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论坛
网站公告
 
查家谱请上孙氏家谱网
孙氏书画家翰墨寄情,共抗疫情
《二十五史中的孙氏》简介
孙氏家谱网顾问团名单
这些年,那些事
孙氏家谱网功德榜
我们可以提供的家谱复印件目录
孙氏家谱网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孙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孙氏简考
来源:孙氏家谱网
作者:孙德鸣上传
2020-05-14
评论:0  点击:3400

记载;而后的“会宗”,《汉书•杨恽传》中载,汉宣帝时有一个“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与《唐表》中孙福之曾祖父孙询“安会宗,安定太守”,可能为同一人。史称孙会宗“知略士也”,曾与平通侯杨恽书,以谏戒其行为,五凤四年(前54年),杨恽坐罪被杀,孙亦因此免官,这时的孙会宗可能在40岁上下。他是孙福的曾祖父,四辈人相差110年左右,平均每辈28岁。孙资为曹魏时显宦,魏国建立时(220年),孙资已历任县令、参丞相军事诸职。这样,孙会宗与孙资相隔11310年左右,平均第代相差也是28年,都比较合适。所以《元和姓篡》中的“汉西河太守会”,应改正为“汉安定太守西河会宗”。
    
可以说,西河人孙会宗是太原中都孙氏之祖。那么“西河”在哪里呢?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西河”条的解释,汉代以前,它即可指黄河的某河段:或指今山西、陕西间的河段,或指今宁夏、内蒙古间的河段,或指流经今河南东北部的河段;也可指某一地区:或是魏国境内的黄河附近地区,或是春秋卫国西境黄河沿岸地区,后者即今河南浚县、滑县及其迤南、迤并一带。这些地方与山东乐安、浙江富春都不搭界,或者说离得太远了。而其中河南东北部河段,即今河南濮阳、浚县、滑县、汲县一带,正是卫国孙氏的发祥地及其迁徙地,如果说孙会宗是卫国孙氏的后裔,恐怕不应算空穴来风吧。
    
《千唐志斋藏志》中,五代孙汉筠墓志铭所记最为清楚:“公讳汉筠,其先出自周文之子康叔,封于卫。王武公子惠孙为卫上卿,因以氏焉。乐安郡汉安定太守会宗之裔矣,近世徙太原,今为太原人也。”它太原孙氏的渊源上溯为卫国孙氏,估计也应有所根据。1991年在山东郓城附近发现的康熙七年所修《孙氏族谱》,其《孙子谱序》为当时的郓城县令所撰写,据考,“孙氏周康叔,以字为氏,望出太原。”其他如《余姚孙境宗谱》“分迁记”亦

谓:“在河南、山西者为太原孙,卫武公之子惠孙之后。”所以太原中都孙氏应是卫国孙氏的后裔。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唐朝以前“太原之族有岚州刺史昉,生存进,安定太守。”可是有关古籍中找不到孙昉与孙存进其人及其家族的资料。还是《元和姓纂》上的记载都有史籍可查,其“太原中都”后说:孙资“生南阳太守宏,宏生晋冯翊太守楚,生纂,生绰、统,从父弟盛。”以上孙资家族,包括孙宏、孙楚、孙纂、孙绰、孙盛,都是魏晋时期的名人。有较完整记载的是《世说新语•叙录》中的《太原中都孙氏谱》。
    
孙资在《三国志•魏书》中有传,东汉建安年间,受曹操的征辟,曾任县令、参丞相军事诸职,魏建国为中书令,历魏文帝、魏明帝、齐王曹芳三朝,在曹魏典掌机要30年,后拜骠骑将军、侍中,为人宽恕而稳健,颇具政治家头脑和谋略。据载,孙资另有一子谓孙密。孙宏继嗣其父爵位,曾封亭侯、离石子,官任南阳太守。孙密也靠父亲功勋,而为骑都尉,据《世语》,后因结交浮华之辈,被免官废锢。孙宏有子孙楚,字子荆,《晋书》有传,谓其恃才凌傲,卓尔不群,故年40余,始入仕途,由参军迁佐著作郎,与将军、同僚忿争,又湮废多年,所以直到晋惠帝时,孙楚才得以出任冯翊太守、讨虏将军,没几年就过世了。其写作才华出众,留有赋、书、奏议等作品,为著名文学家。
    
