带领德化孙氏宗亲走出了大山,接触了外面世界,促进了与各地孙氏宗亲的交流、联谊,了解孙氏大家族的发展和兴旺,让德化孙氏宗亲融入了世界孙氏联谊总会这个孙氏大家庭。

做为孙氏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感到自豪。德化孙氏宗亲联谊会积极参加“世孙联”和各地孙氏宗亲的各种活动,几年来接待了来自北京、江苏、厦门、漳州、晋江、惠安、南安、永春等地孙氏宗亲,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去年三月,又成功举办了在德化召开的《闽南孙氏誌》第三次研讨会。得到了世孙联和各地孙氏宗亲的好评。

通过联谊和交流,我们看到了孙氏家族许多地方编写了各地的谱牒和誌书,为记载在德化的孙氏家族发展情况,在成立德化孙氏宗亲联谊会后,克服了资金匮乏,资料短缺等困难。由成传、结根等宗亲努力搜集各种资料,几年来先后编写了《德化孙氏源流简介》、《闽南孙氏誌--德化篇》的稿件送到了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和《闽南孙氏誌》编委会。德化孙氏宗亲联谊会还组织会议,动员个人向《闽南孙氏誌》编委会捐款赞助编辑。

为了更好记载与介绍德化孙氏的发展情况,今年德化孙氏联谊会决定继续编写《德化孙氏誌》,由成传、开兴、结根等宗亲组成编写小组,受宗亲的委托,让我这个阅历少和水平低,而且刚接触宗族事务和宗亲文化的人参与并负责此项工作,我感到力不从心。但如永春宗亲建斌宗长所说:“公益事业,要求族人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一心为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重在参与。永春建斌宗长十多年来,不顾年高且病体缠身,单枪匹马一个人组稿、编辑、校对、募集资金,先后编纂了《永春玉塘孙氏族谱》、《桃源玉塘孙氏誌》《中华孙氏族谱目录》等书贡献给宗族,实在令人感动。时值德化城关地区开发建设时期,许多历史以来的建筑物将被拆除,为了能让子孙后代知晓宗族历史和宗族发展史,我族以泰甲、成传、开兴、有奖、结根等宗长不顾年高体虚,尽力为抢救,保存宗族历史文化做出贡献。他们一心为公,为宗族事业团结一致,认为编修谱或姓氏誌是为自己的祖宗做事,是弘扬祖德宗功,而勤勤恳恳,广征博采,追根溯源,孜孜以求,殚精竭力,锲而不舍,任劳任怨,不拿工钱,并为本誌主动捐款,这种奉献的精神让人钦佩,也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宗长们的无私付出,我们还能再说什么呢?只有按永春建斌宗长所说:“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重在参与”。我们要以宗长们为榜样,尽自己的能力参与德化孙氏宗亲联谊会所做的各项工作。

几年来,德化孙氏宗亲联谊会多次组织人员到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台湾等地参加有关孙氏宗亲联谊的会议并搜集资料。还到厦门、宁德、晋江、惠安、永春等地拜访,请教吉龙、君法、以灌、高桐、远谋、桂林、家达、学法、礼维、怀伟、诗明、建斌等宗长,探讨宗史源流问题,努力搜集有关方面资料充实《德化孙氏誌》书稿,得到了各地宗亲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孙远谋,孙家达宗长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赠送了由孙勤三宗长书写的墨宝“团结第一、奉献第一、诚信第一、感恩第一”给德化孙氏宗亲,并有幸得到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为《德化孙氏誌》一书题写书名,到北京时受到国家一级书法家,中国孙子兵法书画院院长孙勤三宗长热情的接待,并得到其为《德化孙氏誌》题写的墨宝“思源谒祖”。还有宁德孙高桐宗长为《德化孙氏誌》书写国父孙中山先生训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墨宝,惠安孙怀伟宗长为《德化孙氏誌》书写的墨宝“族之渊源、家之瑰宝”,厦门孙以灌宗长为《德化孙氏誌》题词“族史如誌永续,祖德宗功弘扬”,河北宣城孙斌宗长为《德化孙氏誌》题词“宗祠绵延,华夏兴旺”、“继承传统、发扬光大”。各地宗亲的题词给《德化孙氏誌》一书的出版更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德化孙氏誌》一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德化孙氏宗亲、乐陶村党支部、村委会、老人协会和其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周宗禧老先生的鼎力指导,并为本誌作序,在此,我受德化孙氏联谊会会长孙有奖的委托代表德化孙氏宗亲向各地孙氏宗亲和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因本誌内容多,跨越历史长,掌握资料不全,编修时间短等因素,因此本誌错漏和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读者给予指正,并希望以后德化孙氏出现有识之士能续修及补充完善誌书。

德化乐陶孙氏十四世裔孙,孙志伟拟于20151225

 

前言

 

饮水思源,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共性,因此各地各姓氏皆非常重视修谱或修誌。特别是遍居海外各地的侨胞和台胞,其根在祖国大陆,他们心系故土,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亟需查阅族谱或姓氏誌书来寻找自己的根。族谱是以血缘为纽带专载一姓一族世系发展和先人事迹等内容的史类文献,是“省身念祖”之记载,是宗法制度的产物,诚如宋欧阳修论修谱:“族有谱牒,则知其所出;知其所出,则尊其祖;知尊其祖,则爱其身,知爱其身,则修身慎行,自不容以不谨,故非从以昭姓氏,序昭穆,明亲疏,辨异同入手不可也!”敬重族谱是我国各民族数千年的雅风,周朝时设吏掌管,秦汉时设谱局置郎令专管,唐朝以宰相管谱牒,唐太宗时进天下谱牒,列一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孙氏首称焉。至宋朝编修族谱尤盛行,从没间断,而是每隔一定期间都进行续修,如朱子所言“人家三代不修谱,而悖族判宗,则为大不孝矣。凡有人道者,岂不怀人孝而先重人哉!”兹逢盛世,修谱,修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9839月中央宣传部《批转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于地方誌工作情况的意见的报告》的通知》和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后,推进了编纂地方誌和各姓氏编修族谱的工作,我县先后编修了《德化县誌》和《德化陶瓷誌》、根据省里的布置,我县于2003年又决定编修《德化姓氏誌》同时布置各乡镇、各村、居委会和各姓氏按县拟定纲目进行编修“姓氏誌”。在此时期中,德化陈、林、郑、苏、黄、赖、张、李、许、徐、曾、吴、周、郭、王、颜、连、涂、刘、叶等大姓都先后编出自己的“姓氏誌”。德化孙氏姓在全县220个多个姓中位居31位,是中等人口之姓,由于无人勇膺此重任而迟迟无法编誌。是时,本人经领导亲临聘请和众人推举主编了《乐陶村姓氏誌》和《浔中镇姓氏誌》,后又受聘参与《德化县姓氏誌》初纂,(后因家里人爱人生病需要人照顾而离开编纂)。在初纂《德化县姓氏誌。孙姓》时,只得与德化孙氏宗亲诗跃、明昆、少华、少卿、华杰、永贵、昭权、永楠、地承及乐陶孙氏族亲泰甲、成恳、成椰、旺有、明通、摩西、成印、孝承、光辉、仁余、艺灵等人联络,得到他们支持,认真搜集资料,孙昭权还献出其叔孙开显编写的《桃源孙氏族谱醇宇派毅房粹亭枝世系图》(后此世系图送交永春建斌宗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编成《德化县姓氏誌。孙(稿)》,送交县誌办。2007年正月初七日,为讨论县誌办发下《德化县姓氏.孙姓(征求意见稿)》,德化县孙氏各支裔在县工会召开会议,经过讨论后此稿呈交给县誌办,同时成立了“德化县孙氏宗亲联谊会”,推举孙德泉、孙诗跃、孙天伟为第一届正、副会长,并选出孙光辉、孙永贵等十多人为理事,后补举孙泰甲担任名誉会长。德化县孙氏宗亲会的宗旨是:“追根溯源,弘扬孙氏优良宗风,促进孙氏宗亲的联络联谊,增强孙氏的团结和谐。”2010年正月初七日,德化孙氏各支裔在乐陶老人会址召开换届会议,选举孙有奖为会长,孙天伟为常务副会长,孙诗跃、孙德泉为副会长、孙泰甲仍担任名誉会长。并决定编纂《德化孙氏誌》一书。近十多年来,孙泰甲、有奖、授有、结根、诗跃、天伟、明通、志伟、光辉、传诗、国龙、文贤、章谊、全得、宏业等人采用多种渠道与各地孙氏宗亲进行联络,这些宗亲有山东的孙学法、玉仓、作举、江苏的孙家达、家斗、孙浩、孙建国、浙江的孙清土、孙生木、孙烈扬、孙乾生、天津的孙桂林、北京的孙勤三等宗长。还有福建厦门的孙吉龙、碧民、君法、誌贤、志荣、以灌、宝塔、景春、以国、以灿、漳州的孙建裕、英龙、宁德的孙高桐,晋江的孙远谋、秀赏、明超、惠安的孙礼维、怀伟、诗明、世平、步忠、益泉、永春的孙文霸、建斌、晓亮、安溪孙少敏、火龙、尤溪孙家安、家柱、志忠、志强、丰泽的孙陈清、南安洪濑孙建家、瑞平、国胜等各地宗长及南安五都溪内孙为再、进水、天来、为钦、连发、忠艺等族亲,得到了各地宗亲的大力支持,提供有关孙氏姓源等资料,为我们编好《德化孙氏誌》奠定了基础。