孙楚有三子:孙众、孙询、孙篡。孙众未仕而早终。孙洵为颖川太守。孙篡虽史书上只见名字而不见事迹,不过他的二个儿子:孙统、孙绰,《晋书》上都有传。《孙绰传》中说,孙绰“袭爵长乐侯”,说明其父孙篡在世时官位不低,曾赐长乐侯之爵。孙洵之子孙盛,字安国,亦为东晋名士,《晋书》有传。曾任佐著作郎,出补浏阳县令。历任将军陶侃、庚亮、庚翼、桓温都请孙盛为府室参军、廷尉正诸职,后平蜀进洛,以功进封吴昌县侯,出补长沙太守。入朝又累迁秘书监,加给事中,72岁时去世。博学而有医卜、易象和历史方面著述,是玄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有二子:孙潜和孙放。孙潜字齐由,为豫章太守。孙放字齐庄,幼年就很聪明,后官任长沙相。
    
孙统字承公,善于写作,时人以为有其祖父孙楚之文风。征北将军闻名徵为参军,然孙统辞而不就。其性喜好自然山水风光,曾为吴宁(今浙江东阳县东)县令,居职不留心繁琐事务,纵意于旅游,这一带名山胜川,无不穷究浏览,可谓古代旅游大家。后任余姚县令而卒。其二子:孙腾、孙登、孙腾字北海,亦以博学著称,官至廷尉。孙登喜好名理之学,曾注《老子》,流行于世官任尚书郎。
    
孙绰字兴公,曾任著作佐郎,征西将军庚亮请为参军,又补章安县令,微拜太学博士,再迁尚书郎。后转任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时大司马桓温欲进行北伐,提出移都洛阳,众臣虽知不可却不敢先谏,而孙绰上疏提出不同见解,认为全面北伐的备件尚不具备,希望朝廷“增修德政,躬行汉文简朴之至,去水惠,节游费,审官人,练甲兵,以养士灭寇为先”。桓温见表不悦,最后还是自取败绩。孙绰时以文才称世,亦是著名文学家。有子孙嗣,据说文章有其父之风,官至中军参军,可惜早亡。
    
《太原中都孙氏谱》载,孙放有子孙秉,孙秉子孙康,官任起部郎,即为历史上因家贫无油,晚上用雪反映月光来读书而出名的孙康。正是因为孙康这一刻苦读书的故事常给后人以激励,且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太原孙氏的堂号,便称为“映雪堂”。
    
另据《宋书•臧质传》载,南朝刘宋时的孙冲之,是孙盛的曾孙,官至右军将军、巴东太守。《南史》载,官居骠骑鄱阳王参军事的孙伯翳,是孙盛的玄孙、孙放的曾孙。而孙伯翳的父亲,也就是孙盛的曾孙、孙放的孙子:孙康。此处说孙放为晋国子博士、长沙太守,恐怕有误,太守之家不至于如此快的潦倒,还是《晋书》说孙放“终于长沙相”较为可信,《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孙放别传》也说“卒长沙王相”,而孙放之子孙秉无官任而使家境中落,这样便引出孙康映雪读书之一幕。
    
《南史•文学列传》中,还记有一位太原中都的孙氏名人:孙诜,字休群,他“爱文,尤赏泉石,卒于御史中丞。”官位还相当高。从以上所载看,当时太原孙氏宗族很是繁盛,并且名人辈出。
    
五代十国中的北汉国,正占据以太原为中心,包括平遥县在内的一片土地。北宋初年在攻打北汉国的过程中,采取了通过大规模强迫移民以削弱其国力的措施,“尽驱其民分布河(黄河)、洛(洛阳)之间”,结果将该地区70%以上的人民,约二三十万之众南徙,以开封、洛阳为中心的京畿及其周围地区,成为北汉国民的主要迁入区。可以推测,太原中都孙氏也由是而南迁散居,致辞使如今孙氏谱系自称为太原中都后裔者,寥寥无几。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1