20114-8月德化孙志伟到厦门集美参与“世孙联”总会的筹备工作,同年719日江苏孙家达、家斗两位宗长应德化孙有奖会长邀请到德化联谊,共同探讨孙氏之源流,帮助德化孙氏厘清“德化乐陶和南安五都溪内孙氏始祖孙朝凤的世系源流”201232-3日闽南各地孙氏三十多人在德化瓷都大酒店召开《闽南孙氏誌》第三次研讨会,选举“世孙联”总会孙吉龙会长为编委会主任,总会副秘书长孙以灌为主编,负责编纂《闽南孙氏誌》,这促进德化孙氏誌工作。2012714日,经过孙授有、结根、明通、志伟等人同心协力终于把《闽南孙氏誌。德化篇(稿)》送交主编孙以灌宗长。2013年正月初五日,德化各支裔孙氏在乐陶老人会召开德化孙氏宗亲联谊会第三届换届选举会,经选举孙泰甲、孙有奖连任名誉会长和会长,孙志伟常务副会长。孙诗跃、德龙、赐章、任副会长。并通过了孙笔耘、结根、旺有、志伟、诗跃等人为主负责编纂《德化孙氏誌》,又通过了编纂《德化孙氏誌》的纲目和凡例。同年317日召开编辑组会议,分工开始编誌工作。20131012日,德化孙有奖、志伟、诗跃出席“世孙联”在浙江慈溪召开的第一届三次理、监事会。得到慈溪孙氏宗亲的热情接待和支持,提供了有关孙梦观支系的源流等一些资料,会议结束后孙志伟又到上海图书馆查阅孙氏宗谱资料。并复印“江苏云阳幸家巷孙氏宗谱中的谱序和世系”等资料,证实了福建南安五都和德化乐陶孙氏始祖孙朝凤系东吴大帝孙权的苗裔。同年1026日,德化孙氏收到浙江慈溪孙乾生宗长寄来的“孙梦观世系源流”等资料,帮助德化孙氏厘清“泉郡始祖孙梦观支的世系源流”,证实泉郡始祖孙梦观是浙江慈溪敦五堂人,系三国时孙奂(孙权之堂弟)的后裔,这次参与编誌和协助编誌的有孙笔耘、有奖、泰甲、结根、旺有、志伟、诗跃、明通、光辉、传诗、文贤、章谊、宏业、国龙、德龙、仁杰、赐章等人,抱着尊祖敬宗报本的心情和无私奉献之精神,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深入了解,广询细咨,详查谱誌,搜集填写有关资料表,经编辑组共同努力,用三年多时间编出了《德化孙氏誌》初稿,并送出编写稿与各地宗亲探讨并征求意见,再经校对数易其稿,则可出版成书。为了编好本誌,又聘请原德化县方誌办主任,主持《德化县誌》副总编,出版编辑周宗禧老先生为顾问,协助和指导《德化孙氏誌》的编纂,周老先生阅看《孙氏誌(稿)》后,向我建义“孙氏誌”应搜集补充有关“制陶与制瓷的技艺、窑坊公与窑神的庆典,窑炉点仪式,陶瓷技艺的传承及拜师仪式,陶瓷习俗与谚语”等内容,而且要详细完整搜集与编辑。这才能展现乐陶孙氏的特色是瓷都德化唯一的陶与瓷并营的姓氏,其陶瓷文化才得以弘扬,为此,从2014年起用了一年多时间,走访了一些陶瓷艺人,到手拉制胚胎现场和古窑场等深入细录资料,并加以系统整理,这得到周老先生的支持,周老先生还为本誌作序,又得到县财政局王金镭先生对本誌支持,提供了陶瓷人物孙醇宇、陈承宪及陶瓷窑址等有关内容《银雀山(孙子兵法)破译记》等可贵资料,在此表示感谢,亦对所有支持帮助《德化孙氏誌》的宗亲和朋友们表示感谢!

《德化孙氏誌》是德化孙氏宗亲的第一部誌书,它的出版是德化孙氏一件可喜的大事,查阅本誌可了解孙氏之历史渊源和宗功祖德,促进孙氏后裔发扬优良宗风,增强宗族团结和谐;又可帮助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拓展宗亲联谊,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民族的大团结,完成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等诸多方面,皆有重大作用和价值。

由于编者学识浅,水平有限,也没有编誌经验;又因本誌内容跨越历史长,资料不全,编修时间短等原因,难免会有谬误和遗漏,恳请读者谅解及海涵。编者已尽其责,上可告慰先祖在天之灵,下则有本可示于后裔,光前者在此,裕后者亦在此,愫心慰矣!今值完成初稿之际,静夜思之,感困俱兴,而乐述以上数言,作为撰誌之缘起。

时维 公元二零一五年岁序乙未季冬

福建南安五都溪内孙氏始祖朝凤公之二十四世裔孙笔耘拜识

 

序一

 

尝考,孔夫子曰,某殷人也。屈原云,帝高阳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一个人能道出家世,必有谱牒记载,据史记记载,周朝就设吏掌管谱誌。屈原仕楚国三闾大夫,掌王族昭、屈、景三姓,序其谱属。

姓氏是中华民族血缘的载体,姓氏誌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世系、人物、和事迹等诸方面的历史图籍,与方誌、国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三大支柱的氏族珍贵文化遗产。姓氏誌基于家谱、宗谱、族谱,其内容蕴藏着大量有关的人口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地理学、人物传记等资料。是研究国史、地方誌、地方党史、人民革命史的基础资料。又是人们探索空间了解自身,追根溯源的文字依据。华夏自古就有敦宗睦族,弘扬祖德的历史传统,并有其慎重追远,民德归厚的传统孝道品德,使人们在继承与弘扬爱我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而提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始改革开放,造就国富民强,社会稳定,迎来了盛世修誌,编写姓氏誌应运而生。《德化孙氏誌》于2015年春付梓后,编委会名誉主任孙泰甲君,副主任孙志伟君,主编孙笔耘先生,携带该誌稿光临寒舍。要老拙为其作序,余年迈耄耋,本不敢高就,盛意难却,冒斗胆而尝试,为此,拜读后,对入德孙氏最早是明代,一支定居城厢乐陶,他们生活融入当地老百姓之中,以耕读为生,从事陶瓷生产,据其谱誌记载,数百年来乐陶孙氏是瓷都德化唯一的陶瓷并营的姓氏,其制陶和制瓷皆有一整套完善的传统技艺;有陶瓷名匠、名师、名家、名窑主,名瓷商共270余人,编修誌书时,这些内容应好好加以详细记载,乐陶孙氏确实为德化的陶瓷业生产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德化陶瓷界中的一大望族,也使乐陶村成为世界瓷都德化六大陶瓷专业村之一。迁入葛坑龙塔那一支,历代从事农、林业为主,在那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匪患不断。萑符四起,兵燹祸害泛滥,他们能世代蕃衍生息,靠的是智慧、勇敢。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氏迁入德化的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各人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做了贡献。

《德化孙氏誌》的编纂人员对资料工作,以广泛博采,巨细毕收,通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筛选,然后分别设源流、兴家立业、文物、文化、人物五章,加附录。章下设节、目、细目编成一誌,归属得体。因史料丰富,在溯源中,上限溯至轩辕氏,派衍孙权,直到当今,这是其他姓氏誌企盼莫及。此外,把历代孙氏之后裔到德化当官、座商、学艺、工作的均收入该誌。它是一部资料丰富,可供存史、资政、育人之誌书。以此为赘言,权且为序。

铭山周宗禧盥拜撰。二0一五年仲夏。谷旦

 

序二

 

自古国之有时需,地方有誌,家之有谱,此三者,乃世之大要也。

史所以记政事、辨是非、别善恶、立国教。谱以著世系,垂祖训、续传统、正家风。《德化孙氏誌》以孙氏文化内容为中心,集史、誌、谱为一体,综合史料汇注,以补正史之阙如,旨趣宏深,相互交映,相得益彰,构成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和谐文化的重大特色。

德化孙氏自古人文汇萃,先后参与编修《德化县誌》、《德化陶瓷誌》、《德化姓氏誌》,今孙有奖、孙成传、孙结根、孙志伟等诸位宗亲历时一年多,已撰修《德化孙氏誌》初稿,寄给愚审阅,要给予指导并作序,愚何敢胜其任,奈愚与德化孙氏同根同源,同为吴大帝孙权后裔,南宋末(公元1276-1277年),吴大帝三十三世孙,孙朝凤与同宗孙仕楚(宋都尉),随幼主端宗播迁入闽,居福之怀安(今闽侯),载迁泉州南街,而后孙朝凤徙居南安五都溪内(南安市红梅镇梅溪村),繁衍生息,成为南安五都孙氏开基祖。传至仰斗公,于明万历壬辰(公元1592年)从南安洪梅承祖职入德化收屯定居乐陶,世代亦陶亦农,重教兴学,发展经济,使乐陶成为瓷都德化之一古陶瓷村,造福万代,乐陶之幸也。《德化孙氏誌》稿书,我有幸先读为快,阅后颇为感悟,受益匪浅,该誌不但继承古代修誌体例,而且从新思维、新方式、新体例汇集诸多内容,愚从事孙氏文化研究多年,深知其中甘苦,多次和编者交往,充分肯定誌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的价值和作用,也分析了历时局限性和弊端。有些地方还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但参与者的奉献精神值得学习,无愧为大德、大爱、大智、大抒圣人孙武之后也。

适值《德化孙氏誌》付梓之际,应编者诸宗亲之托,恭抒感怀,是为序。

乐安孙氏谱牒文化研究会孙家达 二零一四年秋於江苏泗洪

 

序三

 

盛世修誌,誌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数千年中华民族积淀了许多姓氏文化,对其进行深入的发掘、整理、研究,是家族史研究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地方各级政府正组织人力、物力纂修地方誌,部门誌,民间则掀起编写宗谱、姓氏誌之风。2010年,我县孙氏宗亲联谊会换届选举之后,会长、理事们为追远报本,倡修《德化孙氏誌》。其宗旨是:客观记述,实事求是,还历史真面目,维望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无愧于后人,爰组成《德化孙氏誌》编委会,在会长指导下,各理事及族中热心认识确策群力,数次组织人员到外地寻亲探源、搜集资料;一些事业有成的族亲也慷慨解囊,踊跃捐资;编写组同仁不计报酬、呕心沥血,数易其稿,寒来暑往历三秋,《德化孙氏誌》今天终于面世了。这是我孙氏家族一件盛事,,是德化孙氏裔孙尊祖敬宗、弘扬家族文化之壮举!它让我们感到的不仅是自豪与骄傲,更多的是启迪和鞭策。

德化孙姓较早有两支派,居住地分别是浔中镇乐陶村上洋和葛坑镇龙塔村。此外,民国以来因各种原因迁至德化的尚有六小支派,现德化孙氏2015年底人口为1891人。虽支派各异,但俱出一家,皆奉周时齐国的孙书为始祖。孙氏自明季入居德化以来,历代裔孙耕读为本,诗礼传家,遵照祖规族训努力拼搏,在当地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们当中有重教兴学者,为官善政者,名重艺林者,热心公益者,这些在历代宗谱及格邑誌中皆历历可考;现今坚守在各个岗位上的政府公务员、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医生、能工巧匠以及心系桑梓的企业家,是我族男中翘楚,女中豪杰。

本誌是吾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渠道,也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厚基石,愿子孙后代珍惜之,以晓先人创业之艰辛,识继承发展之任重。

让我共承祖泽,克振宗风,继往开来,为家族兴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不断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谨为序。

岁维,乙未年季冬。德化乐陶孙氏始祖光绍公十三世裔孙有奖拜识。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